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了贵刊于 8 月 21 日刊登的〈反对以色列政府对加萨作为等同「反犹」? 《剧场今日》刊他国作家公开信表态批判〉一文,深觉其中观点值得进一步讨论,因此希望借此机会提供另一层面的思考。以色列深切尊重艺术与文化在社会中的角色。它们不仅展现美感与创造力,也同时映照出人类最痛苦的经历。我们知道,艺术家、作家与文化界的声音常常在语言无法承载之处挺身而出。他们有勇气将悲伤、愤怒与渴望带入公共领域,并把个人的情感转化为共同的理解。
以色列深切尊重艺术与文化在社会中的角色。它们不仅展现美感与创造力,也同时映照出人类最痛苦的经历。我们知道,艺术家、作家与文化界的声音常常在语言无法承载之处挺身而出。他们有勇气将悲伤、愤怒与渴望带入公共领域,并把个人的情感转化为共同的理解。
正是基于这样的精神,我们仍须以清晰而沉痛的态度,郑重反驳针对以色列的指控。以色列所对抗的并非巴勒斯坦人民,而是哈玛斯,这个恐怖组织于 2023 年 10 月对平民发动大屠杀,屠戮以色列的家庭、绑架孩童与老人,甚至以张扬的态度公开散布其罪行影像。哈玛斯至今仍将自身隐藏于平民社区、医院与学校之中,将巴勒斯坦人民用作人肉盾牌。这种策略让以色列人与巴勒斯坦人同样承受苦难,而这场悲剧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和台湾一样,以色列是一个开放、自由、民主的社会。在我们的国家,多元的声音不会被压抑:无论在剧场、报章或公共论坛,都能听见尖锐的批评、充满同情的呼吁,以及多元的观点。民主的力量正体现在我们允许不同意见与表达,即便在战争时期亦然。我们相信台湾对此深有体会,因为台湾社会同样建立在多元、韧性与自由之上。
也正因如此,艺术与文化承担著重要的使命。它们不该被用来制造更深的分裂,或将整个群体简化成单一的刻板印象。相反的,它们能成为桥梁——让痛苦得以呈现、让同理心跨越边界、让想像力为不同的未来开创空间。艺术始终使人类能够以「人」的身分彼此相遇,而超越一切其他差异。
在纪录片《Prophets of Change》中,我们看见以色列与巴勒斯坦音乐家携手创作震撼人心的乐曲,用音乐挑战恐惧,并促进理解。乌姆阿法姆美术馆(Umm el-Fahem Art Gallery)则作为一所阿拉伯文化博物馆,获得以色列文化部约 2,200 万新谢克尔(约 610 万美元)的资助。美术馆不仅展出巴勒斯坦、阿拉伯及以色列犹太艺术家的作品,还开设艺术课程、举办驻馆计划,并探讨巴勒斯坦的历史叙事,让阿拉伯与犹太艺术家能在此共同交流,展现多元文化交融的丰富内涵。而在多语嘻哈团体 System Ali 的舞台上,不同背景的音乐家以希伯来语、阿拉伯语、俄语与阿姆哈拉语同台演出,彰显了艺术在承载复杂性、体现尊严与促进对话上的力量。
在这艰难的时刻,我们鼓励的不仅是对话,更是艺术上的合作。以色列与台湾艺术家在戏剧、音乐、舞蹈、文学与视觉艺术上的共同创作,能为观众提供全新的方式去面对悲伤,并孕育希望。这些合作并非要压抑痛苦,而是共同承担、彼此分享,并将其转化为创造力。
以色列驻台办事处始终敞开大门,并致力推动双边文化交流。我们相信当以色列与台湾艺术家共同创作时,他们向世界展现,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们依然能跨越差异、彼此伸出援手。这正是文化的真正角色:不在于将复杂的现实简化为口号,而在于提醒我们彼此共享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