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最后在新队伍重新启航、高歌的画面,搭配玄吾著军服的身影,似乎又重新抵达另一种集体的、日本的平衡。(林韶安 摄)
戏剧

超越忏悔:当诸众被重新抛至殖民者前

评52PRO!《夹缝辙痕》

事实证明,战争的集体性,大多时候皆是被建构出来。那场甲午战争激起的系列波澜,后来又延续到二战,催生出高俊宏《小说:台籍日本兵张正光与我》里的故事。其中纳入台籍日本兵的日本帝国战争面貌,又是另一个层次的场景。若想观测这系列历史切片间黏稠的关系,则除了台湾既有的资料,《夹缝辙痕》则提供了超越台湾视野的另一种观点,为跨帝国、身分认同的诸众样貌,增添了新的可能。

事实证明,战争的集体性,大多时候皆是被建构出来。那场甲午战争激起的系列波澜,后来又延续到二战,催生出高俊宏《小说:台籍日本兵张正光与我》里的故事。其中纳入台籍日本兵的日本帝国战争面貌,又是另一个层次的场景。若想观测这系列历史切片间黏稠的关系,则除了台湾既有的资料,《夹缝辙痕》则提供了超越台湾视野的另一种观点,为跨帝国、身分认同的诸众样貌,增添了新的可能。

52PRO!《夹缝辙痕》

2/29  台北 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乌梅剧院

二○二○年二月廿一日晚间在华山乌梅剧院台湾首演的《夹缝辙痕》,到三月十七日止已在《PAR表演艺术》杂志与《表演艺术评论台》分别收得一篇与七篇评论。为多数评论人所注目两大重点是:第一,故事触及时间中爆发的两场战争,从「为生(生活)而战,到为(国家)死而战」(注1)的差异;第二,则是国民与国家间心理与社会结构扭曲、复杂的关系。

在国家背后的个人

在前者的讨论相对较无异议的情况下,针对后者则衍生诸多看法。三月十二日吴思锋提出疑问:「此作调度出来的渔众的庶民形象,是否具有作为以他者解构国家(主义)的能动性?还是反而巩固了国民国家的结构?」(注2)笔者以为,在多篇评论中皆可找到对应回答。首先,王威智于三月六日的文章指出,透过同是杀人菁英的两人,玄吾已能完全融入渔船生活,相反地,长治却希望破坏此平衡,换取自己生活的安乐,此举呼应日文版节目手册中编剧所说:「先要有个人,才有群体的存在」的理念。程皖瑄于三月十七日的文章(注3)则以《菊花与剑》,试图理解玄吾从不愿意到愿意顶替长治重赴战场,这个既留白又过于模糊的悬疑该如何解释,认为杀人菁英的过去被当众揭露,无法容忍名誉瑕疵的玄吾,最终才选择顶替长治,接受征召。

实际上,从整体故事线看来,长治起初带著不成材义弟投靠玄吾一行人,到最后长治阴谋逐渐暴露,衍生出众人不同选择,是渐渐揭露出所有人各怀心思的过程。包括船长十三郎因愧疚感压迫,酿成伙伴受伤,多数船员接受玄吾过去,玄吾重上战场,长治接受这份或将以生命为代价的帮助等。包括台上密集上下舖的宿舍景观,整齐的作息,是最能代表此精神的画面。然而,随著剧情推进,从中后段起密集上下舖的意义,也渐渐转为比邻窝藏痛苦、鬼胎的巢穴。尽管故事最后在新队伍重新启航、高歌的画面,搭配玄吾著军服的身影,似乎又重新抵达另一种集体的、日本的平衡,但这种统一性背后的复杂,就剧本层面,已与开场的单纯样清楚区隔(奇怪的是,导演确实未就此剧本层面多加琢磨,因此全剧的实际态度并不清楚)。

超越台湾视野的另一种观点

此外,众所周知,于剧末爆发的甲午战争,后来由主动侵略的日本帝国胜出,并在马关条约下接收了台湾。这使得本作在台湾的演出,生出另外的意义。此前就甲午战争历史来看,台日双方一直是被侵略与侵略的关系,但借由表演与剧情,原先统一、集体性的侵略者面孔,因故事被裂解为更复杂、怀抱各自痛苦挣扎的「诸众」,因此连带将在场台湾观众从集体意识,进一步带向非国族的个人层次,造就了超越忏悔与原谅,双方人马在百多年后的重新相遇。这次,见面非关战胜或战败、也非关殖民与被殖民,而是确实有此瞬间,经历恐惧与哀怜洗涤,彼此竟能以人与人的身分互相坦诚,并彼此谦卑地诚实。这种借由扣紧剧场、表演、编剧,而在当代产生的精神转变,在剧场实属难得。透过虚构,故事将遥远的一八九四年抛至二○二○年的乌梅剧院里,让人重新看见当初那「一群侵略者」的内里是如何复杂,近乎难堪。这或许,也是此作在台演出的最动人之处。

事实证明,战争的集体性,大多时候皆是被建构出来的。甲午战争激起的系列波澜,后来又延续到二战,催生出高俊宏《小说:台籍日本兵张正光与我》里的故事。其中纳入台籍日本兵的日本帝国战争面貌,又是另一个层次的场景。若想观测这系列历史切片间黏稠的关系,则除了台湾既有的资料,《夹缝辙痕》则提供了超越台湾视野的另一种观点,为跨帝国、身分认同的诸众样貌,增添了新的可能。

注:

  1. 汪俊彦〈触动剧场灵魂的质疑与反思〉(pareviews.ncafroc.org.tw/?p=57521)。
  2. 吴思锋〈战争记忆的公与私〉(pareviews.ncafroc.org.tw/?p=57697)。
  3. 程皖瑄〈不在场的残酷与在场勇气〉(pareviews.ncafroc.org.tw/?p=57786)。


文字|张敦智 剧评人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