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不是个大使馆》中一幕。(张震洲 摄 国家两厅院 提供)
新锐艺评 Review

厘清此时此刻的困境

评里米尼纪录剧团《这不是个大使馆》

2024TIFA 国家两厅院瑞士洛桑维蒂剧院——里米尼纪录剧团《这不是个大使馆》

2024/4/12~14  台北 国家戏剧院

里米尼纪录剧团《这不是个大使馆》的核心是一个虚构情境:「如何在瑞士洛桑建立一座台湾大使馆?」而接踵而来的各种问题,促使对话发生。与虚构情境相反,每个表演者的发言,小至自我介绍,大到国族历史,每段经历都是真实的。演出中,有3位主要表演者,立场各异,时而合作、妥协、时而引发冲突。表演者的论述颇具代表性,是在提起政治时,声音最大的3个族群:吴建国并没有否定台湾主体性,但想法、作法保守,对中国文化抱有憧憬。郭家佑是中生代代表,积极争取台湾的主权和独立性。王思雅因家中从商,对政治议题不愿直接表态。吴建国和郭家佑积极表态,拿出「我不同意」板子,反对对方,王思雅也会举出「不予置评」板子;各方在舞台上精采辩论,展现在台湾社会,人民对言论自由高度容忍。

各个立场的论述也运用丰富的剧场语汇表达。整场演出都使用即时投影,将介绍台湾时摆放的微型布置投射到舞台后方的布幕上,展现台湾日常,让舞台调度更具动能、增加趣味性,弥补非专业表演者肢体表现的不足。音乐让表演更具吸引力,吴建国演唱了《国歌》(可能被认为是极端爱国主义者)、《中华民国颂》(画面配上慈湖公园的蒋中正铜像,像是在看过去的一场幻梦)。现场演奏的台语歌曲《雨夜花》则代表台湾人民的弱势处境。最有趣的场景,当属利用打太极的动作以及影像,点明保守派与积极派的你来我往。台湾主体性和独立性无法公开表明的困境,被化为剧场语言:演出最后,舞台上有3个大灯,分别是「宝」、「岛」、「国」,3个字始终无法同时亮灯,便是目前现状。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