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剧盒与必要剧场联合呈献的《对峙》。(截自必要剧场脸书专页)
新加坡

艺术工作者积极进行各类跨界尝试

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去年推出了「自雇人士津贴」,为艺术工作者制造艺术创作的契机,催生了各类的艺术作品,既有线上呈现,也有实体表演。所有获得补助的作品在今年3月底呈现,线上数位作品以音乐表演居多,戏剧演出则多以实体演出进行,例如单人剧《餐饮外送》(Order On The Go)刻画外送员的苦乐心酸,便是邀请观众到街上随著戏剧主角穿街走巷。

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去年推出了「自雇人士津贴」,为艺术工作者制造艺术创作的契机,催生了各类的艺术作品,既有线上呈现,也有实体表演。所有获得补助的作品在今年3月底呈现,线上数位作品以音乐表演居多,戏剧演出则多以实体演出进行,例如单人剧《餐饮外送》(Order On The Go)刻画外送员的苦乐心酸,便是邀请观众到街上随著戏剧主角穿街走巷。

新加坡疫情趋稳,艺术工作者们更积极参与跨领域的艺术创作。实践剧场与国家美术馆联合推出新剧《解密美术馆:遗失的百合》,结合影视与剧场,以解谜游戏的形式,继续探索线上剧场的形式,寻找新的观众群。新加坡专业剧团呈现了新加坡版本的《触》(C-O-N-T-A-C-T),邀请观众下载应用程式,一边通过手机「听戏」,一边在街上「看戏」。两大剧团戏剧盒与必要剧场联合呈献的三部曲终结篇《对峙》,在黑盒剧场内演出,将多媒体和影视化为故事情节的重要元素之一,探索跨领域的可能性,也在剧团之间的「跨界」中进行可贵的艺术交流。

南华潮乐团(潮州音乐)与麦波申交响乐团(西方古典音乐)也进行跨界合作,在艺术交流中为潮乐创新。野米剧场演出《伪君子》,对剧本进行本土化改编,并以义大利即兴喜剧的表演形式呈现,进行了跨文化的尝试,进行文化之间的碰撞。

虽说疫情以前,表演团队就进行各类「跨界」、「跨领域」的尝试,但艺术工作者们在疫情下对「剧场」进行再反思,或是颠覆,或是创新,让观众体验了剧场的可塑性和多变性。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