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晓雄《呐喊》(双方艺廊 提供)
艺@展览

以身体与影像 推叠出生命的记忆

张晓雄「青春祭」摄影展

张晓雄「青春祭」

2025/4/12~5/24

台北 双方艺廊

大约20来年前就听说张晓雄在1990年代初期,在北京办了中国第一次的男体摄影展,写进了中国摄影史,在他的摄影展「青春祭」终于可以一睹这批1990年至1995年间的摄影作品。张晓雄是捕捉光线与动作的高手,他的摄影与其传奇生命经验密不可分,我试著从摄影起心动念的角度来切入。

因为南北越分裂举家迁往柬埔寨,张晓雄在此出生度过童年,却在12岁时,红色高棉推翻施亚努国王,在混乱屠杀局势下逃往南越,辗转被母亲送往中国杭州避乱,家族四散,唯一一本家庭相簿,保存了中南半岛的童年记忆,因为对遗忘的恐惧,启发了他日后以摄影来保留回忆。

张晓雄《天鹅》(双方艺廊 提供)

母亲安顿好他在杭州学军中学就读后,又返回战火中的柬埔寨,此时赶上文化大革命的下半场,狂潮已过,社会正在恢复秩序,学校也开始运作。为了有额外营养补贴来增加身体素质而加入泳队,也因游泳的孤独而加入舞蹈队,为了留下影像,这群13、14岁的航大子弟,到处张罗借来海鸥牌135与120相机,凑钱买到过期的便宜底片,伙伴们认为晓雄是华侨肯定会拍照,就这样练习著构图与测光、光圈与快门,一张张记录摸索,开始了摄影的启蒙。因为战乱害怕失去,张晓雄对文物与记忆保存的庞大工程,从此一点一滴开始展开。

文革结束后,他考上广州暨南大学历史系,保留这段期间的各种相片:拍景拍人,借展未还等等所有相片如数家珍。1983年大学毕业后,扛著60公斤的书籍与回忆,移民澳洲与家人团聚。26岁才在阿德莱得表演艺术中心学习现代舞,隔年考进雪梨另类舞团,两年后1987年考进李华伦掌舵的澳大利亚国家舞蹈剧场(ADT)。在上班途中路过二手相机店,用3周的零用钱买了一台90澳币的海鸥牌120相机,少年时的摄影兴趣,重新被燃起。1990年又在二手店看到心仪许久的Mamiya 6X7,售价1,500澳币,这次「青春祭」摄影展的作品,大多出自于这台相机。

台新艺术-四连夜讲座广告图片
张晓雄拍摄的舞者手部作品。(双方艺廊 提供)

来到澳洲后一切又重新开始,张晓雄面临的又是文化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与矛盾,寻思出路,好像就剩下自己的身体,没有退路只能奋不顾身地全心投入,回到人的本质,与大学时广泛的学习,再加上欧洲旅行时看到的古典雕塑的身体线条,舞蹈与摄影成为传达他对于美感,以及彼此间相辅相成与彼此检视的表现形式。

29岁以最高龄进入澳大利亚国家舞蹈剧场,张晓雄比所有人都努力锻炼自己,剩余的时间,全都投入摄影与暗房的冲洗。他一开始先拍摄自己,在这次画展中有一幅晓雄的自拍照,仔细观看,可以找到大腿后面那一条黑色的延长快门线。累积一定数量作品后办展受到好评,同事们纷纷主动宽衣解带担任模特儿,在舞团一隅,透著日光照射的墙面,就是现成的摄影棚,因为舞者有共同身体的术语,张晓雄指导模特儿的动作是动态的,当摆设到恰当的位置时,才会按下快门,他的快门最快不会超过1/16,捕捉的是一个动态的瞬间,而当地一位摄影大老惊讶于他拍摄人体动作的丰富姿态,力邀到他的专业摄影棚来指导,是晓雄唯一一次在专业棚内的拍摄,这次展览中有一幅作品有著专业棚内的打光,在历经30多年后,画面上那刻意的光感,留下了一抹岁月痕迹。

张晓雄《爱,且痛》(双方艺廊 提供)

他的模特儿名单除了舞者之外,有运动员、演员、艺术家、大学生等等,这次摄影展中有两张与手相关的作品,刚好都是同一位舞者,因为体脂率极低,清晰的青筋暴露而让人印象深刻,另一张是双手背在身后的局部特写,也是希腊神话中古典的受难肖像。也有那趋于达文西黄金比例的完美身材,但背后充满著坎坷凄美的生命故事。另一位同为亚裔移民的橄榄球运动员,相片中除了捕捉到运动员的肌肉线条与淤青的伤痕外,还能呈现那种受压抑的忧郁神情。

这次还有几张有其他物件带入,一张以布缠绕眼睛与身体,一张肩膀上的羽毛,一张手持花。我很喜欢那张拿花的人体,有著大野一雄的神韵,张晓雄说那时候根本不知道大野一雄,甚至在他书中也提及,刚学现代舞时,离开中国不久,连玛莎.葛兰姆也没听过。他说这是一位极为优秀狂野的舞者,事实上张晓雄的每张摄影作品背后,也都有说不完的故事与道不尽的人生。

张晓雄1973年摄于杭州。(双方艺廊 提供)

1990至1995年间日以继夜的跳舞与拍照,累积了数以万计的作品,开过10次摄影展,包括北京的那次,作品不但成为舞团的宣传,也登上不少媒体或杂志封面。然而更可贵的是,竟也意外保存了ADT那段时间最珍贵的影像资料。然而张晓雄并未停歇,20多年来不断地将这些影像数位化,也持续以影像记录生命中不同的阶段,这相隔30年的摄影展,只是个开始。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5/05/03 ~ 2025/08/03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