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dd Pivot现代舞团《钦差大臣》
2023/5/14 14:30 台北国家戏剧院
《钦差大臣》是一个关于冒充身分、控诉人性的贪婪与腐败的故事,取自于俄国作家果戈里 1836 年的经典讽刺剧作《钦差大臣》,Kidd Pivot现代舞团8位舞者,搭配专业演员录制的台词对白,再次重现这场揭露人性丑恶的官场风暴。
寓言、小说、散文、新诗不同的表演形式中,有人说话,有人听到,有人读见,在这个世界的角落里,流动著上千万种的表现手法,在这迈向跨领域的多元舞台上,真正能把一件事情说清楚讲明白,实在不容易。
叙事方法重新拆解,找到新的观看焦点
编舞家克莉丝朵.派特(Crystal Pite)与剧作家强纳森.杨(Jonathon Young)重新拆解来自1836年的《钦差大臣》剧本,运用后设戏剧(metatheatre)的概念「关於戏剧中的戏剧」,利用第3人称的戏剧创作探讨戏剧本身的问题,或是于第2段文本里,「角色一」(figure one)打破舞台与观众的第4面墙,在每一个指令中窥探人物的动作转变,这同时也接引至角色存在的核心并影响画面的重新建构。
当叙事方式重新解构后,便会引领观者进入新的观看视角,笔者难以置信在后设概念、戏中戏及文本台词的搭配建构下,舞者如同演员,在一来一往的对话里,能完全地「接住」每句台词,完美运用肢体语言去进行对话,玩出语言在舞蹈中新的可能性,笔者曾观赏编舞者派特过往的作品《各自表述》,在此作品里各方面的加总精湛表现,让剧作《钦差大臣》以新的生命体活于舞台上。
台词与指令之间,灯光与舞蹈完美卡点结合
从开场第一幕明灭不定的灯光下,市长和秘书对话的情境画面,延伸至一个又一个角色的加入,表演者以浮夸的表情张力和惊人对拍的台词互动,身体语言在快速的灯光变化下,动作的卡点区分人物内心想法和真实世界的对比,舞者在日常动作下与舞蹈之间的转换极其俐落乾净,仿佛每一拍的动作细节都经过精心安排,才能在台词与指令下做到别于舞蹈以外、更多象征不同个性角色的表现空间。
第2段删去台词后,「角色一」(figure one)对白只剩动作指令的片段,舞者褪去了角色的建构,在没有服装下,纯肢体成为大量语言之后(第1段)的调和剂:再一次重来的剧情、再一次的队形步伐、以及再一次剖析的动作指令,创作者迫使观者改变惯性思维,不再仰赖语言作为唯一认识事物的工具,使观者在新的听觉与新的视觉下,能够在两段不同的段落中得到一定的平衡,以及最后在叙述者愈来愈模糊不清的身分下,得到更深远的想像空间。
竞争的市场需求下,什么本质才能真正地被记得
舞蹈市场愈来愈竞争,新锐编舞家如何在市场中一举成名?青年编舞家如何在巩固成绩下仍被继续期许?又或是旧大师是否能颠覆过往再创造经典作品?这都在考验编舞家的创造力、艺术总监挑选作品的视野眼光、舞者能力的拓展再造性,以及台下观众们的品味和胃口。
如同这一次TIFA中的《钦差大臣》,舞者的身体能力、戏剧的文本建构,以及各方领域完美的无缝结合,引领观者进入新的思维思考; 以色列L-E-V舞团《心碎蛮荒之旅》里,风格鲜明的舞蹈与电音音乐的搭配,以及与DIOR时尚服饰接轨,打开跨领域国际市场的可能性;又或是西班牙编舞家Blanca Li所打造的《巴黎舞会》,荣获威尼斯影展最佳VR体验大奖,在跨越虚实界线中一起共舞。
在这个跨领域的艺文世界里,舞蹈究竟还有什么样新的可能性?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于报导者访谈中,所言:「退后原来是向前。」《钦差大臣》打开舞蹈剧场新的想像,在一切人性的揭露下,最后橘红的剪影画面下,那没有结局的结局,或许便是这故事最后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