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起)香港管弦乐团今年的驻团作曲家沙隆年(Patrick Swirc 摄 IMG Artists 提供)、候任音乐总监贝托祺(Peter Rigaud 摄 Dorn Music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2025╱2026 乐季最前线:国际篇 亚洲

四大旗舰乐团布局新乐季 凝聚在地特色走向国际舞台

在亚洲,古典音乐的环境一直有著与欧陆不太一样的风貌。几十年来,亚洲早已成为音乐家巡演的重要安排,不同城市乐团虽常见交集的曲目与客席名单,如何展现独到特色,无疑扎实反映了策划与品牌策略的能力与心力。香港管弦乐团、NHK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与新加坡交响乐团这4个亚洲顶尖乐团,正各自处在即将翻开下一章的关键时期。其于2025╱26年乐季的节目设计,将宣告著他们各自将如何走出新的音乐个性,对乐迷与业内人士而言,均格外值得期待。

多元策展与品牌实力并重  亚洲乐团开启新章

香港管弦乐团(简称港乐)迈入的第52个乐季,在迎接下个乐季上任的候任音乐总监贝托祺(Tarmo Peltokoski)之前,即为其安排了3个精采节目,乐季手册封面亦以其为主体,并一如往昔,在手册中为乐迷特别介绍了其中文译名的字义,满溢著众人的期待。当然,社会不可能只投注对年轻指挥感到的惊艳与新鲜,而没有质疑或考验,这一切将在接下来的音乐会现场中,由所有观众与乐手共同见证。

贝托祺在3个节目中均安排了其恩师、也是今年港乐驻团作曲家沙隆年(Esa-Pekka Salonen)的作品,包括取材希腊神话双子座中角色的《卡斯托》(Castor),另一场则指挥双子中另一个角色的《波路克斯》(Pollux),以及沙隆年的小提琴协奏曲。首场除了前述作品外,将与钢琴家郎朗合作葛利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以及西贝流士以北欧神话英雄为本的《雷明凯能》组曲(Lemminkainen)。可说为乐迷再次隆重地作出了宛如自介的致意。4月与乔瑟芙维琪(Leila Josefowicz)演出的沙隆年小提琴协奏曲是作曲家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据沙隆年自述其为「试图将担任乐团音乐总监这些年的所学所感浓缩于此」的作品,作品中可见对声响色彩的追求、节奏与结构的掌握,或是对管弦乐团演奏可能性的理解,均淋漓尽致。沙隆年曾表示这阕作品的诞生自2008年6月动笔至2009年3月止,恰好9个月,他认为这是「美丽的巧合」,是一个如同生命孕育般的过程,而这也是沙隆年对当时对前一段职业生涯的小结,与贝托祺在港乐新的开始对照,别具意义。而乐季的压轴,则将带来佛汉.威廉士(Vaughan Williams)的《海之交响曲》(A Sea Symphony),与女高音睿思(Chen Reiss)、男中音舒恩(Andrè Schuen)与香港管弦乐团合唱团、伦敦爱乐合唱团一同演出。

客席指挥的部分,除了沙隆年将亲自首次指挥港乐,首席客席指挥余隆、梵志登、哈丁、盖提、麦可.桑德林、黄家俊、露丝.莱因哈特皆让人期待。而客席独奏家部分,除了前面提及的音乐家外,也包括将带来约翰.威廉斯第2号小提琴协奏曲的慕特、艾克斯(Emanuel Ax)、女高音芮妮.弗莱明(Renée Fleming)、法国号演奏家多尔(Stefan Dohr)、钢琴家保罗.路易斯、阿布杜莱默夫(Behzod Abduraimov)、反田恭平、徐慧景、宋悦云,以及即将带来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并亲自领奏的弗朗索瓦.弗德烈克.盖伊(François-Frédéric Guy)。同时,也可看到与自家乐团首席的合作,例如中提琴首席凌显祐、大提琴首席鲍力卓一起演出理查.史特劳斯的《唐吉轲德》。

近年来,港乐对于当代作品的推进有著相当的关注,这个乐季依然可见许多当代作曲家的手笔,包括谭盾小提琴协奏曲《英雄》、梁皓一《武侠—为纪念金庸百年诞辰而作》、陈银淑《突然使劲》、邝展维《疾如风,徐如林》、久石让《中提琴传说》等。

在巡演部分,港乐这个乐季将展开欧洲、日本、韩国及中国巡演,包括首次造访阿姆斯特丹皇家大会堂,并到访梅拉诺及格拉费内格音乐节,亦将赴日韩演出。

NHK交响乐团首席指挥法比奥.路易西。(Monika Rittershaus 摄)

经典重访与历史再现  NHK百年乐季寻根

甫受邀至阿姆斯特丹马勒音乐节,由路易西(Fabio Luisi)带领的NHK交响乐团,前身是1926年10月诞生的新交响乐团,即将于2026年迎来其百年纪念,在这个乐季已经可以看到部分的暖身活动。其不断以定期演出与参与许多影视广播逐渐站稳脚步,他们至2023年12月已累积了2000回公演数,仍在持续延续中。面对100周年的暖身,NHK交响期待透过「与先人同在」的概念,与过去对话,例如《展览会之画》,本乐季将不是演奏著名的拉威尔配器版本,而是时隔92年,再次演奏为乐团的创立有著重要贡献的近卫秀麿的改编版本,以此来反思乐团成立之初所面临的困难。此外包括伊福部昭、外山雄三等人的作品,再现从战后到经济成长的时代轨迹。这样与过去对话的概念,也在整个乐季中,在许多经典的德国、北欧、俄罗斯音乐体现。

一如往常,客席指挥阵容同样星光熠熠。乐团荣誉指挥布隆斯泰特(Herbert Blomstedt)将带来充满信仰精神的《赞美颂歌》。曾长年与NHK交响乐团密切合作的杜特华(Charles Dutoit)则聚焦梅湘多彩的管弦笔法,演出《三个小礼拜仪式》,并同时为纪念拉威尔150周年,带来《死公主的孔雀舞曲》、《库普兰之墓》与《达夫尼与克罗伊》等法国印象主义经典。

索基耶夫(Tugan Sokhiev)将指挥马勒第6号交响曲、纽约爱乐卸任后在亚洲声势不减的梵志登则将带来巴尔托克的《乐团协奏曲》,展现乐团技术层面的企图心。而现任班贝格交响乐团首席指挥、亦将接任捷克爱乐音乐总监的胡萨(Jakub Hrůša)也将与NHK交响乐团合作。

节庆期间,NHK交响乐团延续传统,将在圣诞节由史拉特金(Leonard Slatkin)指挥贝多芬第9号交响曲《合唱》,作为日本古典乐界岁末年终鲜明象征的一部分。其他客席指挥还包括藤原龙也、斯蒂凡.德内夫(Stéphane Denève),以及NHK交响的常客麦可.桑德林(Michael Sanderling)等,展现出多元文化与音乐语汇的广阔面貌。

独奏家阵容方面,国际大师与日本本土新锐共构缤纷舞台。美国男中音汤玛斯.汉普森(Thomas Hampson)将以其厚实诠释震撼听众心灵;钢琴家包括布朗夫曼(Yefim Bronfman)、安斯涅(Leif Ove Andsnes)、艾克斯与近年活跃的日本钢琴家反田恭平。弦乐方面则邀来小提琴家卡瓦科斯、克里斯汀.泰兹拉夫(Christian Tetzlaff)、大提琴家扬.沃格勒(Jan Vogler)。值得一提的是,NHK交响也特别对年轻辈的音乐家提供了挥洒空间,日内瓦国际音乐大赛冠军的大提琴家上野通明、活跃于欧洲舞台的钢琴家松田华音,以及NHK交响乐团本身的明星音乐家,如小号首席菊本和昭、单簧管首席松本健司,也预约了即将举行的萧邦大赛比赛获奖得主合作,以及这几年炙手可热,刚与柏林爱乐合作,年仅13岁却技巧全面、诠释深刻的小提琴家HIMARI等,都将轮番登场,展现不同音乐面貌。

PAR广告买二送一广告图片
指挥家余隆(Xu Qing 摄 Askonas Holt 提供)

上海与新加坡双轨并行  录音与社群策略双展开

上海作为中国与世界的重要埠口,上海交响乐团(简称上交)也是许多人心目中最具国际知名度的乐团之一。在新乐季中,上交以「共生」为贯穿全年的概念。音乐总监余隆将亲自带领10场音乐会,策划主题,突显音乐如何在多元文化与当代社会之中发挥联系与转译的力量。这不仅是一个音乐策展概念,更是对「艺术与社会、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当代」3个层次之间如何并存、互动与融合的深刻提问。

乐季重点包括了「萧斯塔可维奇专辑计划」的启动。上海交响乐团在新乐季将演出萧氏第5、7、8、9号交响曲,并正式与知名唱片品牌DG启动录音计划,预计在2029年上交建团150周年时发行。

此外,上海交响乐团也迎来首位民族音乐领域的驻团艺术家——获奖无数的琵琶演奏家吴蛮。她除了将演出赵季平的第2号琵琶协奏曲、哈里森的《琵琶与弦乐团协奏曲》,以及中国首演、作曲家杜韵融合福建南音的琵琶协奏曲,期待用民族的音响赋予古典乐新的可能性。

歌剧作品的演出亦是乐迷每年期盼的重点,1925年于柏林首演的无调性歌剧、贝尔格的《伍采克》(Wozzeck)值此百年纪念之际,由年近九旬的瑞士指挥杜特华带领上交进行音乐会版本的中国首演。

客席指挥阵容中,包括梵志登、哈丁(Daniel Harding) 等人。独奏家阵容亦极为亮眼,包括:钢琴家席夫爵士(Sir András Schiff)、布赫宾德(Rudolf Buchbinder)、路易斯.洛提(Louis Lortie)、黎卓宇、刘孟捷、小提琴家维特哈丝(Antje Weithaas)、夏汉(Gil Shaham)、宁峰、柏林爱乐中提琴首席梅第扬、大提琴家王健等。

新加坡交响乐团新乐季将迎来音乐总监葛拉夫任期内的最后一季。(新加坡交响乐团 提供)

葛拉夫告别林图接棒  新加坡交响乐团迎来新章

新加坡交响乐团迈入2025╱26乐季,迎来了音乐总监葛拉夫(Hans Graf)任期内的最后一季。葛拉夫指挥的8场音乐会将涵盖理查.史特劳斯的《阿尔卑斯交响曲》(An Alpine Symphony)、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The Planets)、布鲁克纳的第9号交响曲及萧斯塔可维奇的第7号交响曲。葛拉夫也将于2026年5月以《天方夜谭》(Scheherazade)系列音乐会为其在新加坡交响乐团的总监任期划下完美句点。

在新加坡交响乐团隆重欢送葛拉夫之际,芬兰指挥家林图(Hannu Lintu)已被任命为2026╱27乐季起的新任音乐总监。林图将于2025╱26乐季先以客席指挥身分,指挥两场音乐会,分别演出海顿的《尼尔逊弥撒》(Nelson Mass)和马勒的第4号交响曲。

独奏家方面,这个乐季将迎来世界级音乐家的演出。除了大提琴家马友友,日本作曲家兼指挥家久石让(Joe Hisaishi)亦将亲自指挥并担任钢琴独奏,演出其为吉卜力电影《苍鹭与少年》创作的交响组曲;钢琴家贺夫爵士(Sir Stephen Hough)、艾马尔(Pierre-Laurent Aimard)、瓦洛金(Alexei Volodin)、夏玛尤(Bertrand Chamayou)、陆逸轩、小提琴家卡瓦科斯、蔡珂宜(Chloe Chua)、洛萨科维契(Daniel Lozakovich)、庄司纱矢香、小号演奏家纳卡里亚可夫(Sergei Nakariakov)也将在乐季中登场。

芬兰指挥家林图将自2026╱27乐季接任新加坡交响乐团音乐总监。(Marco Borggreve 摄 HarrisonParrott 提供)

客席指挥方面,则将邀请多位国际知名指挥家,包括台湾乐迷相当熟悉的殷巴尔、普雷特涅夫(Mikhail Pletnev)、韩国指挥家张汉娜(Han-Na Chang)、奥地利指挥家托马斯.罗斯纳(Thomas Rösner)和日本指挥家铃木雅明(Masato Suzuki)、前柏林爱乐首席布拉赫(Kolja Blacher)、黄家俊等。

新加坡交响乐团也将举办一系列特别音乐会,包括圣诞音乐会、万圣节音乐会、给宝宝的逍遥音乐节等,也包括了以《达文西密码》闻名的小说丹.布朗(Dan Brown)所谱写的儿童绘本音乐作品《动物狂想曲》等,为乐迷带来多样的音乐体验。

此外,乐季还将推出室内乐系列音乐会,如「BVTN:贝多芬与萧斯塔可维奇」(BVTN: Beethoven and Shostakovich)等,对于这两位备受尊崇的音乐家,在分别逝世200周年与50周年时,让乐迷在更亲密的室内乐现场中探索其经典作品。

新加坡交响乐团的2025╱26乐季,无论是在指挥、独奏家阵容,还是节目安排上,均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音乐风貌与丰沛的能量。

亚洲乐坛趋势观察

策划风格各异  共筑音乐愿景

综观这4个亚洲乐团的新乐季,由于音乐家巡演的考量,虽然有许多熟悉面孔,但在整体节目的策划下,4团均展现出迥异的性格,面临新任总监上任,均颇为慎重,在正式上任1年以前即以候任总监或指挥的身分与当地乐迷见面,当然也开始参与了节目的规划并与团员建立默契。对于在地作曲家、演奏家,乃至自身乐团首席的提携,似乎也是所有乐团的共识。在营运方面,这4个乐团在赞助与各项资源筹措的优势也让其规划更具挥洒空间,显示了亚洲旗舰乐团规划的长远目光。藉地利之便,无论是专程前来,或偶途经城市的驻足,这些仍在书写中的音乐历史,都值得我们亲自见证。(曾柏雄)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5/08/26 ~ 2025/11/26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