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著改编的法语音乐剧《小王子》相当成功,2007年时曾来台演出。(林铄齐 摄)
焦点专题 Focus 定目剧在台湾,可有未来? 他山之石观察—欧美篇

历史传统歧异 国家支持、商业走向各自风华

依循著各国政经历史文化的发展,欧美各国的「定目剧」也有不同的定义与经营路线。在欧陆德法两国,公立剧院历史悠久,各省艺术中心更有独特发展特色,其定目剧多为该剧院精采剧码重演,甚至重制新诠。美国则是商业剧场挂帅,只要票房长红,定目剧可以一演多年。英国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依循著各国政经历史文化的发展,欧美各国的「定目剧」也有不同的定义与经营路线。在欧陆德法两国,公立剧院历史悠久,各省艺术中心更有独特发展特色,其定目剧多为该剧院精采剧码重演,甚至重制新诠。美国则是商业剧场挂帅,只要票房长红,定目剧可以一演多年。英国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说到台湾近年来大力推动的定目剧,大家对它的想像有千百种,对它的定义也有千百种。究竟是在同一个地方长期演出的剧码才叫定目剧?还是由剧院或剧团 推出的经典剧码才叫定目剧?演出三个月的制作,算是定目剧吗?同一个制作至不同城市进行巡回演出、甚至进驻当地剧院,这也是定目剧吗?又是什么样的「观 众」会成为定目剧的主要族群?是热爱艺文活动的城市居民?期待娱乐效果的普罗大众?还是慕名前来的观光客?既然「定义」叫人迷惑,不如暂且摒弃定义,来看 看欧美国家如何依循自身的政经文化传统,发展出独特且行之有年的剧场制度。

法国——无可取代的艺术中心

剧场制度的落地生根,向来无关于任何一套空降政策,而是历史背景与政经发展长年影响下的结果。欧洲大陆自西罗马帝国分裂以来,封建君王各据一方,「剧场」更成为盛世君王彰显文化实力的场域,例如当今法国最重要的国立剧院之一──法兰西戏剧院(La Comédie-Française),正是由「太阳王」亨利十四于一六八○年颁布诏令所成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难想像「国家」为何成了欧洲剧场体系下最主要的支柱。目前在法国共有五间以戏剧为发展重点的国立戏院,分别是法兰西戏剧院夏佑剧院(Théâtre National de Chaillot)、奥德翁欧洲剧院(OdéonThéâtre de l'Europe)、柯林国家剧院(Le Théâtre National de la Colline)、与史特拉斯堡国立剧院(Théâtre National de Strasbourg)。这些国立剧院除了具有教化人心、发展剧场艺术等社会责任外,更被赋予巩固本国戏剧传统的重责大任。法国剧作家如莫里哀(Molière)、拉辛(Jean Racine)的经典作品,以及当代优秀法语剧作,自然成为不可或缺的「定目剧码」(Repertoire)。

以全法唯一拥有自己剧团、并赋予演员经营主导权的法兰西戏剧院为 例,当其艺术总监提出定目剧码列表后,还会经由剧本评审委员会(Reading Committee)审核认可,再从近三千出定目剧码中挑选剧作作为当季节目。至于其他剧院,则由驻团艺术总监提出符合剧院发展走向的「策展概念」,例如 近几年来积极推动欧洲剧场文化的奥德翁欧洲剧院,便以不同欧语系的剧场美学作为发展重心。对于非国立层级的公立剧院或艺术中心来说,除了更需明确定位自身 的美学走向外,如何身兼戏剧推广单位,借由工作坊、讲座、艺文课程等活动,吸引社区民众走入剧场空间、积极开发观众群,更是这些当地剧院在有限的政府资源 分配下,努力拓展自身经营实力的途径。

同时,中产阶级的崛起促成了法国商业剧场的兴盛。一般人所定义的法国商业剧场可分作两类:布尔乔亚喜剧(Théâtre de Boulevard,又被称为「林荫大道戏剧」)与百老汇式的大型歌舞剧。顾名思义,布尔乔亚喜剧以当时中产阶级的生活为主要剧情,藉其「都会式喜剧」风 格与诙谐巧妙的文字游戏,自十九世纪风靡至今。随著百老汇剧场风潮席卷全球,大型歌舞剧也为商业剧场提供了另一种选择。除了引进并翻译知名英美音乐剧常驻 法国演出外,近年法国更结合其他法语系国家(特别是加拿大)积极发展原创音乐剧。当前最成功的法语音乐剧(如《钟楼怪人》Notre-Dame de Paris与《小王子》Le Petit Prince)皆是名著改编,借由家喻户晓的故事情节,搭配声光乐舞的表演形式,让法国本土音乐剧成为阖家观赏的戏剧形式之一。

对于那些既无法靠国家全力资助,也无法借由商业制作提高票房收入的私立剧团来说,他们则必须走出另一条路。一九七○年代以前,不少剧团藉著宽松的房屋政策,得以占领废弃空间作为剧团所在地,随后政府并释放闲置空间予表演团体进驻。常驻剧团除了在这里排戏、定期演出定目剧码外,也积极与当地居民互动,有时剧团更依据自身定位举办艺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外表演工作者进驻演出等等。例如进驻巴黎弹药库(Le Cartoucherie)的阳光剧团(Théâtre du Soleil)、以推广马戏为主的吉普赛马术剧场(Theatre Zingaro)、驻南特的皇优剧团(Royal de Luxe),同步进行创作、展演、戏剧推广、表演交流,为所进驻之展演地点奠定了稳固且持续成长的观众群。

德国——独领风骚的地方剧院

在德国的剧场体制中,「国家」所介入的力量更为强大。德国公立剧院往往拥有自己的驻团演员、艺术总监、戏剧顾问(Dramaturg)等专职人员,并由戏剧 顾问与艺术总监(通常由驻团导演担任)共同决定定目剧码及当季节目。与法国相同,德国国立剧院同样背负著发展德语文化的使命。以柏林德意志剧院 (Deutsches Theater Berlin)为例,近期演出的定目剧码除了莎士比亚、契诃夫、贝克特等人的经典作品外,更涵盖不少当代德国剧作、或是改编自德语文学创作的戏剧作品。在 国家的资助下,剧院并不需承担票房压力,也因此为创作者提供更大的创作自由。即使是定目剧码中的经典剧作,往往也以崭新的当代样貌重现。

无论是国立剧院或是地方性的艺术中心,皆仰赖戏剧顾问与艺术总监决定剧院本身的美学方向。德国的邦联历史,也让各地剧院得以发展自身特色,而非只是依附于柏 林、汉堡等政经中心。在德国,除了戏剧节(如德语剧场最负盛名的「戏剧盛会」Theatertreffen)等活动外,剧院少有巡回演出,观众必须亲自来 到不同城市,才能感受不同的剧场风格作品。近几年来随著德国舞蹈家崛起,更有不少以舞蹈剧场为发展重心的艺术中心崛起,例如莎夏.瓦兹(Sasha Waltz)所创立的索芬剧场(Sophiensæle)正为其中一例。

美国——商业挂帅的剧场经营

并未经历君王政权的美国,自然未承袭欧陆的公立剧院传统。以纽约百老汇为代表的商业剧场体制,也因此成为一般大众对于「定目剧」的最直接想像。在商业制作 中,演出场次完全取决于票房收入,当今的纪录保持者为《歌剧魅影》,自一九八八年首演至今已达廿四年。不过有时受限于演员合约(特别是近几年来邀请好莱坞 影星参与演出蔚为风潮)、剧院租约(剧院于两档制作之间安插的档期)等因素,也会预先安排两到三个月为期的短期演出。风光下档后的旧戏,经常在多年后重返 百老汇剧场,例如今年即将三度重演的音乐剧《安妮》Annie。若新推出的制作获得意想不到的热烈回响(票房方面),则会搬到更大的剧 院继续演出。对于一出「成功」的商业制作来说,往往拥有两三个子团同时在不同城市巡演、甚至进驻其他大城市作长期演出。在自负盈亏的财政压力及吸引观光客 的诉求下,雅俗共赏、又能轻易打破语言隔阂的「音乐剧」,自然成为制作人的票房保证。目前在百老汇四十间剧院中,就有廿四出音乐剧及一出音乐类戏剧 (Musical drama)上演中。

尽管美国没有公立剧院传统,在商业剧场之外依然有著不少非营利剧院,如位于百老汇的「林肯中心」(Lincoln Center Theater)、「曼哈顿剧院俱乐部」(Manhattan Theatre Club)等。除了仰赖票房与少部分政府补助外,私人或企业赞助则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其喜好也因此影响了剧码决策。不少非营利剧院的保守路线经常被人所诟病,不过与商业剧场相比,题材的确更为大胆创新。近期才因独角戏The Agony and the Ecstasy of Steve Jobs讽刺苹果电脑血汗工厂而掀起一番话题的「大众剧场」(Public Theatre),正是非营利剧院之代表,自一九五四年成立以来,积极推动戏剧教育、栽培新锐剧作家与演员,其每年暑假于中央公园推出的「莎士比亚戏剧节」(Shakespeare in the Park)更是纽约年度盛事。

位于纽约以外的地区性艺文中心,大多以非营利剧院为主:有时负责迎接百老汇商业制作的巡回子团;有时得以推出较小型、不需借由取悦观众以回本的实验性制作; 有时则成为商业制作在进入百老汇前「试水温」之处。没有了观光客作为票房支撑,这些非营利剧院担负起艺文推广的责任,藉著推出各类型的演出以吸引当地居民 走进剧院。

英国——欧陆与美国的中间地带

伦敦西区(West End)与纽约百老汇同为两大英语系商业剧场重镇,不少在百老汇获得热烈回响的作品,皆是在伦敦进行首演,例如音乐剧《悲惨世界》、《歌剧魅影》等。不过 目前在伦敦演出最久的剧码可不是音乐剧,而是由英国推理作家阿嘉莎.克莉丝蒂(Agatha.Christie)所作的舞台剧《捕鼠器》The Mousetrap,自一九五二年首演至今已超过两万四千场次。

尽 管商业剧场蓬勃发展,英国并未自外于欧洲的国立剧院传统。一八七九年来自邻国的法兰西戏剧院进驻伦敦Gaiety Theatre后,英国艺文界弥漫著成立国家级剧院的急迫性,也间接促成了伦敦两大国立剧院的诞生——皇家国家剧院(The Royal National Theatre)与皇家莎士比亚剧场(Royal Shakespeare Theatre)。以前者为例,演出作品除了莎士比亚、欧洲戏剧大师经典作品以外,也在定目剧码中搭配当代新作。不过英国的商业剧场与国立剧院、非营利剧 院并非那么壁垒分明,不少在非营利剧院首演的作品,结束演出后反而转移阵地至商业剧场演出。

不论欧洲或美国、倚靠政府补助的公立剧院或是创 造娱乐产值的商业剧场,在近年来动荡不安的经济环境下,都面临了严酷的考验。「定目剧」的存在,仰赖于健全的剧场制度(尽管这个制度并没有一套对与错的标 准),如何在各国不同的经济难关中,维持创作、票房、补助之间的平衡,成为当前各国文化政策一大难题;而这些国家长年累积的发展经验,也值得台湾借镜。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