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赏多场次的演出后,再比较各场「观众抉择」的剧情走向,其实剧情似是大同小异。因而观众可能会想问,究竟是「我们决定了什么?」还是「我们已经先被决定?」在舞台境域里,作为全知视野的编导,最终才是真正掌握剧情走向的主宰。
故事工厂《我们与恶的距离》全民公投剧场版
9/13 台北 城市舞台
10/11 台中国家歌剧院
如何以知识产权内容(Intellectual Property)出发,来延续海内外对于台湾原创剧本的关注,成了当今跨域创作者,正积试验的途径。尤其是心理剧本的探索,相较于电视剧本需透过镜头和萤幕的摄录裁接,以剧场形式的表现方式,更有助于缩短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而近年「沉浸式剧场」(immersive theatre)的多方实践,结合了科技的应用,提供了剧场与观众互动的契机,让观众有更多临场参与互动的可能。
如果大众可以选择:非线性剧情发展的科技应用
《我们与恶的距离》全民公投剧场版即是以电视剧本为原型,改编为互动式剧场的创新应用。戏剧以「两次公投,共四种结局」作为宣传,结合可让现场观众投票的Line@科技,透过即时性资讯互动,让观众在现场以公投方式,来决定剧情的走向。
剧场应用手机即时公投的技术,缩短了公民集体意志与媒介呈现的距离,让观众置身参与事件,来直视剧中角色复线叙事(multiple plot lines)的心灵样态,使人们都必须同样面临抉择的矛盾,以共同承担起身为「大众」(mass)舆论之一的那一份责任。
透过一个即时的、舆论统计性的「公投」抉择,来主宰事件的发展,让剧场突破「表演者vs.观赏者」的界线,以开放式互动作品的型态呈现,这也揭示了「非线性叙事」剧本在结合现代科技下,进一步应用于剧场表演的创新实验。
超文本(hypertext)数位剧场的应用与局限
公投的设计,将剧本分割为不同段落,来处理不同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故事铺陈,它提供了片断式的叙事区块,让观众可以在关键时刻,进行剧情的选择。然而由于剧本改编的局限,使短短三个多小时的剧场,要「完整讲好一个故事」成为不易达成之事,尤其还要将原著为十集电视剧的篇幅,收敛为「很多种可能」的片断剧情,以让观众可以在短暂时间内,执行叙事的抉择,这考验了观者,须在期待戏剧有更深层的内心挖掘与美学沉浸之际,瞬间中止观剧情绪,转而自我掏空与简化,才能在选择的当下,做直觉的决策,意义上是要把观众拉进剧情的参与,但实质却是将观众抛离出共鸣的情境。这般「超文本」剧场的复线叙事,推进了场景和观众情绪的快速转换,这既是「故事工厂」的一脉风格,也映见了「屏风表演班」以来的传承延续。
最后,观众决定了什么?
在观赏多场次的演出后,再比较各场「观众抉择」的剧情走向,其实剧情似是大同小异。因而观众可能会想问,究竟是「我们决定了什么?」还是「我们已经先被决定?」在舞台境域里,作为全知视野的编导,最终才是真正掌握剧情走向的主宰。
剧中的「公投」,与其说是让观众参与剧情的走向,不如说它更是故事行销和延续声量的一种方式,这些「公投数据」的回馈,都成了经营粉丝社群的基础,用以分析受众者心理和期待视野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