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剧(曲)

嚎哮排演音乐剧《别叫我成功:艺术界归来的儿子》 结合台语饶舌嘻哈登场

文字|张震洲
摄影|张震洲
官网限定报导  2025/10/03
两代人的对话,像郑成功与郑芝龙的隔空拉扯,一边是传统的坚持,一边是年轻的叛逆。 (张震洲 摄)

嚎哮排演推出全新台语饶舌音乐剧《别叫我成功:艺术界归来的儿子》,历经五年筹备、制作总成本突破千万,本周末于台北表演艺术中心热闹登场,连演12场。这部作品结合台语饶舌、嘻哈文化与亚洲家庭日常,以幽默与情感交织的剧本,带领观众重新思索「成功」的定义,展现台湾原创音乐剧的创新能量。

嚎哮排演《别叫我成功:艺术界归来的儿子》音乐剧

2025/10/3-4  19:30

2025/10/4-5  14:30

2025/10/10-11  19:30

2025/10/11-12  14:30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球剧场

2015年,百老汇音乐剧《汉密尔顿》席卷全球,启发嚎哮排演从台湾的土地、文化与历史中寻找灵感,开启了一段融合现代饶舌与本土精神的音乐剧冒险。《别叫我成功:艺术界归来的儿子》从郑成功的形象切入,侧写父与子的情感纠葛,以嚎哮排演擅长的「嘐潲」(hau-siâu)风格,重新诠释我们对「成功」的定义与想像。

故事从一间面临都更命运的成功庙开始。为了守住家园,庙方主委郑万里决定举办艺术节抢救宫庙,却意外迎来多年未返家、宣称要当导演的儿子郑马豪。父子理念南辕北辙,艺术节筹备期间天天吵、夜夜闹,甚至动员整村人参战,演变成一场家务事大乱斗。父亲坚持郑氏祖先信仰与传统价值,也渴望儿子「出人头地」;儿子则渴望脱离期待、证明自我,只为换来父亲的一句肯定。他们的对话,仿佛对位郑成功与郑芝龙的父子拉扯──一边是守旧传统的坚持,一边是意气风发的叛逆。

国姓庙要被都更拆了,主委郑万里决定办一场大型艺术节来抢救宫庙,一出「 国姓爷传奇」大戏就要开演。(张震洲 摄)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别叫我成功:艺术界归来的儿子》从「家」出发,谈成长、谈理想,也谈原谅。这部作品结合台语语境、饶舌文化、舞台剧场、家庭情感与喜剧节奏,打造出全新型态的音乐剧风格。

嚎哮排演由黄建豪与萧东意于2011年创立,即将迈入创团第15周年。自称全台最接近顶尖的喜剧团体,团队始终坚持「说好笑的故事作好玩的戏」、「题材尺度不设限」、「不以剧场作为唯一的创作领域」三大原则。本次制作延续「嚎哮式」的剧场风格,将舞台语汇、影像节奏与网路流行脉动一次全端上台,颠覆观众对音乐剧的既定印象。不说教、不重演历史,而是透过角色铺陈、音乐推进,一步步带领观众进入这出音乐剧的世界观。

这是一个你我身边都有的、关于父子的故事。这不是历史课本里的郑成功,而是父子间的误解与和解。(张震洲 摄)

音乐创作方面,特别邀请音乐剧新锐作曲家张清彦,以嘻哈与R&B风格量身打造原创歌曲,为这出历史与现代交会的音乐剧注入耳目一新的爆发力与节奏感。

《别叫我成功》由绿光创艺投资出品、嚎哮排演联合出品与制作,期望透过稳定的资源投入,协助台湾创作者突破剧场产业分众的局限,让优秀作品触及更广泛的观众。绿光创艺不仅重视创作的艺术价值,更以行销与经济支持放大年轻团队的能量。

董事长吴念真表示:「一个人也许走得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远。」这次携手合作,期望观众能在《别叫我成功》中看见新世代剧团的真诚,感受台语音乐剧带来的欢笑与感动。

《别叫我成功:艺术界归来的儿子》号称台版《汉弥尔顿》,词曲非常强,故事非常感人,唱出每个台湾家庭。(张震洲 摄)

在首演记者会上,绿光创艺内容开发总监吴定谦表示:「《别叫我成功:艺术界归来的儿子》是绿光创艺首次与外部剧团合作出品的演出。这部音乐剧不仅具有高度娱乐性,更有跨世代、跨年龄的观赏魅力。」

他特别指出剧中语言运用的独特之处:「台语与华语交错,反映出台湾最真实的日常语境,并将这样的语言唱成节奏密集的RAP,创造音乐剧崭新的文化节奏。虽然内容探讨历史、成功定义与艺术家身份等深刻议题,但以摇滚、歌舞与幽默方式呈现,唱出属于台湾的生活情感与时代精神。」

延伸阅读

演员黄建豪 不是那么「成功」,还是继续「嚎哮」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