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家维《武士与鹿》展场照。(ANPIS FOTO 王世邦 摄 国立台湾美术馆 提供)
ARTalks 交错的水路和视线

逐鹿之海:物流、人流、海流

编按:「逐鹿之海:物流、人流、海流」为国立台湾美术馆的研究主题展,结合国美馆典藏品及7位艺术家创作等作品,透过「大航海时代、亚洲航线与海上丝路」、「亚洲冷战格局及帝国边缘」、「经济、物质交易与人权」三个命题,带领观者了解台湾与世界史的紧密关联。

编按:「逐鹿之海:物流、人流、海流」为国立台湾美术馆的研究主题展,结合国美馆典藏品及7位艺术家创作等作品,透过「大航海时代、亚洲航线与海上丝路」、「亚洲冷战格局及帝国边缘」、「经济、物质交易与人权」三个命题,带领观者了解台湾与世界史的紧密关联。

逐鹿之海—物流、人流、海流

2021/12/11~2022/4/10

国立台湾美术馆302展览室

有别于其他赞颂海洋之美,或提升环保意识的展览,近期国美馆的研究主题展「逐鹿之海:物流、人流、海流」,具体而微地呈现海洋经贸史脉络下的台湾历史变貌和艺术诠释。策展人黄舒屏锚定大航海时代和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社会和权力关系,选择杨茂林、许家维、陈界仁、卢昱瑞、林冠名、以及印尼双人组伊旺.安米特与蒂塔.萨利娜(Irwan Ahmett & Tita Salina),共7位艺术家、约30组作品,交织成发人深省的多样视野。

展题「逐鹿之海」借自一本历史小说《逐鹿之海:一六六一台湾之战》。「鹿」代表群雄争夺的福禄功名、利益资源。广义而言,此展览的作品突显世界史上的台湾地缘政治意义,历经荷兰占领和明清的治理,直到21世纪的国际海运和远洋渔业,表述台湾位在多重政经力量影响和折冲的交叉点。其实,英文展名“A Song of Seas and Power”,中译为「一首海洋和权力之歌」,亦颇贴切描述整体展览所共谱出来的悲沉复调。副标题中的三个关键词「物流、人流、海流」,指向跨国交易的物品、迁徙的人力、无垠的海域,打造出多层次的历史纵深和叙事场景。

「逐鹿之海」一展除聚焦在1990年代到今日的当代艺术作品,也纳入台南市文物资产管理处借展的热兰遮城出土文物,包括德国胡须男岩釉陶瓷、荷兰锡白釉蓝彩药罐、日本肥前陶瓷。借由古物残片的展示,显示大航海时代的台湾是面向海洋商贸发达的岛屿,堪称欧亚洲际的物流转运站。如此策划「荷兰东印度公司、郑氏集团及海上贸易」的展区,使得艺术和考古相映成趣、环环相扣,产生了跨学科之间的对话。

走进展场映入眼帘的是许家维近年数件多媒体作品《武士与鹿》、《截至2019年的工作路径》、《黑与白—马来貘》、《寻找沉船》,围绕著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通商网络,其录像以流畅的剪辑节奏和生动的影音编排,娓娓叙述马来貘的自然史、鹿皮物产贸易史、柬荷大战、水下考古打捞沉船的故事。在另一侧展区可作为对照的杨茂林《热兰遮纪事》绘画系列(1993),则透过浓郁色彩和符号图鉴的古朴形制,再现17世纪荷兰占领台南安平建设堡垒的历史风貌。杨茂林参照考古残迹和文献资料,回顾当时的荷兰钱币、提督和司令肖像、堡垒、大砲和战舰构造,衍绎福尔摩沙卷入东西方海权争霸的转折点。

上述部分展品是以考古的方法,重见台湾海域在第一波全球化时期的「物流」状态。同时另展出国美馆藏品《平定台湾战图》版画系列(1793),由乾隆的宫廷画家群以12幅激烈战役场景,描绘清廷出兵压境台湾剿捕发动民变的林爽文,反映清帝国将台湾纳入领土的政治野心。显然地,这套铜版图像所传达的中原史观和降服台湾的企图,和此展览其他的艺术创作观点大相迳庭,因此对于政治主权和艺术自主性的思维,激荡出时代变迁下的极大差异。

此展览针对「人流」的层面,则是拉回到当前全球化浪潮下的台湾社会,著墨在陈界仁、卢昱瑞、伊旺.安米特与蒂塔.萨利娜的作品,触发有关海运、渔业和新住民劳工的工作权和人权议题,引人思索在追逐经济成长和满足物质欲求的前提下,劳动者的基本尊严和生存策略为何。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由台新银行文化艺术基金会举办的台新艺术奖,邀请9位不同领域的提名观察人,搜集、发掘,深入研究各种面向的当代艺术展演,并于网站发表评论,本刊精选单篇刊登。如欲读更多评论,请至ARTalks专网talks.taishinart.org.tw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