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心情,偶懂!(Yun-Pei Hsiung 绘)
脑海里的旋律

你的心情,偶懂!

「和戏偶一起说出你的人生故事」,看到两厅院会员三月的专属课程「掌中戏体验工作坊」好心动,也不禁掉入回忆漩涡。

「和戏偶一起说出你的人生故事」,看到两厅院会员三月的专属课程「掌中戏体验工作坊」好心动,也不禁掉入回忆漩涡。

讲出以下这些,肯定会透露年纪……那是个没24小时电视节目的年代,而且只有老三台(台视、中视、华视);开播时,萤幕上有鲜艳的彩虹讯号,一日播放完毕,大型方盒子便沙沙作响,出现黑白杂讯。每天中午放学,小学生最大的盼望就是电视配饭,边吃午餐边看《云州大儒侠》:史艳文总是潇洒倜傥,哈麦二齿逗趣又机智,藏镜人奸险,却也有强大迷人的魔性;高潮迭起的偶戏剧情配上外婆煮的汤面,真是全天下最美味。「电视里的戏偶问妳问题会回答,我在旁边叫妳赶快吃完,叫半天,妳都没听见!」布袋戏看得太出神,热呼呼上桌的面都凉了,却还剩大半碗,外婆常会生气碎碎念。类似场景晚餐时段也会出现,只不过戏偶变成孙小毛,《嘎嘎呜拉拉》主题曲取代了〈苦海女神龙〉。

孩子确实对戏偶特别有反应有连结,童年时的我对偶戏深深著迷、喜欢不已,成年后读了大脑神经科学博士,才明白其中奥秘。戏偶有更大更宽的情感与创意光谱,操偶师为「偶」注入灵魂的同时,也创造了「人」所不能为的想像空间;孩子总可以在其中找到同情与同理的可能,不管是天马行空、脑袋总在十里迷雾中的孩子,还是不够社会化、有情绪困扰的小毛头,都能在偶戏里找到栖身之处。「我从来无法独自站上舞台。人类说不出口的,戏偶能代替我们说清楚。」英国偶戏艺术家妮娜.康提的话很有道理。

美国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Yale Child Study Center)做了一项很有趣的实验,指出偶戏对儿童教育很有助益,能帮助提升注意力,也训练人际关系。实验中,研究人员设计了两个场景,并安排「主角」与小朋友互动:第一场景的主角是颜色鲜艳的戏偶,第二场景的主角则是真人;在同样的互动内容与模式之下,研究人员除了计算小孩注视「主角」的时间,也透过观察,比对到底是戏偶还是真人比较吸睛,能有效拉住小观众的注意力。

结果是戏偶胜出,而且这个结果在患有自闭类群障碍的孩子身上更为显著。「自闭症类群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过去泛称为「自闭症」,如今更名,点出它症状多元的特性,各种程度的认知缺陷,情绪、行为和社交上的困难,都在自闭类群障碍的范畴——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偶戏能在各方面帮助有障碍的小朋友,在情感连结上尤其有效。

美国木偶大师、儿童教育节目《芝麻街》形象布偶创造人吉姆.汉森(Jim Henson)也加入耶鲁大学的研究,他们以自闭类群障碍的儿童为实验组,同龄的一般儿童为对照组,让两组受试者分别坐在隔音小间,观看宽频萤幕上长86秒、由汉森设计内容的短片。短片中,绒毛布偶和一位女士(真人)轮流发言,对话内容逗趣;布偶的头、手、嘴巴都能动,并且由专业偶戏师配音。布偶和真人在对话过程中有时玩球,有时目光会投向摄影机;小受试者观看影片的同时,研究人员用眼球追踪系统监控,看孩子的视觉注意力到底落向何方。

结果显示,观看过程中,不管影片中的两位主角发言与否,实验组小朋友(自闭类群障碍儿童)对真人的脸部兴趣缺缺,倒是真人的四肢动作和那颗被丢来丢去的球吸引了他们的目光;当布偶说话时,他们的视觉注意力倒是和对照组的正常孩子相似,两组都对说话的布偶表现出明显偏好。

耶鲁大学研究人员总结偶戏之于自闭类群障碍儿童的重要性,认为偶戏有桥梁功能,能提供孩子各种情绪与行为线索,帮助他们和社会衔接。研究人员也表示,学校和医院应该积极研拟以戏偶为治疗的可行性。「我们从经验得知,戏偶能够提升自闭儿童的社交参与度,观赏偶戏绝对是有利的教育工具;现在有学院的实证支持,真的是太棒了!」木偶大师汉森也表达他的心声。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难以启口的心情和不被世界理解的时刻。和戏偶一起说出你的人生故事,如何?

 

文字|杨馥如 大脑与认知神经科学博士、旅义作家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