为了让台湾也能拥有结合艺术、科技、科学研究等技术的声响实验室,文化部于二○一八年与法国IRCAM签订合作意向书,借由其声响与音乐领域经验的人才互访、共制、研发及展演等领域交流,能更促进空总台湾当代科技、学术研究及当代创作的发展。计划启动同时,台湾第一座「台湾声响实验室」也将落成,为了宣告落成启用,C-LAB将于十一月底举办「C-LAB声响艺术节」,藉著节目、声音工作坊等活动,让民众走进实验室剧场、认识声音艺术。
C-LAB声响艺术节
开幕仪式及OPUS表演 (免费入场)
11/22 19:00 C-LAB台湾声响实验室、联合餐厅前广场
《重访台北之晨》放映座谈会
11/23 14:00 C-LAB台湾声响实验室
台北市中山堂音乐会「C-LAB声响艺术节系列—科技x音乐」
11/23 19:30中山堂中正厅
艺术家座谈会
11/24 14:00 C-LAB分享吧
卡啦OK大赛「空总好声音」
11/29 19:00 C-LAB台湾声响实验室
闭幕声音表演《好抖》(免费入场)
11/30 19:30 C-LAB台湾声响实验室
INFO clab.org.tw/
科技,从来都是艺术家创作的素材,借由颠覆,使得人类对既定的理论产生怀疑、思考、接受,最后反馈创造。音乐也如此,当电子实验声响以强势之姿兴起后,它自此从各式各样的乐器、演奏,甚至古典音乐殿堂中解放。发音声响的定义,再也不局限在弦鸣、体鸣、膜鸣的概念,而是按键播放,就能天马行空。电子声响的发明并未断绝音乐的生路,相反地,是替音乐创作者推开了另一扇窗。
与IRCAM合作 让台湾声响创作接轨国际
「在台湾,声音艺术的创作有两股热潮,一是从美术界出发的新媒体;另一者则是由古典音乐累积而来。但即使出发点不同,声音路线也不一样,却逐渐向中间靠拢。」空总台湾当代文化实验场(C-LAB)声响艺术实验室计划主持人林经尧认为:「这代表艺术逐渐朝跨领域的方向走,没有谁输谁赢,只有比重的多寡。」不过,从廿世纪中期后,欧洲古典音乐以作曲家史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布列兹(Pierre Boulez)等人为首,开始了电子音乐、磁带音乐、具象音乐等的研究,迄今已约七十年。目前国际上最知名的,就是法国声响与音乐统合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Research and Coordination in Acoustics / Music,以下简称IRCAM)。为了让台湾也能拥有结合艺术、科技、科学研究等技术的声响实验室,文化部于二○一八年与法国IRCAM签订合作意向书,借由其声响与音乐领域经验的人才互访、共制、研发及展演等领域交流,能更促进空总台湾当代科技、学术研究及当代创作的发展。
计划启动同时,台湾第一座「声响实验室」也将于二○二○年落成,为了宣告,C-LAB将于十一月底举办「声响艺术节」,藉著节目、声音工作坊等活动,让民众走进实验室剧场、认识声音艺术,也让国内外专业人士有机会相互切磋。第一次让声响实验室对外亮相,林经尧让艺术节的内容面向较为宽广,为的就是让众人认识这个地方:「艺术节活动的挑选结合尖端声音科技,聚焦多样性、可能性,几乎不是单纯的音乐会,而是从音乐跨到各个领域,触及各种角度,让观众来这里都能找到自己喜欢节目。」
台湾声响实验室 打造未来声音创作基地
声响实验室的建筑位于C-LAB园区之内,外观保留建物原貌,采「屋中屋」的方式设计。设有几个空间,作为教学活动、艺术家驻村之用,也另设有一座名为dome的工作室。量子图态般的圆形造型提供音响架设弹性,可作为声响设计的蓝图,也能够支持声响科技的研究。
位于一楼的主场馆是声响实验室,可容纳大约七十五人的活动座位。墙内埋设高达五十三声道喇叭,可做专业演出与录音室等功能。未来完工后,它将是国内第一座沉浸式的声音剧场空间,支援实验与剧场表演,也将能以它多声道的阵列录音或播放,保存声音与空间交相辉映的重要宝藏。(李秋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