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光炎先生手稿资料特展——剧场幕后迷人的小旅行
2024/12/4~2025/1/15
国立台湾大学总图书馆一楼日然厅
对特展的期待
「剧场是千万个折磨,换取片刻的迷人。」聂光炎先生的这句话,曾被许多报导或访谈引用。
由汪其楣教授策展,于国立台湾大学总图书馆一楼日然厅举办的「聂光炎先生手稿资料特展」,也以这句话作为展览的叙事主轴:「观众曾在聂老师设计的舞台和灯光中感受一切迷人,经由本次特展的手稿文图,也让我们亲近那折磨过程中细密的专业准备」,以展示柜和装裱悬挂呈现聂先生的剧场设计生涯。展品内容丰富多元,包括设计相关资料(注1)、 专栏文章与相关新闻报导之剪报、演出节目单、海报、剧照,授课教学大纲与讲义,聂先生的日常与工作照片。除了这些图文资料之外,现场还有多幅摘录聂先生话语制作的大图输出看板,说明他的设计理念,如「舞台设计并不仅仅设计一个背景或装饰而已,而是要求自己得做出戏的精神」,以及工作态度与方法:「捧读剧本时……你必须让抽象的意念逐渐成形,变成是线条、是色彩、是体积、是质感」,也有对剧场的观点:「剧场……是一个『朝生暮死』的有机体,落幕了生命就结束了」,乃至于对当代剧场生态的评论:「目前我们虽然已经发展到了有豪华『歌剧院』,堂皇『音乐厅』的时代,但是很遗憾的,表演艺术还在很稚嫩脆弱的困境里挣扎」。
聂先生说:「我只是一个在剧场里做设计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作为一个设计者,该说的,能说的,会说的,应该就是在自己的设计里头」,因此作为一个剧场设计典范的回顾展,设计相关资料的展示,应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也是我的期待:如何能透过展品的归类排比陈列,说明资料的补充,和参观动线的规划,引导参观者进入聂先生的设计世界(剧场幕后),体会他如何将对剧场的爱,表现在用心刻画的线条和色彩之中。
规划完整的旅行或随性漫游?
特展策展人以副标题:「剧场幕后迷人的小旅行」,勾勒聂先生60年剧场生涯轨迹,呼应「片刻迷人」的理想,反映策展初衷与个人感性。只是,以实际观赏经验而论,因为展品陈列方式、空间规划、和执行细节的诸多问题,这趟旅行却比较像是一场方向、路线、目标都不甚明确的漫游,走过之后,只能留下些许零星印象(如贴印在展场唯一对外窗户玻璃上的美妙文字:「人类做了无数的灯,但是最伟大的灯只有一个,那就是太阳」),但无法对整趟旅程有完整的记忆,聂先生的剧场人生故事,也因此仍有许多仍待填补的空白,殊为可惜。
平面展示柜的标示格式不一,部分展柜内容类型混杂,不同形式展品的纷杂摆放(注2),反映的不是展品的多样,而是分类处理原则的混乱;展示柜的摆设,配合展场空间格局,分为左右两列、交错陈设,就参观动线而论,并没有明确的逻辑,与墙面悬挂展品之间亦无关联;多数展品的陈列方式,仅有标题(演出名称),缺少演出相关资料的补充说明(演出团体、场馆、时间、主要创作者),即使有所说明,也存在著书写风格不一、重点不明的问题(注3),主观感性的描述(「翻阅著厚厚一袋与演出制作相关的程序及讨论,真令人想念他们(聂先生与李国修)在一起工作的热和模样」),是否有助参观者的理解,也待商榷;展场本身的照明配置,并未针对展览性质而特别规划设计,导致反光的问题;舞台模型的展示位置,不仅与主要展区相隔,模型本身缺乏适当保护,也无演出资料说明;「展柜讲义」制作品质稍嫌简陋,影响特展的整体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