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依常规运行的世界,也迅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防疫有成的台湾,在上半年的封闭警戒后,成为全球少数能回归日常的国度。在回顾过往一年的此刻,我们也观察到不同与往年的变化与发展——
移动/漫步与地方/空间,是走入后疫情时代的台湾下半年剧场生态的关键字。「漫步剧场」、「漫游者剧场」等皆非新创名词,在台湾,其实与城市导览、非制式空间等发展脉络有所连结,如台南艺术节「城市舞台」单元设置已久,且有地方脉络;台北则有借镜荷兰经验而策的《超亲密小戏节》、援引法国的「白昼之夜」等已举办多年、重新想像公共空间的创作行动。至于,今年下半年相关创作的大爆发,一部分是过往经验的积累与既定规划或延后,另一方面也是国内疫情趋缓,在国内旅游潮的带动下,这类型走出剧场外的展演形式,似乎替闷在家中多时的国人找到出口。
此类型作品发生于艺术节规划,如台北艺术节、台南艺术节、花莲城市空间艺术节、台东艺穗节等,或多或少被赋予「城市行销」、「活化空间」的任务;但,与其如此限缩我们对作品的想像、并简化功能,更多作品并不只是纯粹的「『移动』加上『观演』」,而是通过更长时间的驻/在地、田野来召唤背后的地方纹理,并引领观众进入作品所陈述的实际场域。
以下半年的作品为例,FOCA福尔摩沙马戏团《消逝之岛》与台北社子岛、斜杠青年创作体《香兰男子电棒烫》与台南永乐市场、《迷走计划:做伙来去踅海口》与屏东海口村、山东野表演坊《富世漫步—有火的地方就有故事》与花莲富世村、《原本山》与太鲁阁国家公园、基隆城市剧场行动《走.光》与基隆市区等,不只是创作素材与展演都于该场域,甚至让居民、观众一同成为演员,从创作到观众皆在作品里介入地方;更因创作者/剧团多半拥有地缘关系,包含剧团团址、原生地、驻村计划等,建构作品背后的情感脉络。同时,这不仅是创作方法的转变,更从移动(包含前往演出地、演出未有固定座位等)、观演关系、地方知识等面向重新建构观看的方式,有别于一般剧场的创作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