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杨.马泰尔(Yann Martel)在他的国际畅销小说《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里提问:如果1个10几岁的男孩和1只两百多公斤的老虎,被困在救生艇上227天,会发生什么事?2019年,1出改编马泰尔小说的剧场作品则试图回答另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要如何把这样的故事搬上舞台?
大约是《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舞台版本首演的3年前,商业剧场制作人赛门.弗兰德 (Simon Friend)获得了这个小说的戏剧改编权,他找上演员╱剧作家查克拉芭蒂(Lolita Chakrabarti),问她是否有兴趣将这部小说改编成舞台作品。查克拉芭蒂一口答应,但完全没意识到改编这本小说是个如史诗般巨大且艰巨的任务。在困难重重的创作过程中,查克拉芭蒂表示,她十分喜爱这本书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就是改编这个奇幻故事带给她的挑战,她说:「真心热爱你正在做的事情是件很棒的事,因为再怎么困难你也停不下来。」
以戏偶让动物在舞台上活灵活现
马泰尔的小说《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讲述了来自朋迪治里(Pondicherry)的印度泰米尔男孩皮辛.墨利多.帕帖尔(Piscine Molitor Patel)的故事。皮辛的叔叔热爱游泳,以法国一个游泳池的名称为名,给皮辛取了这个名字,也教会皮辛游泳。不过皮辛不喜欢被称为一座游泳池,他要大家用数学常数 Pi 来叫他。当时的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Pi 的家人决定卖掉他们的动物园,全家带著几只动物,乘船移民加拿大。然而启航没几天,暴风雨席卷而至,将大船摧毁。会游泳的 Pi 带著1只受伤的斑马、1只鬣狗、1只猩猩、和1只名叫理查.帕克(Richard Parker)的孟加拉虎,乘上一艘小型救生艇逃生。
这本书主要是由 Pi 自述在救生艇上求生的经历,因此故事完全是取自他观察事件的角度。要将这个叙事转换至舞台,查克拉芭蒂必须将 Pi 的主观视角具体化,譬如要怎么在舞台上变出一只生龙活虎的理查.帕克。将小说改编成舞台剧的一个重要关键,就是转化叙事为舞台上的「行动」(action),而这些行动会包含动机、目的与阻碍。除此之外,Pi 在书中天马行空地叙述他在海上漂流的故事,查克拉芭蒂与导演韦柏斯特 (Max Webster)则要把这些文字幻化成舞台上实际的物件与图像,例如海洋、救生艇,以及各式各样 Pi 提及的动物。
很显然的,动物是这个作品的关键。由英国国家剧院(National Theatre)制作,巡回全球的《战马》(War Horse)是一个很有用的参考。曾在参与《战马》制作的翻筋斗偶剧团(Handspring Puppet Company)工作的考德威尔(Finn Caldwell),是这次《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制作的编舞与偶戏动作指导,他与巴恩斯(Nick Barnes)共同设计动物戏偶。在制作发展工作坊里,剧作家查克拉芭蒂、偶戏动作指导与设计考德威尔与导演韦柏斯特通力合作,赋予这些动物生命,使牠们成为舞台叙事的重要角色。韦柏斯特表示,由於戏偶是叙事关键,除了偶本身的制作与操作以外,偶与其他人物的互动也非常重要,动作设计要更全面,操纵戏偶的人的肢体与舞动必须与故事其他人物有类似的元素,动态视觉才有整体性。
因此,考德威尔几乎是从排练一开始就与韦柏斯特并肩作战,以使动物与人物的流动栩栩如生。一般在舞台上的打斗都会有武术指导,而在这个舞台制作里,我们看到的是 Pi 和动物,或是动物与动物间的打斗。以鬣狗杀死猩猩这场戏来说,操偶演员精准地操控鬣狗两只后腿的肌肉与灵活的头部,以后腿将整只动物的身体往前推,抓住猩猩后,操纵头部的演员则模拟真实鬣狗猎食动物的举动,紧咬猩猩的颈部,操控猩猩胸部的演员,则加强猩猩呼吸急促的运动,然后慢慢停歇下来使观众理解猩猩的生命已逝去。操控大动物不仅仅要顾及动物运动时如何使用哪些肌肉,细节如头部、颈部的操作也非常重要,往往是头部与颈部的精准操控使观众相信这些大偶具有生命。

舞台技术与音乐编织魔幻感
2012 年,李安导演的《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电影版里有各种特效,不仅动物栩栩如生,轮船沉没、救生艇在海上漂流等场景,都以写实为基底用特效创造魔幻感。然而,这个在英国呈现的舞台版,制作团队不仅使用戏偶让 Pi 的故事更具说服力,设计哈特利(Tim Hatley)则巧妙地用老派的「剧场」手法,在舞台中央将救生艇放在转盘上,依不同情境转换救生艇的角度,更在许多打斗的情景里调整救生艇的倾斜度,以增加视觉张力。韦柏斯特与影像设计古尔丁(Andrzej Goulding)合作,将海上的风景搬到哈特利设计的空间,观众可看到投影在舞台上的波光粼粼,下雨时也能看见雨落在海上溅起的微小浪花,夜晚时,搭配卢特金(Tim Lutkin)的灯光设计,可以感受到救生艇孤零零地在海上仅与月光作伴。
为将书中叙事的魔幻感在剧场中重现,韦柏斯特与作曲家麦凯(Andrew T. Mackay)和动作设计考德威尔一起以音乐和舞蹈创造流动感,编曲里有一些南亚传统音乐的元素,特别是在一开场介绍 Pi 家庭管理的动物园时,这些音乐元素与乐器给整个舞台带来丛林感,再看演员鱼贯优雅地将竹编的围篱搭起,3个操纵斑马的演员一跃上舞台,观众就仿佛置身于这座热带动物园。在电影里,观众可以看见真正的海浪与风暴,在舞台上,制作团队则使用上述的剧场元素,邀请观众运用想像力,与Pi一起漂流。这个邀请一点也不困难,在韦柏斯特精准的安排里,视觉与听觉都恰到好处地使观众能设身处地地感知 Pi 的故事。

平铺直叙说出奇幻漂流记
对导演韦柏斯特来说,这个充满想像力的故事其实是非常写实的,它在描述当一个人被困在海上时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个故事把阅听者一起带到那个被困住的地方,然后询问,当我们生活里的每一个事件都出了问题,会发生什么事。韦柏斯特说:「你和你的家人搭著轮船,以为你们要到新的国度展开新生活,结果整个世界都错乱了。你失去你的家人,你和野生动物一起被困在海上的救生艇里,所有的条件都恶劣到了极点。马泰尔的小说用令人难以置信但又合乎逻辑的细节把我们带到这个场域——这个故事的部分核心是关于生存,关于我们在生命中最极端的情境里所做的选择。」韦柏斯特认为除了生存以外,这个故事另一个重要的提问就是我们如何「说故事」,以这个为出发点,探讨宗教与信仰在我们生命中扮演的角色。因此,如何用剧场里所有元素探讨这个「说故事」与生存的关系,是韦柏斯特导演的重点之一。他巧妙地运用上述各元素的设计,给观众一个全面的视听飨宴,然后以平铺直叙的方法呈现这个故事残酷的版本,作为叙事的对比。
饰演 Pi 的演员阿贝塞克拉(Hiran Abeysekera)在斯里兰卡出生长大,20出头时在家乡可伦坡(Colombo)的学校演出《恋马狂》(Equus),被英国导演理查德斯(Willi Richards)看中,带到英国考戏剧学校。阿贝塞克拉26岁从皇家戏剧学院(Royal Academy of Dramatic Art)毕业,10年后站在伦敦西区的舞台上,扮演这个10几岁的印度男孩。如同改编这个小说带给制作团队极大的挑战,对阿贝塞克拉来说,饰演 Pi 一点都不简单。这个角色对身体和声音都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是阿贝塞克拉必须要调适自己1个人与由3个人操控的大型老虎戏偶对峙的能量。阿贝塞克拉体型不大,在一开始害怕且躲避大型动物时占有优势,但有1场戏,Pi 必须战胜且驯服老虎理查.帕克,阿贝塞克拉成功地运用声音与其灵活的肢体调度,不仅说服观众,也让观众深深著迷。
这个制作于2019年在英国谢菲尔德(Sheffield)的The Crucible剧院首演。当年演出极受欢迎,年底便有计划传出要将这个制作搬到伦敦西区演出。无奈隔年全球因疫情重创,这个计划延迟至去年底才实现。The Crucible 的舞台是伸展式舞台(thrust stage),观演关系十分亲密。目前在伦敦西区演出的温德姆剧院(Wyndham’s Theatre)则是镜框式(proscenium-arch stage)舞台,整个制作团队些微调了观演模式,将这个改编的故事原汁原味呈现给到伦敦观戏的观众。本月初,英国最重要的剧场奥利维耶奖(Olivier Award)颁奖,《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一共入围9项,最后获得最佳新剧本、最佳演员、最佳舞台服装设计、最佳灯光设计,以及历年来最特别的奖项,最佳配角由操纵与饰演孟加拉虎理查.帕克的7个演员一起夺下,共拿下7个奖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