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连演十天的内台歌仔戏经典剧目《王昭君》,要如何精炼才能成为一下午或一晚能演完的作品?薪传歌仔戏剧团将于二○二一年将推出的《昭君.丹青怨》,是人间国宝廖琼枝老师自内台戏时期便念念不忘的剧目。担纲编剧的蔡欣欣教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廖老师一直希望能够圆的一个梦。」这个梦,是恢复内台歌仔戏时的荣景,让观众看见当年的风华,同时希望能「以戏带功」,给演员们充足的磨练。
寻迹辨踪炼「戏肉」 探寻内台本的源头
整编之初,蔡欣欣记录下廖琼枝口述的《王昭君》,记忆模糊未明处,她发挥学者精神,搜罗古代史书的记载,同时也从通俗文艺中找寻改编源头。经一番爬梳,她发现了《王昭君》与清嘉庆时期雪樵主人的小说《绣刊昭君和番双凤奇缘全传》的情节几乎一致,证明了内台时期艺人的创作取材,也试图从取材理解时人的喜好,与揣想当时舞台的发展情况。
本于《双凤奇缘》的内台本《王昭君》情节充满神异色彩,有「玄女赐衣」、「火烧雁门关」、「黑水造浮桥」、「百鸟衔花盖面」等精采情节,不过,现今舞台难以全部重现,一则担心过于冗长,二则担心无法聚焦。于是在导演王友辉与廖琼枝的定调下,删除枝蔓,聚焦于昭君与二王(汉元帝、呼韩邪单于)的情感,并留存内台时期的「戏肉」,留下重要的唱腔、情节,及「昭君出塞」经典场景,精炼出《昭君.丹青怨》。
一幅图?三幅图? 一位昭君各自表述
蔡欣欣与王友辉绞尽脑汁思考,除了聚焦外,昭君故事的情节是具普遍性的,究竟有那些情节描写能让观众有所共感?对大众而言,较为熟知的可能是王昭君因毛延寿于其画像中添加一笔(或刻意画丑),而让汉元帝将她送至匈奴和番。然而,在民间文艺的点染下,大众所熟知的一幅图,变为三幅图,毛延寿的身分也不只是画工,而是朝廷大臣。因「美人图」而点染出的情感、错误,成就本剧命名。
为让情感冲突与戏剧张力更增,蔡欣欣保留内台本的描写,众人皆知的昭君画像变为昭君自描,而非毛延寿所绘;一幅图变为三幅图——行、坐、睡三图,让剧情更加阴错阳差,充满戏剧张力。王友辉在执导本剧时,担忧曲折奇异的情节描写会让观众无法接受,但蔡欣欣也解释:「这些描写并非是个人的创意或想像,而是清代就有了。」经过几番讨论,王友辉认为:「其实有许多好看的小说、戏曲,大多也背离正史,但从中,我们也发现了前人无限的创造力。」
圆一圆感谢之情 旦角本色的展现
谈到修编的过程,蔡欣欣强调这不只是把老戏重新搬上舞台,重点是,如何将之提炼,并找到旧作的当代意义,连结当代观众,才是整编的重要精神。当然,蔡欣欣对被删掉的情节、人物仍感到惋惜,廖琼枝老师更是对原剧中发现昭君,并让昭君得以走出掖廷、摆脱待诏身分的皇后被删去非常在意。蔡欣欣笑著说:「廖老师是很懂得感恩的,她说如果没有皇后,就没有后面这些情节了,所以我们想方设法,还是留下了这个人物,并合理化她的存在。」
谈回「圆梦」,蔡欣欣从表演、唱腔等角度提到《昭君.丹青怨》这部作品的重要性,「这部作品在廖老师眼中是所有旦角在演艺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作品。文武皆重,难度相当高。」以戏带功,希望徒儿们能够更加茁壮是廖琼枝不变的初衷。薪传歌仔戏剧团在其领导下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创造了自己的品牌定位,保存美好的唱腔与表演,留下重要的经典故事,老戏中有老韵味,同时也留下了歌仔戏的纯朴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