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叙与倒叙(Yun-Pei Hsiung 绘)

正在工作的影集剧本,遇到了顺叙还是倒叙的问题,而且是在已经都写完了差不多全部的分集大纲、一半的分场大纲,陆续完成剧本时遇到了这个问题。因为是改编,第一直觉选了跟原著不同的叙事方式,为了开头就跟原著做出差别,主角的过去透过来回跳接回溯来阐述。

但因为太担心与原著过度相像,导致特别著重在现在这个时间线,现在这个时间线最多的事件是餐厅经营,但不管主角做什么,如果没有过去发生的事情奠定基础、给予动力,都很难让人有感。「没有复仇感。」「要看到主角被踩得多低,才能同理他要复仇这件事。」「没有看到敌方出招有多强大,对于主角的反攻旧没有感觉。」大致收到了这些回馈,看这个戏的观众对于「经营餐厅」不一定感兴趣(不一定是职人剧),但对「怎样透过开餐厅来复仇」感兴趣。

但复仇,得先让人对角色共情。

而Netflix的创意人才投资暨发展总监Chris Mark在一次工作坊中提问,假如亚里斯多德有Netflix会如何归纳戏剧要素?

他提到,观众共鸣是跟著人物,而非剧情,观众之所以入戏,取决于他们能否跟角色连结,了解人物动机,如果观众不觉得人物有趣,他们就不会在意角色有没有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

怎样的故事与媒介,通常就会有最适合的叙事方法。

复仇,比如《哈姆雷特》,就是先看到国王的鬼魂出现,再看到王子一直为此而痛苦,以及他对于要不要复仇的各种犹疑,历经失去爱人、发疯、误杀大臣,最后才走完这个两败俱伤复仇经历,但奠基于《哈姆雷特》的《狮子王》,与其接近《哈姆雷特》,其实更接近《基督山恩仇记》——先展现主角究竟失去了什么,大家才会期待他把失去的事物夺回;王子在各种猜测跟只有他自己一个人的「查案」中,必须演一场戏中戏来确定自己心中的猜疑,《狮子王》建立在强烈的父子羁绊、辛巴是不是害死木法沙的愧疚、最后要给辛巴反攻的伙伴,所以过去的事情很多,辛巴长大后可能的帮手(彭彭、丁满、娜娜、妈妈)、敌人(叔叔、土狼),都必须先在故事内建立。《哈姆雷特》的犹豫是戏的主体,发现父王可能被害死之后造成王子的种种困境,是「发现沙滩有尸体然后怎么了」之叙事,由一个发现引起的连串变动,《狮子王》则是从辛巴这个角色、他的成长、他的失去慢慢说起,让人共情。

要让人共情的复仇故事,还是得用顺叙。倒叙式的故事,过去不能复杂到难以用一个事件说完(比如爸爸被叔叔倒入水银毒死)。

剧场、电影、影集非常不同。剧场最自由,最可以直接跟观众说话,要穿插什么类型的表演叙事风格,只要在该出戏的逻辑里面,常常没有什么不可以,台词可以介于角色的话与带有表演目的要讲给观众听的话╱作者自己的话之间(比方莎剧那些听起来爽感十足的独白、比方布莱希特、比方野田的《Q》里面就有很多其实是跳脱角色情境,故意开玩笑的台词,比如弹幕那整段),写实的舞台剧,常常会依著场景,变成独幕剧或一幕一个固定景,常常是迟著手点,如同《伊底帕斯王》,先告诉你结果,之后再来揭露「为什么如此」,主角要付出什么代价。

影集真的好长啊,仿佛没有尽头一样。需要足够分量的「角色旅程」,因为光一段旅程是撑不起这么多集,需要事件,这时候时间的配置就十分重要,编剧与其说是文字工作,不如说是历史工作与谱曲工作,文学是时间的艺术,戏剧更是,非常需要厘清事情的前后因果,以及怎样的排列顺序会达成最好的效果。

目前看到最能按步骤操作的编剧方法一个是好莱坞三幕剧,另一个就是平田织佐的独幕剧。希望有天可以整理出这些不同戏剧媒介的编剧法,不然,加入门槛很低,但做得好的又没几个的编剧之路,实在是太难了。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