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鬼》由四名演员分饰廿多个角色,并不时地跳出角色,以叙述者的身分,利用肢体在空无的舞台上迅速转换场景。严肃的「移民」议题,在野田秀树笔下,成为语言诙谐犀利、节奏简洁明快的幽默作品,令观众发笑的同时,反思现实的社会处境。这次EX-亚洲剧团的制作,团队国籍跨四国,更将《赤鬼》落实为真正的跨文化作品。
台北艺术节 EX-亚洲剧团《赤鬼》
8/16~17 19:30 8/18 14:30
台北 水源剧场
INFO 02-25289580转192
平静的海边村庄忽然来了一个「赤鬼」,说著不一样的语言、有著不一样的文化。「赤鬼」没有恶意,但村民认定他是吃人肉的鬼,就连唯一一位愿意伸出友谊双手的「那女人」,也被村民视为村落的叛徒、恶魔的同伙。最终藉著「那女人」的角度,才发现真正怀抱著残酷恶意的,并不是来自他方的「赤鬼」。日本剧作家野田秀树的《赤鬼》,故事借由日本民间故事里的「赤鬼」传说,探讨「异文化」、「他者」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让具有同样「移民」背景的印度籍导演江谭佳彦深感共鸣,于是将之搬上舞台。
「移民」议题 嘻笑中见深沉
《赤鬼》由四名演员分饰廿多个角色,并不时地跳出角色,以叙述者的身分,利用肢体在空无的舞台上迅速转换场景。严肃的「移民」议题,在野田秀树笔下,成为语言诙谐犀利、节奏简洁明快的幽默作品,令观众发笑的同时,反思现实的社会处境。嬉闹与深刻间转换自如,更可见这位剧作家之深厚功力。在剧本里,野田让「赤鬼」所说的语言为「外国语」的状态,野田透过语言机制来设定观众的所在位置。随著语言与国籍的设定,讨论不同的政治与文化情境。
戏剧学者林于竝认为,《赤鬼》所提出的观点经常是「动态」的。「赤鬼」所象征的外来「异文化」,既是个美好的憧憬,同时也是个威胁。而象征「共同体」的村落,虽然是「家乡」,同时也是压抑个人自由与行动的传统。例如,在首演的「英国版」里,村民由英国演员担任,而野田自己则担任「赤鬼」的角色。《赤鬼》这个作品可以说是野田在英国留学之后所提出的「异文化寓言剧」。
制作团队跨四国 落实跨文化
《赤鬼》一开始即是为了「跨国制作」所创造的剧本,此次演出,《赤鬼》具体落实为一跨文化的作品,制作团队横跨台湾、印度、日本、新加坡四国,除了台湾剧场实力演员王世纬、魏隽展、陈彦斌之外,更力邀活跃于日本剧场的上村美裕起担任「赤鬼」一角。「在海的另一边,究竟是我们对于不可知的恐惧,还是渴望?」导演江谭佳彦说,野田的文本,隐含著我们对于异文化的渴望与恐惧,相近的岛国背景,以及根源于传统剧场的美学风格,都让《赤鬼》与台湾社会文化更贴近。此外,江谭佳彦从一位印度演员逐渐融入台湾社会的「移民经验」,加上多位具有「外籍」身分的剧场艺术家,剧场中不著痕迹的文化隔阂,更反衬了现实社会中人性对于异己的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