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陆杰(林韶安 摄)
聚光灯下 In the Spotlight 魔术师及剧场创作者

林陆杰 探索自己的魔术

《Role Play》讲的是已逝魔术师程连苏的故事,而叙述者是另一名魔术师——林陆杰。

《Role Play》讲的是已逝魔术师程连苏的故事,而叙述者是另一名魔术师——林陆杰。

2021新点子实验场 林陆杰《Role Play

3/4~5  19:30

3/5~6  14:30

3/6  19:30(玉山文教基金会轻松自在场)

台北 国家两厅院实验剧场

作为魔术师,秘密是重要的,特别是关于这些技法。但是,程连苏的死亡却栽在他最擅长的「空手接子弹」魔术,而这个魔术的破绽,也在子弹穿过胸膛的那一刻,破解了另一个更大的术法、或说是秘密——这位身穿清朝马褂的「中国」魔术师,其实是个剃头、留辫子、刮毛、染黄皮肤的美国人。林陆杰在研究所课堂报告「东方主义」时,举了「程连苏」为例子,但他笑说:「大家好像都忘记我在讲什么,但对这个例子很有兴趣。」后来,他将这个主题扩大成自己的学位论文,同时也在另一堂音乐剧课程提案为音乐剧剧本;不过,论文目前尚未完成,原本的音乐剧剧本也发展成《Role Play》这个实验剧场作品。

「是怎样的契机去成为这样的人?」林陆杰这样说。透过程连苏,他试图去对比自己、或者是所有人在日常生活里的扮演,认为:「在每个场合做适度演出才会符合社会对我们的期待。」他,怎么成为一名魔术师?或者,为什么是「林陆杰」这个人?

成为「魔术师」的那一刻

2007年,才13岁的他从电视接触到魔术,特别是正火红的《综艺大哥大》播著《大魔竞》这个魔术单元。「那时候只是觉得魔术很酷,可以凭空抓出扑克牌、鸽子,然后就会跟家人说,在电视上看到很神奇的东西!」林陆杰说:「看魔术是个很特殊的体验,看魔术会去问为什么,我觉得这是其他表演艺术比较少见的观众体验。」经不住「解决那个为什么」的诱惑,他才开始学魔术。

当时还在家乡宜兰的林陆杰,只能依靠「自学」,像是从(那时还时兴的)「无名小站」寻找同好、研究教学影片等;或者,通车到台北探索,像是参与大专院校的魔术社团,或是到魔术店。他说,魔术店往往藏在很隐密的地方,自己之前常去的是在台北车站附近巷子里,叫做「魔术大师」,但现在已经关闭了。中学过后的他,取得街头艺人执照,于是也在街头表演时摸索不同技法,与同行切磋、交流。

「自己什么时候是个『魔术师』?」他其实每年都在问这个问题。时不时翻动著手中扑克牌的他,刷地一声整了整牌说:「原本去年想在脸书上用这个话来说,就是电影《魔球》(Moneyball)里的,『你不知道几岁的时候要把棒球当你的职业。』一定会有人告诉你,但不知道是几岁,不能把这件事情当作儿戏。」随后略带尴尬地说:「但发现我前年已经用过了。」

对林陆杰而言,一直以来都没意识到自己是个魔术师、或者是艺术家,但这一、两年间,或许是到了某个年纪,而必须从学校毕业,才发现自己多数收入都倚靠创作与魔术。他说:「那个瞬间才突然察觉,我好像是在做这个工作。」顿了一下笑著说:「然后今年就开始包红包给长辈。」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林陆杰

1994年生,宜兰人,魔术师与剧场创作者,拾陆制作艺术总监。

就读于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硕士班,接触魔术15余年,作品时常以魔术作为叙事载体,近年创作专注于生命的自我认同,找寻幻象与日常生活中的情谊共感。

曾获第14届云门流浪者计划,2019-21年获选两厅院艺术基地Gap Year艺术家、新点子实验场艺术家。2020年起,担任「厅院学—艺术入校」计划艺术家,以及流浪者校园巡回讲座年度讲者。近年作品有《生日派对》、《Role Play》。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