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艺术家斐雅.美娜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物质感官剧场」。她不但透过自然材质的变化,唤醒观众对生命的细微感知,也用身体介入现实议题,突显表演艺术的诗意效果与政治效力。二○一六年她应德国卡赛尔文件展之邀,依「以雅典为鉴」和「身体议会」两个题目开展了「非道德童话」三部曲,《母亲家屋》为第一部,斐雅.美娜在其中运用物质与身体间的角力,创造出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并制造出丰富且开放的舞台意象。
卡士铁路奇(Romeo Castellucci)、帕派约安努(Dimitris Papaioannou)、赫佐(Christian Rizzo)、凡.霍夫(Ivo van Hove),这些欧陆剧场大师都极为重视舞台表演的「物质性」(matérialité)。某些艺术家运用自然元素,塑造令人惊艳的舞台奇观;某些创作者则透过物质的颜色、质感、运动和变化,触动感知、激发想像。他们的作品刻意保留材质的原始状态,突显出可塑的有机性。这种舞台实验游走于剧场、舞蹈、行为艺术、装置与造形艺术的边界,无法被清楚定义。它跳脱物件剧场(théâtre d’objet)「拟人化」的形式,强调被操纵元素原有的动能与生命力;它也不是杜象(Duchamp)的「现成物创作」(ready made),因为它没有解构作者和艺术品的意图。这类型的演出让表演者的身体介入物质的变化过程,制造出丰富的感官效果。
斐雅.美娜的物质感官创作
原本是男儿身的斐雅.美娜(Phia Ménard)学习杂耍出身,一九九八年他成立了「无关创新剧团」(Cie Non Nova),以拉丁文谚语「Non nova, sed nove(无关推陈出新,而是另辟新径)」为名,提醒自己不要只发展独具一格的创作,而是要改变大家看待事物的方式;同时,他也「远离精湛的马戏技艺,从不成熟的表演去探索舞蹈、剧场、表演艺术的精髓。」(注1)早期,美娜将杂技融入剧场叙事,以《轰炸时间》Zapptime#Remix(2003)(注2)和《打包袋》Doggy Bag(2007)突显出新马戏的戏剧性。变性之后,他完全颠覆过往的创作风格,展开一系列以有机物质为基础的跨界实验。
二○○八年,美娜开启一系列名为「I.C.E.」的创作计划,透过自然元素的变化,扩展杂耍表演的可能,延伸舞台叙事的想像。以「冰」为主的《P.P.P.》(2008)中,她从自身性别认同障碍出发,编织出一场幽默十足的诡异寓言。赤裸的表演者一边抵抗坠落冰球的冲击,一边铲开碎雪挣脱这侵肌透骨的心理窘境。二○一一年起,美娜展开「风」的创作,运用风扇装置与轻柔塑料推出三部作品:《焚风扬起的午后》L'Après-midi d'un foehn(注3)让大大小小的人型塑胶袋随风起舞,不但具体呈现出无形的音乐性,也激发了老少观众的想像力;《气旋》Vortex则形塑美娜身体上的变化,穿著厚重西装的男人随著狂风挣脱身上一层又一层的塑胶束缚,逐渐露出女性的胴体,透露性别解放的挣扎与自由;二○一七年创作的《黑骨》Les Os Noirs则用充气的塑胶布将舞台化为一片暗涌的黑色汪洋,象征让人无法自拔的死亡阴影。
美娜另一条创作支线透过「水」批判父权遗毒,显示流动自如又汹涌澎湃的女性能量。《昨日美人》Belle d’Hier(2015)的舞台上布满一座座如雕像般的冰冻巨型服装。随著温度升高,它们纷纷软化、坍塌,而五名女舞者则像洗衣妇,以节奏分明的舞蹈动作,用棍棒槌打这些浸湿的衣裳。透过材质变化和身体劳动,美娜似乎暗喻未来将掀起一场女性革命,推翻空洞的男性霸权。《乾季》Saison Sèche(2018)运用空间变化和扮装表演,表现女性受威权压迫与挣脱束缚的过程。演出一开始,垂降的天花板剥夺了七名女性表演者的身体自主权,接著,她们用夸张的妆扮与动作讽刺沙文的男性形象,最后,随著黑色墨水融化白色纸扎墙面,赤裸的她们一步步摧毁整座舞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