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年底,剧团制作缓了下来,为将来临的一年养精蓄锐。除了野米剧场在年底推出每年一度的童话剧(pantomime),还有必要剧场在11月底为其编剧培育计划「Playwrights’ Cove」的10位编剧提供平台,进行剧本演读,呈现他们的新创作。
舞蹈演出则相当活跃。专业舞团「人.舞团」呈现了最新版本的《看不见的归属》。《看》于2018年首演,是庆祝舞团10周年而创作的舞作,由舞团艺术总监郭瑞文与台湾音乐家王榆钧一起创作,作品曾参与了欧洲5个不同的艺术节。2024年版本的《看》有从前参演过的舞者们演出,也有新舞者的加入,舞者们都受过「人.舞团」发展出来的「空」身体训练,于是观众不仅看到了「空」身体训练如何在舞者身上「发酵」、也看到了一部艺术作品在不断地锤炼以后的「成长」。今年,《看》在新加坡演出后,就会到台湾高雄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演出,明年会在马来西亚白沙罗表演艺术中心演出。
独立现代舞组织「Sigma现代舞团」则在11月底滨海艺术中心新电信水滨剧院演出新作《Body History》。向来在黑盒剧场和非剧场空间进行舞蹈演出的Sigma舞团如今进驻中型剧院演出,《Body History》是2023年时,Sigma舞团在新加坡国家美术馆「Resonates With Residency」艺术驻留计划下创作的作品,创团艺术总监洪国峰也因此研发了一套相关的同名身体训练「Body History」,以即兴为基础,为舞者寻找自身的身体经验,以便更深层地接触身体记忆与身体感受。在艺术驻留计划下衍生出的作品,发展成了完整的演出,充分展示艺术家所需要的创作空间与时间,以便对其作品进行实验与雕琢,才能呈现出完整的作品。而以「人.舞团」的探索为例,也证明了艺术作品必须用好几年的时间去使之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