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八○:跨领域灵光出现的时代
2022/12/03~2023/02/26
台北市立美术馆
80年代真的有什么伟大意义的话,我猜想是对那个时候的年轻人存在著某种神秘的启示。……从80年代到90年代,我所看到的台湾宛如通过一场「精神叛变」,许多价值观因为新事物的出现一瞬间转变,原本遵循的典范开始移转,权力开始重组。
——黄威融〈1989,一场精神叛变的开端〉(注)
2023年,台北市立美术馆将迎来40周年馆庆,这座1983年12月正式开放的台湾首间现代美术馆,现以「狂八○:跨领域灵光出现的时代」打头阵,透过档案、文献物件和艺术作品并陈展出的形式,回溯1980年代(以下简称80年代)狂飙氛围下的艺术和各式新兴文化面貌,并试图映现彼时的艺术不尽然各自发展,有时会是自发性地跨领域连结、滚动,形成强大的创作动能,一起朝向浑沌、未知的艺术世界奔去。
独一无二的80年代
80年代是充满激情又令人惴惴不安的年代:政治上的动荡,一方面承续1970年代外交挫败的事件——退出联合国、台美断交等所引起的民族意识与身分认同上的论战,另一方面,1979年底爆发「美丽岛事件」及至隔年初的大逮捕全台风声鹤唳,然而,威权政体的基底却已见松动:1987年解严和开放返乡探亲,1988年初报禁解除等桎梏一一打破。
与之伴随的是,1970年代历经两次石油危机仍跻身「亚洲四小龙」且于80年代初缔造外汇存底突破百亿美元等经济奇迹,中产阶级兴起,台股喷发、消费主义和大众流行文化正兴等,都为80年代铺陈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大背景,在此氛围下的知识界与文化界在承接西方思潮的同时,也思索著如何面对熟悉又陌生的岛屿正在剧烈改变中……
1983年北美馆的开张,率先迎来正值青春少壮的台湾战后婴儿潮世代,他们才正初试啼声、昂然踏上未来在哪并不明朗的艺术家职涯之路上,延续1970年代乡土文学论战的精神,急切地想回应外在超载又滚烫的能量,生产出那些名之为「前卫」或「艺术」的物件或行为,远超过社会大众对艺术的理解与想像。
「狂八○」第一展区「前卫与实验」即以北美馆主办的「中国现代绘画新展望」竞赛的得奖作品:陈幸婉《作品8411》(1983)、庄普《颤动的线》(1984)、赖纯纯《赞美诗》(1985)为起手式,接续以陈介人(陈界仁)在台北市忠孝东路5段金帝大厦空屋发起的「息壤」(1986)展览,重现高重黎、王俊杰等人于当时展出的部分作品及文献档案。此外,受到谢德庆「一年行为表演」的自囚创作启发,林巨在台北嘉仁画廊发表首次个展「纯绘画实验闭关九十天」(1985)。1980年代艺术家尝试行为及行动艺术者又如:李铭盛的《李铭盛=艺术》(1988)是在北美馆举办「达达的世界」展场大便,该事件引发热议。
除视觉艺术家,剧场创作者也在演出空间、表演方法及文本上找寻在地观点,展出范例有:孕育许多剧场工作者的「兰陵剧坊」;走进环境空间「演些『不算戏』的戏给路人看」的「洛河展意」;文学与剧场结合的「河左岸剧团」、「环墟剧场」、「临界点剧象录」等,致力于打破传统的实验性创作,像是:王墨林、王俊杰等联合策画的《拾月》(1987年10月)在淡金公路上的废弃造船厂、飞碟屋等空间演出,刻意选在国家两厅院开幕启用的同年同月互别苗头,也挑战观/演关系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