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女出嫁时,艺师们对少女唱出〈告别的牛母伴〉一曲,分别叮嘱她作嫁人妇应该注意的种种事情。(斜杠青年创作体 提供)
戏剧

古调旧情,传唱现代

评斜杠青年创作体《半岛风声 相放伴》

大多时候,歌曲调性并未刻意哀伤,而是显得恬淡自然;艺师们的弹唱并没有多余的装饰或高超的技巧,嗓音浑厚且纯粹,散发出一股平实且坚毅的日常感,在在强化了剧中的、这群人的也是时代的生活感,仿佛诉说著在这半岛上每人的常态,泰然中带有沧桑。因此,当伤感时刻一出现,表面上情绪隔了一层,却让感叹走得更加深入人心。

大多时候,歌曲调性并未刻意哀伤,而是显得恬淡自然;艺师们的弹唱并没有多余的装饰或高超的技巧,嗓音浑厚且纯粹,散发出一股平实且坚毅的日常感,在在强化了剧中的、这群人的也是时代的生活感,仿佛诉说著在这半岛上每人的常态,泰然中带有沧桑。因此,当伤感时刻一出现,表面上情绪隔了一层,却让感叹走得更加深入人心。

斜杠青年创作体《半岛风声 相放伴》

10/24  台北 花博公园舞蝶馆

由斜杠青年创作体和台南人剧团共同制作演出的《半岛风声 相放伴》,描绘恒春半岛的古早生活风情,带出种种关于人、生活与时代的百感千愁,并以多首古调新唱的恒春民谣串织其中,由透过专业剧场演员、青年素人演员,以及廿多位的民谣艺师来共同演绎。整个制作不仅结合传统与现代,也融合戏剧情节、传统音乐、说唱艺术和现场叙事,穿梭于虚构与真实之间,而且温情中带有力量,怀旧中不乏现代省思,是一出听觉感染力强烈的现场展演,也是一个著重文化传承、以文化推广为导向的成功案例。

诉说著这半岛上每人的常态

剧情聚焦于刻画恒春半岛的古早生活,以及描述当时女性成长、婚前与婚后的种种心路历程。全剧以一家半岛册店为起点,这家文具行卖书又兼卖生活必需品,串接了许多来来去去的在地人生活百态。戏一开场,即透过流畅的调度,呈现出该地居民互动频繁、往来不断的生活印象,并透过演员对观众的直接陈述,消弭了舞台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多了几许亲切感。不过,全剧发展下来,并未有过于剧情性的转折,许多篇幅用于打造种种生活景象,结合恒春文化与角色状态。例如,剧中两位少女阿春、阿满上场不久,就对于「最好喝的青草茶是在满州还是恒春」各持己见,以这段琐碎而逗趣的争吵成了角色的开场白。

这些剧情桥段,除了虚构的故事之外,部分取材自在台上那些年过七旬的艺师们,实际的过往成长点滴。就一般戏剧的角度来看,或许剧情浓度不高,冲突不够,且角色发展未尽完整。但另一方面,演出内容时而经由演员重新演绎,时而是艺师们以只字片语穿插回应的方式,亲自实地参与演出,诚恳而自然,为戏增添了许多温度和分量,使得整个作品并不止于复刻回忆或表现特殊的文化印象,同时也形成了真实与虚构双重对照的趣味。

音乐风格以古调民谣为基,有的加以改编;乐器以月琴为主,并融入现代配器,在古味中可见新意。就歌曲叙事的角度来看,并无过于繁复的叙事技巧,多是角色解忧抒怀、说书评述,或者串场之用。大多时候,歌曲调性并未刻意哀伤,而是显得恬淡自然;艺师们的弹唱并没有多余的装饰或高超的技巧,嗓音浑厚且纯粹,散发出一股平实且坚毅的日常感,在在强化了剧中的、这群人的也是时代的生活感,仿佛诉说著在这半岛上每人的常态,泰然中带有沧桑。因此,当伤感时刻一出现,表面上情绪隔了一层,却让感叹走得更加深入人心。例如,当少女出嫁时,艺师们对少女唱出了〈告别的牛母伴〉一曲,分别叮嘱她作嫁人妇应该注意的种种事情。同时,艺师们像是在回顾年轻时候的自己,对其曾有的徬徨给予支持与关爱,也像是种对生命的和解,仿佛在倾诉著亘古不变的老生常谈:「不管一路上怎样起起落落,最后总会走过来的。」正是这种宿命感,这种对于生活与生命的超然,让此戏更有余韵,并未完全耽溺于怀旧感伤。

打破里外框架的环境剧场展演

演出座落于圆山花博公园舞蝶馆,偌大的户外剧场没有完全隔绝外面熙来攘往的杂音,飞机声、人声、车声等真实声响与演出同步进行,撞入了演出之中,形成了干扰。有趣的是,此般干扰,一方面让观戏的仪式变得随性而轻松,某种程度上就像在看野台戏一样,反而拉近了舞台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形成了台上与台下的生活感之间的接点,让整场展演并不止于一部发扬传统、鼓吹传承的宣教剧,或是视听效果强烈、怀旧之情满溢的说唱剧,亦是一出融合现场元素、打破里外框架的环境剧场展演。

 

文字|吴政翰 戏剧构作、台大戏剧系兼任讲师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