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洋征记得很多细节,像是电影开场的第一个画面、音乐祭场景与场景之间的换场、或是九吋钉乐团主唱特伦特.雷泽诺(Michael Trent Reznor)表演中讲的每一句话,众多细节像是一条一条勾引人进入梦境里的丝线,带著苏洋征与他的观众,重返场景之中。
打开苏洋征隐藏人格的关键字是「重金属音乐」。若有什么题材或形式能让这位肆意游走于影视、剧场、动画的创作职人苏洋征毫不犹豫地答应,那非得是摇滚乐不可,重金属的更好。而当这组关键字不经意现身于访谈之中,前半场仍侃侃而谈剧场观众毋需理解幕后苦境、技术与预算不该成为作品借口、分析串流与影音娱乐和剧场试错成本高低的理性导演,突然间转化成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执著中满怀细腻与澎湃热血的感性追星人。
重金属是一切缪思
苏洋征的两大本命是近期跨足电影配乐的美国工业金属乐团「九吋钉」(Nine Inch Nails),以及德国老牌重金属乐团「雷姆斯汀」(Rammstein)。2018年苏洋征曾在两个排练空档之间硬凑出时间,机票一刷,直冲大阪Summer Sonic音乐祭,为的是排在压轴的九吋钉演出。
这是一场至今他仍能从毛细孔里召唤出每一个画面的震撼体验。
换场的舞台被喷上大量白雾,隐约中只见工作人员进进出出搬动乐器与换灯(竟然可以把灯具全部都换了一轮!),过程里没有人开口说话,也没有习以为常的乐手调音与观众互动,等时间一到,不知何时已出现在台上的主唱,就在雾气迷茫之际开始火力全开地唱起来。整场表演里就仅对观众自问自答地说了3句话:「这里好大。」「这是棒球场吗?」「我唱完两小时,就要飞回那个 Fucking Trump Land(该死的川普之国)。」接著便一路唱到底,简单致谢、走人,留下台上一片尚未散开的烟雾。
没有谢幕,少有废话,唯有音乐与行动创造梦境,苏洋征从喜爱的摇滚乐团演出现场汲取到节目制作的精髓,因此只要是他主导的自家制作也大多不谢幕,苏洋征甚至会努力说服设计与主创团队同心一志,他明白谢幕之于部分观众与剧组人员的重要性,但在超脱现实与礼貌贴心之间,他更在乎整体体验的完整与深刻。
而他另一个本命爱团——德国重金工业摇滚乐团雷姆斯汀经营演唱会的策略,也成为苏洋征形塑理想剧场的重要启蒙:炫丽咋舌的戏剧性开场、大量使用烟火与明火于表演之中(团员还真的考取了烟火师执照以利现场施作),惊世骇俗的大型道具、游走在爽度与安全边缘的感官刺激,加上立志以摇滚乐反映时代痛苦的乐团理念,绝无冷场地持续给予观众声光与情感重击。苏洋征从每一次演唱会现场苏醒后,都会思考,自己追求的是什么样子的剧场?
体验曲线是检核关键
或许2024年台中国家歌剧院特邀名导欧斯特麦耶的柏林雷宁广场剧院《人民公敌》,是近期他看过的剧场作品里最接近理想剧场的作品:有合于情理且带动现场氛围的观众互动、有喷发狂暴的舞台情感、有经典赋予的人文深度,同时观照当代社会并呼应历史,在商业、娱乐与艺术高度上达成至善平衡。
作为口味大众却也刁钻难哄的观众,当苏洋征在面对各种合作案时,无论被指定使用何种媒材与平台,他总喜欢假想受众是和自己一样不想花钱踩雷、容易觉得无聊且容易分心、需要不断被场上吸引才愿意看下去的消费者,他常使用电玩产业常谈的「体验曲线」,来检视自己作品的节奏与完整度。
体验曲线(或称兴趣曲线)是指个体玩家在进入游戏一路到破关过程的心流状态,用以协助设计者规划剧情,并安置足够让玩家继续前行的诱因。电玩面向数以万计的消费者,但大多数用户都是独自体验游戏旅程。即便前期行销已使人掏钱包购入,达到开发公司的营收目标,但如何在20至30小时的巨型时间轴里,持续吸引玩家挑战、不使玩家半途而废,努力抵达旅程终点,对苏洋征与许多剧本开发者来说,是比销售数字更重要的事。苏洋征也坦言,剧场(黑盒子)在运作模式上更加困难,观众入场后就强制锁在场馆里一路到结束,中途离席也无法退费,不像电玩能够说弃就弃,或是串流不想订阅能够随时取消,反而会使观众更加挑剔,如何让观众像破关似边看边保持专注精神到终演时刻,离场时不会感到虚掷了光阴,是苏洋征执导作品的重要自我评量。
职人精神是现场演出核心
即使声光与重口味刺激不断在访谈里出现,但苏洋征其实最欣赏的是这些演出核心里,表演者们精通技艺、不设限但方向明确地在事业中持续挑战自我的职人精神。或许是这样的工作偏好,让他与创作风格迥异的同党剧团团长邱安忱,在近年默契极佳地连续合作了多档演出,也包含获得第1届台北戏剧奖「最佳戏剧奖」的《父亲母亲》,以及即将上档的《国语课》。
1940到1960年代的台湾史并不是苏洋征平时私下感兴趣的领域,但他做足功课,想用自己的风格做出有市场差异性的台湾近代史作品。面对得奖后业界与市场的注视,苏洋征反而在《国语课》排练场打掉先前经验,重头来过。系列概念并不存在于他的导演风格里,既然剧组拥有全新的演员组合、完整的叙事文本,那《国语课》就该是一出应该以《国语课》被观众记得的独立作品。但全女团的排练场的确让苏洋征有感,相较于全男团《父亲母亲》的工作方式,男性表演者遇到卡关时卯力冲撞一波的表演尝试路径,与女性表演者们抽丝剥茧、对人物关系与情节温柔讲究的视角,让同样的编导组合搓揉出气质全然不同的历史题材作品。
但,在今日各种娱乐选项里,观众为什么还要进剧场?
做过沉浸式体验也参与过影视的苏洋征仍有自己的浪漫,他认为,现场是一个集体创造仪式性的空间,演唱会也好、沉浸式也好,4D的全面性体验,是影音无法取代的个人经验。他期待剧场能够是一个充满细节,让幻觉成为真实的特殊场域,而每个进来的观众在打开门离开剧院后,都可以带著一场梦回家。有空间恣意做梦,这是他私人认为的,剧场在今日的意义。
苏洋征
不设限的多领域自由接案导演与编剧,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剧场艺术创作研究所硕士毕业。2018年与灯光设计魏丞专共同创立「贪食德工作室」,成员多为剧场人。作品横跨影视、剧场、动漫、沉浸式体验等,也策划大型颁奖典礼与活动。入围与获奖经验丰富,包含广播金钟奖、金马最佳动画、台新艺术奖年度入围等,2025年以同党剧团《父亲母亲》获得第1届台北戏剧奖最佳戏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