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瑞鸿在东尼奖颁奖典礼后留影。(Getty Images 授权使用 孙瑞鸿 提供)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小粒访RAY—关于百老汇的五四三(1)

东尼奖、戏剧桌奖双入围 孙瑞鸿的百老汇惊奇之旅

「小粒」是台湾编剧简莉颖,「RAY」是旅美影像设计孙瑞鸿,两人透过一场老友间的专业闲聊,有问有答心得满满地解密百老汇——除了有RAY今年「初登场」就荣获东尼奖、戏剧桌奖入围肯定的惊奇过程,还有这个剧场之都商业经营与运作的幕后种种——藉著文字,也让读者沉浸感受「剧场产业」是怎么一回事。

「小粒」是台湾编剧简莉颖,「RAY」是旅美影像设计孙瑞鸿,两人透过一场老友间的专业闲聊,有问有答心得满满地解密百老汇——除了有RAY今年「初登场」就荣获东尼奖、戏剧桌奖入围肯定的惊奇过程,还有这个剧场之都商业经营与运作的幕后种种——藉著文字,也让读者沉浸感受「剧场产业」是怎么一回事。

「收到入围通知的时候你在干嘛?」

「睡觉啊。」

五四三的缘起

今年因入围纽约亚洲影展赴美10天(编按),顺道探访老友、影像设计孙瑞鸿(Ray),酒酣耳热一番畅聊,仿佛回到2018年,受驻纽约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的邀请,做读剧演出及放映,在Ray家喝到天亮,剧场、餐饮、人生无所不谈。时隔7年,Ray成为了首位入围两大纽约重要剧场奖项的台湾设计师。

Ray以自己的才华与努力直入核心,收获与考验同在的一年,慷慨的他十分乐于分享10几年来的剧场惊奇之旅。

《Floyd Collins》首演(左)与重演(右)节目单。(孙瑞鸿 摄)
再现剧团-落人之家广告图片

孙瑞鸿毕业于台北艺术大学剧设系,主修舞台设计,后赴美攻读洛杉矶加州艺术学院(CalArts)硕士,活跃台美两地的表演艺术、多媒体领域工作,在台湾与莎士比亚与妹妹们的剧团、骉舞剧场、落日飞车、9m88等艺术家工作,曾于百老汇参与如《金刚》(King Kong)、《English》、小劳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演出的《McNeal》等顶尖制作,今年以《Floyd Collins》双入围戏剧桌奖(Drama Desk)与东尼奖(Tony Award)最佳音乐剧灯光设计,由于东尼奖尚未有独立的影像设计奖,评委将影像设计归类于舞台设计或是灯光设计共同提名。

影像设计在近年的百老汇演出日渐重要,也可从东尼奖如何制度化这些技术奖项一窥端倪。

戏剧桌奖是纽约剧场从业者更为重视的奖项,更鼓励艺术性的突破。虽然大制作容易拿奖,但仍有以SOLO演出获奖的前例。东尼奖更面向大众,在跨族群、跨文化以及媒体关注上,具有指标性,是以Ray的双入围,代表了同时获得艺术与市场的肯定。

2025╱2026 乐季最前线:国际篇广告图片
《Floyd Collins》演出剧照。(© Joan Marcus 《Floyd Collins》剧组 提供)

从真实事件出发  从外百老汇跃上百老汇的《Floyd Collins

《Floyd Collins》是编导蒂娜.兰道(Tina Landau)与词曲Adam Guettel就读耶鲁大学时一起创作的音乐剧,1996年曾于外百老汇的剧作家地平线剧院(Playeright Horozons)演出,夺下Lucille Lortel Award最佳音乐剧奖。

本剧以1925年肯塔基州的探险者Floyd Collins的真人真事改编,故事讲述探险家Collins为了寻找观光景点,在地底通道中被一块仅重28磅的岩石卡住腿部动弹不得,靠当地人垂钓食物维生,Collins的弟弟为了解救哥哥各方求援;原本是一场地方性意外,却因媒体的介入,迅速升温成全国瞩目的事件。随著媒体报导,洞穴上方人潮聚集,摊贩进驻,场面宛如嘉年华会,却也间接影响了Floyd Collins的生死。

这个事件之所以在那个年代引起轰动,关键人物是《路易维尔信使日报》(The Courier-Joumal)的年轻记者Skeets Miller,他当时只是周薪25美元的菜鸟记者,却因身形矮小成为唯一能挤入狭窄洞穴的媒体人。他在Collins的人生最后的18天内下洞6至7次,每日以第一人称撰写报导,经由新闻通讯广泛转载,让全国的读者如临现场。这系列的报导为Miller赢得当年的普立兹新闻奖,但也引起无法控制的人潮涌入现场,导致救援效率下降、决策受到干扰。事件结束后,许多救援专家纷纷检讨,是否媒体杀了Floyd Collins?是以《Floyd Collins》的重新制作,不仅仅只是重述一个100年前的历史故事,也是对媒体、舆论与观看伦理的当代表述,这出音乐剧直指媒体与舆论那无形却真实的杀伤力。

2025年演出适逢Floyd身故满100年,Ray表示,这出戏在30年前的首演引起不小轰动,形成一股次文化现象,许多当年的剧迷现在都已50、60岁,重制消息传出时引起剧迷的热烈期盼。

《Floyd Collins》演出剧照。(© Joan Marcus 《Floyd Collins》剧组 提供)

林肯中心牵线  加入《Floyd Collins》制作

Ray曾于2013年参加林肯中心举办的导演实验室(Director’s lab),当时媒合多组导演与多组设计师一起工作,因而受到关注。去年透过林肯中心的牵线,与导演蒂娜.兰道视讯面试,Ray于2024年11月加入正如火如荼进行的《Floyd Collins》,而隔年的3月就要演出,是一个需要卯足全力投入的制作时程。

编导蒂娜.兰道是百老汇的知名导演,近几年只导自己写的剧本,2025上半年就有两个百老汇制作演出,《Floyd Collins》之前还有一出同样自己编导的《Red Wood》上演。兰道最为台湾观众所知的作品应是2017年推出的《海绵宝宝》(SpongeBob SquarePants:The Broadway Musicaal)音乐剧,《海》剧赢得该季度东尼奖12项提名,最终获得「最佳原创音乐」。

作为兰道的初心之作,她非常看重这个演出,除了舞台设计与影像设计,其他设计都是原班人马。Ray坦承工作过程中压力极大,所幸最后也得到剧评与观众一致的称许。

《McNeal》演出剧照。(© Matthew Murphy and Evan Zimmerman 《McNeal》剧组 提供)

原本在外百老汇的演出并没有影像设计,是挂上巨大的天幕(cyc),打上色光来达成空间、时间与角色心境的变化,由于整出戏Collins几乎都卡在洞里,是以天空成为另一个重要的角色。Ray表示,通常剧本上会有明确的影像线索,但《Floyd Collins》没有,整出戏都是Collins在地洞中以及洞外发生的事,场景是肯德基州的沙漠,舞台也是空台,让他伤透脑筋。

Ray透过常常跟导演沟通意象与素材,去找出究竟什么才是最适合的设计,除了要做出天空的效果,也要做出光所做不到的抽象、具象元素,才刚开始在百老汇独当一面的Ray,为了达到原班人马的想像以及创造出比天幕色光更好的效果,吃尽苦头,承受了外人难以想像的高压。最后整合出的效果,透过一次次的影像转变以及与灯光的巧妙搭配,观众走进了Collins的内心,整座剧场就像Collins的心灵旅程,剧评指出,投影横跨整个舞台,与灯光设计相辅相成,创造出「既宏大又亲密」的效果,也被评审看见,一举入围。

「我大学的时候学的是舞台,对灯光一窍不通,想不到现在工作最密切的是灯光,这次提名也被放在灯光。」Ray说。

孙瑞鸿也参与东尼奖得奖作品《English》,该作讲述伊朗国民参加托福考试苦练英文,孙瑞鸿做的影像是伊朗人看好莱坞电影学英文的投影(见图)。此为该剧彩排照。(孙瑞鸿 摄)

「初登场」即入围大奖  剧场之路踏实而精采

在百老汇初登场,节目册上面会注记「Debut」,意指首次亮相或出道。那Ray的Debut是什么?

在这提问下,Ray一一细数他过去的制作。他参与了小劳勃.道尼《McNeal》的影像,与原本从事美术馆展场设计的Jack Barton,联合设计讲述诺贝尔奖得奖作家的抄袭代笔风暴,奖项只提名主设计师,与入围擦身而过;或是在《English》,这出讲述伊朗国民参加托福考试苦练英文的得奖作,做了《新娘百分百》(Notting Hill)等电影片段的3段素材,但cue实在太少了,Ray不好意思视之为「Debut」。

所以担任主设计师的debut就是《Floyd Collins》了?Debut即入围。

Ray不好意思地说:「可能也就是人生高峰了啦。」

小粒(右)与Ray(左)。(简莉颖 提供)

Ray的Debut踏实而精采,背后是家人的支持、他的才华与努力,也是孕育他的台湾剧场给予的养分。台湾剧场即便资源缺少,但非常灵活应变,让他在庞大编制的纽约剧场中有了不同於单一背景经验的优势,Ray除了继续参与演出制作,也期待著将产业化的经验带回台湾分享。

我问Ray,他是怎么开始美国的职涯?他回想,在2012年,被当时洛杉矶艺术学院的老师Chirs Barreca找去担任《Rocky》音乐剧的影像助理,开启对这个产业的想像。

10年前的东尼奖,Ray的老师在广告时间捧起了奖座,到了现在,即便幕后奖项仍是一开始就颁掉——但再也没有只放在广告时间。

撑起整个演出的设计部门,随著技术的成熟、技术艺术化的与时俱进,所有参与艺术家的才华,在它专属的位子,低调却扎实地闪耀著。

编按:简莉颖编导之短片《也许这个故事叫护唇膏》入围2025纽约亚洲影展(New York Asian Film Festival)。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5/09/04 ~ 2025/12/04
Authors

作者

数位资料库-开学季优惠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