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普与他的空间装置作品《123木头人(裂变)》。(陈慧峤 提供)
艺@展览

折出那美丽的花朵

庄普「折景」转化空间和语义的维度

「庄普:折景」

2024/12/28~2025/4/13

宜兰 罗东文化工场

近年在庄普的创作当中,有一系列「以折法造景」的形式语汇实验:经由剪、划、切、割等手法,使平面转为立体,这不仅改变空间的维度,转化物件的原始身分,也由此创造出新的叙事可能。

目前于罗东文化工场举办、游崴策展的「庄普:折景」,汇集近一年多来的绘画、浅浮雕、雕塑到空间装置,诚如折法带来变异的想像或趣味,庄普逾40年的创作生涯从不囿限某一特定形式、材料或表现方式,唯有几何抽象是不变的法则。

庄普《巨蛋外的喷泉》将鲁班尺转化为喷泉的意象。(陈慧峤 提供)
PAR360期年度特刊重磅发行广告图片

物质性语言的转「折」

1981年自西班牙返台,1983年在台北春之艺廊举办首次个展「心灵与材质的邂逅」以来,庄普即以极简主义的创作精神,实践个人对观念的各种实验,包括在装置艺术中思考、建构物质和空间的关系,例如《光与水的移位》(1992)等;或于自创的「章格系列」展现身体与物质的精神性对话,像是《邂逅后的诱惑II》(1985)等作品,透过不同材质和手法打造出理性诗意、时而诙谐趣味的艺术语言,成为台湾当代艺术的重要开拓者,2019年依此获颁第21届国家文艺奖。

关于《尤金.奥涅金》的10个不可不知广告图片
庄普的「章格系列」以盖印取代画笔,逐格缀成斑斓的色印光谱,图为系列之一的《雨落成境》。(陈慧峤 提供)

从「折景」个展可窥见庄普的创作核心:一是让材质自我表达,如:占据展场一隅的《123木头人(裂变)》(2024),是由长短不一的木条组成人形般的雕塑物件,呈现坐、躺、卧等姿势,观者可坐下休憩或居间游走。其灵感来源,一方面出自童年时期在舅舅万华大理街经营木业工厂的成长记忆,庄普自述常在木材堆里嬉戏玩耍,「连玩具都是自己锯木头做的」,适巧罗东的城镇发展也与太平山林场息息相关,「木头人」回应了在地历史,但除此之外,这些木头坍倒的景象,也不禁令人联想到近年因台风侵袭,台湾各地行道树倒塌严重的既视感。

庄普《寒山》利用折法在纸张表面制造出浅浮雕的肌理。(庄普 提供)

自创作以来,庄普使用过的材料含括纸张、木材、石材、玻璃、金属、影像、现成物等,尝试让材料的物质性直接自我表达,这样的思考主要是受到西班牙当代艺术家达比埃斯(Antoni Tàpies,1923-2012)提出「物质本身会说话」的观点所启发,认为材质本身也具备创造性与表达性。回台后因结识「台湾极简主义宗师」林寿宇(1933-2011),庄普投身极简与几何抽象领域,并且将过往在艺术品中被隐藏的材料推向表层,曾言:「材质本身的命题,既具有纯粹性也带有文化意义。」

庄普《你就是那美丽的花朵》结合代表性手法的章格画、素描和现成物等展出。(陈慧峤 提供)

比如这次展出6座顶天立地的「直线条」,是将数卷鲁班尺拉直至天花板后往下弯折所致,对照名称《巨蛋外的喷泉》(2016)令人莞尔。这件空间装置原是庄普对大巨蛋工程延宕多年的幽默回应,他将测量和风水堪舆之用的鲁班尺成束拉直后,看起来犹如涌现的喷泉,又像古典建筑的白色立柱。

庄普《三朵烟圈》纸上创作,透过切割、翻折等手法让平面转变成立体。(陈慧峤 提供)

平面「折」出立体的花朵

「章格系列」是庄普最具代表性的创作手法:先在画面打满一公分见方的格子,以「盖印」取代画笔,透过不断反复戳记的动作,让色块布满整个画面,最后形成斑斓的色印光谱,如展出的《雨落成境》(2024)。打格子是绘画的基础训练,目的是掌握比例与构图,庄普将打格子运用在抽象绘画的表现,从1978年《5张贴纸》开始,迄今延伸出几种「变异体」,包括从平面发展成浅浮雕,如展出2024年的《寒山》、《少即是少》、《月神高挂》等作品,同样运用打格子的原理,在每一方格里依对角线割开后,将纸张掀折起来,塑造出浅浮雕的效果。

庄普利用废钢材为材料,创作出《三朵烟圈》钢铁雕塑。(庄普 提供)

庄普1969年毕业于复兴美工,拥有具象绘画的精实训练,然而在创作上他从画笔解放出来,1984年《颤动的线》即已使用木材、铝线、压克力颜料与画布等,以剪、贴、卷、绑等手法完成。此后,他经常运用割、撕、折、绣等技法于平面创作的表现上,例如:这次展出《风铃铁花》(2024)等多件剪纸模型,仅用简单的刀划,纸张便可翻折起来变成直立的花朵。

庄普利用废铁条为材料,创作出《旋风》钢铁雕塑。(陈慧峤 提供)

这次在户外广场展出3组件创作于2024年的钢铁雕塑《V行》、《旋风》、《三朵烟圈》,就是以纸张经过剪、割、折等试验制作的模型为范本,再以废钢铁材回收制成的艺术作品。《V行》将钢材曲折成V形符号;《旋风》将铁条转化为缠绕状的红色线条;《三朵烟圈》的纸模型是在一个个圆圈里切割、翻转、折角出来后始得站立,实体创作则是将废钢板衔接后再裁切成圆形,创造出一个新的物件。

庄普的《风铃铁花》系列,透过刀划纸张、翻折起来成直立的花朵。(庄普 提供)

从「折景」个展可知,庄普是位涉猎和兴趣广泛的艺术家,看似轻盈的手法,蕴含著对外在事物、事件的反思,甚而展现对抗的姿态,他让材料的物质性语言转向,也在二度「转折」成三度空间的造景中,打破平面与立体分类的界域,「折法」之于庄普,是一种创作的手势,亦是充满象征性的表达。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5/02/15 ~ 2025/05/15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