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olive Meet SUPER KARAOKE PARTY @ TAIPEI 2024
2024/5/11 台北流行音乐中心表演厅
2024年5月11日,日本Cover株式会社旗下女性虚拟直播主(Virtual YouTuber)团体Hololive production,至台北流行音乐文化中心举办粉丝见面活动。参加成员按演出顺序有Hololive En三期生Fuwamoco、Hololive ID三期生Kobo Kanaeru、Hololive Promise(EN二期生)Hakos Baelz与IRyS、Hololive En一期生Gawr Gura。活动细节台湾众媒体均有报导,本文不再重述,而是针对此活动提出观察与评价,讨论为什么值得我们注意?
远距跨国商业模式:VTuber实体演出的重要性与优势
Hololive已经在不少地方(美国、台湾、韩国等)举办过类似粉丝活动,足以证明以往大众认为VTuber主要活动在虚拟网路世界的思考,事实上与发展现状不完全符合。
以Hololive来说,粉丝实体见面会明显为其全球性的战略布局。为什么实体重要?VTuber在网路上可以提供观众情感和娱乐的慰藉,但是广义表演艺术最为迷人的「现场性」,仍然只能在特定而且有限的时空中发生,而VTuber作为一种数位表演亦难以跳脱这种渴求现场性的逻辑。举办各种规模的粉丝见面会和Live演出,因此不只是一种经济考量,更是VTuber此一媒介自觉要与各种传统真人表演艺术展开竞争的尝试。
果真如此的话,VTuber有什么优势能与真人相比?从创作面来讲,VTuber具有跨越时空限制的科技环境。是以技术上,这次Holo Meet Taipei的VTuber全在自己国家(日本、美国、印尼)远距直播,而于台北的舞台上与众人同乐。借助网路与相关直播设备,在VTuber的世界中,全球化是可见的实践,创作者可以无视地域限制进行表演,相对节省众多人力与设备移动成本。如此远距跨国商业模式亦只有VTuber这样二次元的媒体才能达成。
然而,进一步可以思考的是,这方面的直播或舞台技术当然不是Cover株式会社独占,为什么Hololive能在全球享有如此高的知名度,观众为什么愿意花大钱去看虚拟偶像的表演?这些问题还是要回到实际演出来谈。

以「拓展现场性」为前提的现场演出规划
首先需要拓展现场性的思考。
与VTuber的交流事实上也是粉丝社群互动的大好机会。就像参加动漫同人志贩卖会一样,VTuber的粉丝会自发制作相关周边与同好分享,也不少会装扮(也就是cosplay)成自己支持的VTuber。换言之,VTuber虽然是虚拟存在,它亦具社会性的功用,提供人类走出家门,并且与彼此展开社交的契机。直白一点地说,种种对于VTuber表达喜爱的方式,形成另一种庞大的同温层,而VTuber粉丝在其中得到的温暖,未必在其他媒体可以找到。
有此前提,Hololive作为VTuber的品牌,在经营观众关系方面下足准备。举例来说,这次粉丝见面会发生一个有趣插曲,Kobo在她的表演时段提到,由于隔天是母亲节,希望找一位观众表达对于母亲的爱。后来被主持人挑中的Momo小姐,除了按照Kobo的要求感谢妈妈之外,当然也没放过机会对Kobo说「我爱妳」。这个事件里,Momo亦成为全场的注目焦点。此时Momo既是台湾惯有礼俗的发言者(日本与台湾母亲节同日,印尼为12月22日),也是观众社群的代言人。Kobo虽然位于遥远的印尼,却又好像亲临现场与Momo在交谈。如此既遥远又直接、既个人又群体的自由交流,则是VTuber表演的魅力。后续Momo在Kobo的X和直播中又有与其互动,也让受众再一次感受到VTuber能带来很大的沟通回馈,因而更愿意投入心力支持。

量身设计,与不同地方、文化情境接轨
这里强调观众社群的存在感,也是为了避免盲目歌颂VTuber的全球化趋势。虚拟和直播科技确实带来了跨越国界的传播实践,但是,这事实不等于一位VTuber有办法轻易打入全球各地的市场。Hololive为了与不同地方、文化情境接轨,花费了相当力气设计舞台表演内容。以这次台北场而言,人选均有其考量。Kobo在华人观众获得高度支持,原因在于她曾经学过华语,具备基础中文表达能力;Baelz同样可以使用华语,且事实上串场时间也主要以华语进行。两位VTuber都尝试演唱华语流行歌曲,如Kobo唱《听妈妈的话》(周杰伦),Baelz唱《学猫叫》(小潘潘&小峰峰),以语言与台湾观众建立更为密切的连结。
这些英语系的VTuber,除了现场有即时口译兼主持人帮忙翻译沟通,歌单从Hololive原创曲、动画歌、Vocaloid、迷因/抖音歌(如《Baby Shark》、《科目三》)到J-Pop等,内容尽可能多样化,让来源、年龄分层极为复杂的观众群,应该都能找到自己较有共呜的歌曲。
换句话说,文化、音乐、语言的多样性已经是Hololive预先规划好的表演策略。台下观众能开心欣赏并且肯定演出内容,绝不单纯只是因为舞台上有VTuber而已,而是演出设计早已按照在地观众喜好来准备。
亦因为这种用心,观众更能容忍远距实务上的瑕疵。以实际表演水准来看,技术上确实不少小问题。主持人有一搭没一搭地介入翻译,让人摸不著头绪翻译的时机,也部分影响到串场的流𣈱度;VTuber因为都从远端连线,画面延迟、卡顿时有发生;按座位来看,可能不少位子有视线阻碍。真论及演出品质,其实未必比得过一般待在家自己看直播。如此状况恰好能反衬出,这类粉丝见面会的重点是观演双方的「实体」交流。
最终体验上,舞台配置有一大两小的3面萤幕,只有中间固定拍摄VTuber的演出,左右则不时切换至观众席。3个萤幕正好构成近似于漫画的画格,邀请观者自行在脑中体验、编织与VTuber相遇的特殊时空。这类由虚拟出发,由VTuber带来的数位表演,其实是当代科技带来的另一种多重次元的交流形式。缘此,VTuber偶像才能吸引全球各地观众。
我们并非选择了虚拟,而是透过VTuber拥有更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