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这件事,有对错或高下之分吗?如果有,那么什么才算是好的美感?若没有优劣差异,那么「美感教育」的必要性是什么呢?社会真的需要一套标准的美感教育吗?由朱家安主持的「好哲凳」系列哲学思辨讲座,继「美感有客观基础吗?」之后,再一次以美学为题,邀请近年以「教科书再造计划」而广为人知的「美感细胞」共同创办人张柏韦为客座讲者,与厅院青一起讨论教育与美学之间的关系。
主持人朱家安用自己喜爱的电玩作为开场破题,做了一张「长辈图」风格的游戏上市倒数图,引发现场听众一阵笑声。朱家安就此深入追问,大家笑的原因是什么?这样一张多样颜色、多种字型压在既有底图上的结构,为何会让在座的年轻朋友们发笑?笑声的背后,是否代表美感其实是有所谓的正确答案?当我们讨论逻辑问题,尚有一定的脉络可循,但讨论「美感」,却是个相对复杂的议题。
共同主讲人张柏韦首先将「美感」与「教育」两个词汇拉出来说明,当美感由私人的喜好选择,进入到社会公共议题的「教育」环节,那么如何找出社会最大共识,以及美学的优劣该如何定义,都需要更为谨慎的取舍。若只考量多数人的偏好,而排除了少数人的心之所向,似乎也远离了教育的初衷。拿「美感细胞_教科书再造计划」的执行经验来说,在计划推行初期,团队曾收到许多质疑的声音,认为这样武断否定过去的教课书设计,是否过于自负、团队何以自诩能站在评判他人美学的位置?这些来自他人与自我的质疑,也促使张柏韦沉淀思考「美感」这件事究竟是什么?想要改变教科书的设计,动机只有单纯的「美感」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