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判记》(张震洲 摄)
新锐艺评 Review

曲判30,古调新传

评唐美云歌仔戏团2023经典重现《曲判记》

唐美云歌仔戏团 2023经典重现《曲判记》

2023/12/1~3  台北 城市舞台

1991年河洛歌子戏团推出「精致歌仔戏」《曲判记》,登上国家戏剧院舞台,成为「现代剧场歌仔戏」代表作。30年过去,唐美云歌仔戏团重新推出,保有原本剧情结构与唱词,改良演出节奏、提升舞台美学、薪传戏曲新秀,要让过去轰动的歌仔戏传奇,重新迎接新生代观众。

叙事节奏迎合当代观众 舞台美学打造不朽经典

早年河洛剧本多以大陆闽剧剧本移植,《曲判记》为张哲基、林芸生原著,后由石文户导演修编成闽南语宾白与唱词,此次旧戏新编,唐团青年编剧陈健星也参与其中。相较于1991年演出,2023年经典再现,剧情更动不多,唯二变化在于更换妹妹严秀屏得知兄长杀人之次序,不再以「线式叙事」,改「同台并演」,删减调戏渔女之情节,让妹妹在上舞台目睹惨事,作为序幕;过去有段胡御史求情严辉以及刘剑平向严辉辞别上任之幕,此次演出则改以严辉念白带过。这些改变让故事宛如倒叙法,埋下伏笔,不拖泥带水,节奏冷热交替,虽脱离不出「事随人走」之叙事程式,尚保有大量独白式唱段,却运用叙事节奏调节角色冲突与事件推移,达到抒情与情节平衡,符合当代观众感受。

过往舞台较为简陋,多以整片布景为主。而新世纪戏曲现象,著重提升动画、灯光、舞台美术设计,丰富戏曲美学。于是场景以片景、布幕动画改良呈现,诉诸相近色调配合,并运用圆弧阶梯组成让舞台空间感更立体真实,甚至能为演员演出服务。

传统文武场融合西乐之设计,一直是唐团令人惊艳之处。而此出戏将换场音乐「交响化」,点缀悬疑不安、平稳中紧张之气氛。在「承接传统」的价值上,把所有音乐空间留给最传统的七字仔、都马调、变调仔,一曲都马调从慢中快板、散板、摇板灵活运用,大量唱段相接轮转他调,回归最原始锣鼓点,流窜浓厚歌仔味,即便唱念节奏稍作修改,也不失风华。

歌仔戏编剧生态蜕变提升 新秀承功展演自身风采

对比当年歌仔戏编剧人才缺乏,「剧本荒」严重,多为移植对岸之剧本进行修编,当时故事多以顺叙为主,人物塑造较为平面。如今,台湾已有杰出戏曲编剧人才,剧情也多见「互文效应」、「双线叙事」,常以「人性」挖掘人物,与过往大不相同,反映出歌仔戏编剧生态急速蜕变提升。

此次重现采取上下半场不同演员「双演」:林芳仪与唐美云共演刘剑平,两人声腔接近,作表皆十分俐落,可谓一时之选、无缝接轨;小咪与吴旻蓁共演严白驹,上半场小咪有别于过去许亚芬饰演之纨绔跋扈,在桀骜不驯中带点阴柔滑稽,颇有个人风范,使得吴旻蓁在衔接角色上,许多身段动作与范式产生些许落差,但求情哭腔之氛围仍成功塑造极大渲染力,可圈可点。

回顾30年前演出的演员们,无一不是当今歌仔戏界大咖艺师。而从7月的《卧龙》至《曲判记》,这群新生代、小唐果们,看似承接前辈们的角色,实际在各个面向,除了承功,也走出自己的路。如下半场第一幕:梁芳毓与李嘉划船的写意身段,彼此配合展现自身风采,让人耳目一新。唐美云谢幕时笑称是「五代同堂」演出,台上前辈们一一傍戏牵引,新生代著实展现大将之风,或许这就是「经典再现」之价值,并非推陈,而是出新。

上世纪盛行之公案戏从河洛《曲判记》、《浮沉纱帽》到《御匾》等,官僚体系腐败也以《天鹅宴》、《凤凰蛋》等为代表。而新世纪剧场歌仔戏多以「挖掘人性」为核心内涵,本出戏「情理法」之挣扎,何尝不是另种深层人性?2021年唐美云歌仔戏团再制《天鹅宴》,如今重现《曲判记》,观众共鸣仍在,古调仍然动听,「承传统,创新局」,不再只是口号,成为现代剧场精致歌仔戏的根源与传脉。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