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桑慧芬

發表文章 23 篇
  • 學員前後左右就有大師,可以立即感受到音樂處理上的細微差異。
    音樂 第二屆台北大師星秀音樂節

    世間雖多變 傳承期許不停歇

    在全球疫情仍然緊繃下,第二屆台北大師星秀音樂節仍決定於八月初登場,同樣結合一系列課程與大師班,還有參與名師群的精采音樂會。適逢小提琴大師艾薩克.史坦百歲誕辰,藝術總監林昭亮特別設立了「史坦@100小提琴大師班」,期待透過富含啟發性的教學互動,可以讓年輕小提琴家擷取重要的音樂觀念和態度,獲得一生受用的體悟。

    文字|桑慧芬
    第331期 / 2020年07月號
  • 「音樂廳傳奇:名琴.選位.大解密」音樂會現場,搬出三台鋼琴:史坦威D274、YAMAHA C7、FAZIOLI F308來介紹。
    專題

    能為音樂家說話的 就是「好琴」

    樂器是音樂家藉以表達想法的重要「武器」,對一位鋼琴家來說,他如何選一台與自己的音樂合拍、能讓自己的演奏加分的鋼琴,可說是至為重要。在八月份為兩廳院之友舉辦的解說式音樂會「音樂廳傳奇:名琴.選位.大解密」中,特地邀來鋼琴家盧易之擔任講者,搬出兩廳院的三台常被鋼琴名家選用的平台鋼琴,分析選琴的重點,更透過多段樂曲、不同鋼琴的彈奏,讓參與者理解其中差異,更進一步掌握對樂器的了解,帶來知性與感性結合的美感經驗。

    文字|桑慧芬
    第323期 / 2019年11月號
  • 編舞家余能盛
    企畫特輯 Special

    在柴可夫斯基樂聲中 跟著芭蕾躍向天際

    由福爾摩沙芭蕾舞團、長榮交響樂團將於八月份聯手演出,編舞家余能盛編創的《關於柴可夫斯基》,以柴可夫斯基的兩部作品《翡冷翠的回憶》和第四號交響曲為底,由技藝精湛的芭蕾舞者以肢體詮釋,邀請觀眾跟隨舞者的輕盈腳步,在柴可夫斯基豐富敏銳的樂聲中,啜飲生命美學,也向藍天飛躍而去

    文字|桑慧芬
    第320期 / 2019年08月號
  • 日本指揮家松下耕(中)帶領拉縴人男聲合唱團排練。
    企畫特輯 Special

    歲末的延續與展望

    拉縴人男聲合唱團將在十一月廿二日為愛樂者帶來「耕云」系列的第二場演出,這場展演標題中每個字都有寓意:「耕」代表日本指揮家松下耕,「云」則帶來一個述說。副標題「戰爭與和平」為這個述說加入了哲思的論述,更細緻地傳達出一個對於「衝突」與「和平」的微觀詮釋。

    文字|桑慧芬
    第311期 / 2018年1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本月我想看

    史考特兄弟管風琴&鋼琴音樂會

    喜愛鍵盤樂器的兄弟檔才子強納森.史考特(Jonathan Scott)和湯姆.史考特(Tom Scott),兩人透過各種鍵盤樂器合作無間!運用鋼琴、管風琴、簧風琴的組合,創造出迥異音色的奇妙音響色彩,很像夏日多彩冰沙沁人心脾。兩兄弟從切塔姆音樂學院(Chethams School of Music)和皇家北方音樂學院(Royal Northern College of Music)畢業,之後各自發展獨樹一幟的職業生涯,也一直是彼此舞台上最佳夥伴。湯姆十七歲以浦羅柯菲夫《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出道,一路念到曼徹斯特大學哲學博士,長期與古典音樂圈保持友好又密切的合作關係;強納森則在好萊塢發展順遂,擔綱幾部電影演出,使他在美國音樂圈頗有新秀之姿,最近在倫敦亞伯特音樂廳演出藍色狂想曲,受到英國週日報樂評盛讚「光彩奪目」。台灣夏日陽光炫目,我期待在華燈初上涼風徐來時刻,浸潤在音樂廳史考特兄弟管風琴和鋼琴耀眼奪目的琴音氛氳中。

    文字|桑慧芬
    第296期 / 2017年08月號
  • 小提琴家魏靖儀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青年小提琴家

    魏靖儀 輕鬆悠遊 詩意樂懷

    去年首度參加布魯塞爾「伊麗莎白女王國際音樂大賽」就打入決賽的小提琴家魏靖儀,從小比賽經驗豐富,但對他來說,練習或比賽卻從來不曾成為壓力,在快樂中學習的他,總是以泰然自若的態度面對。此次返台,除了個人獨奏會外,他也將與台灣絃樂團合作演出蕭頌的《詩曲》和皮亞佐拉的《四季》,以詩人之心閱讀曲譜,拉奏出其中的熾熱情感。

    文字|桑慧芬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 鋼琴家亞歷山德.康托洛
    企畫特輯 Special 秋日午後的「TSO 婚禮蛋糕」

    康托洛夫父子檔 聯袂打造甜蜜的祝福

    秋光瀲豔的時節,舒適宜人的午後,臺北市立交響樂團端出一道「婚禮蛋糕」,讓樂迷享受甜蜜溫馨的滋味!這場音樂會,特邀法國樂壇父子檔指揮家尚-賈克.康托洛夫與鋼琴家亞歷山德.康托洛夫聯袂演出,除了演出聖桑為祝福友人結婚而作的《婚禮蛋糕》一曲,也將呈現李斯特、貝多芬和盧賽爾的室內樂作品。

    文字|桑慧芬
    第274期 / 2015年10月號
  • 演奏與作曲音樂天才周善祥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縱橫演奏與作曲的音樂天才

    周善祥 在超齡的睿智中 流露赤子心

    有一半台灣血統的周善祥,是難得一見、才智縱橫於科學、數學與音樂之間的「神童」,身兼鋼琴家與作曲家,不僅是鋼琴大師布蘭德爾唯一的入室弟子,在作曲方面也頗受讚譽,得獎連連。訪談間流露睿智言談的他,因為他把許多早年作品獻給他小時候心愛的寵物小雞,也讓人發現他天真的赤子心。

    文字|桑慧芬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 《拍手的規則》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聽音樂會時,和大家一起正確地拍手吧!

    你知道怎麼在音樂會中正確地拍手嗎?日本指揮家茂木大輔的《拍手的規則》,透過情境的引領,告訴讀者「為什麼要拍手」、「如何拍手」及「什麼時候拍手」。關於為什麼拍手,茂木還結合心理學理論,分析欣賞者對於表演情境的心理意象,讓人有運用讀心術看穿音樂會中拍手這件事的趣味。

    文字|桑慧芬
    第261期 / 2014年09月號
  • 視障鋼琴家辻井伸行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視障鋼琴家

    辻井伸行 十指揮舞 演奏世界的繽紛色彩

    辻井伸行出生即全盲,感官經驗中並無顏色的認知概念,但聆賞者莫不由他的音樂中感受到色彩,這是緣於小時候母親用食物教他認識顏色。母親從不認為他該屈於全盲,而放棄接觸本以視覺才能體驗的事物。她經常帶伸行去看煙火或參觀美術館,邊欣賞邊替他解釋顏色以及形狀,這使伸行逐漸能夠在腦海中將外界不同的事物,以形形色色、多采多姿的方式想像呈現。

    文字|桑慧芬
    第259期 / 2014年07月號
  • 小提琴家陳銳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帶你重返列寧格勒

    繁花勝景與戰爭血淚交織 共譜時代之聲

    柴科夫斯基以生命低谷崛起的逆轉力,創造出新境界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而蕭斯塔可維奇在創作第七號交響曲時,正是故鄉列寧格勒城慘遭納粹圍城之時,排練及首演狀況連連,音符裡藏著個人和家國的斑斑血淚。NSO這次邀請小提琴陳銳獻藝,帶領聽眾走出迷霧森林,指出旭日所在,繼而迎向曙光。

    文字|桑慧芬
    第258期 / 2014年06月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音樂的力量 改變生命的契機

    《改變生命》書寫發生在委內瑞拉廿世紀社會改革的真實故事。由荷西.艾柏魯宣揚的「系統音樂」教育理念不只產生個人生命的改造,更進一步創造社會實在、持久的深層改變。

    文字|桑慧芬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NSO 跨/新年音樂會—威爾第之夜

    如果二○○○年曾在國家音樂廳渡過燦爛的千禧年跨年,走過十二個年頭,邁向下一輪新猷,衷心建議好好安排一個收拾與展開同時具備的夜晚吧!在威爾第氣勢磅 礡的歌劇樂聲,與經典劇作中愛意無限的祝福裡,這場音樂會與我們共同勾勒一個二○一三年的幸福願景。如果愛聽人講故事,卻也很久沒有人說故事給你聽,當晚 NSO樂意說個一千零一夜陪我們跨年。威爾第的經典作品從不掩飾人性的真實面貌,用樂聲說出的故事,仿如看到職場競爭的人性,愛情幻化的神奇,期待、祝 福、願望與思念。在威爾第的歌劇愛之旅有多種遭遇,可以驚濤駭浪也可以湖面如鏡。NSO音樂總監呂紹嘉,為這場跨年音樂旅程導航,安然掌舵。跨年的高潮在 《阿伊達》劇中,最燦爛的凱旋樂聲裡邁入新的一年!

    文字|桑慧芬
    第240期 / 2012年12月號
  • 他們善於改編古典音樂以通俗的演奏方式呈現,平易近人之間質感仍存。
    焦點

    跨界音樂中的萄式蛋撻

    與波爾瑪麗亞相較之下,曼都瓦尼樂團質純典雅的靜態樂風,益發顯出夜間沉靜的魅力。曼都瓦尼樂團此番三度來合,預定演出的曲目依然從古典到流行,跨界搭配演出。

    文字|桑慧芬
    第70期 / 1998年10月號
  • 雖然老是和古典音樂有瓜葛,尤里.凱恩還是說:「我是一位爵士音樂家。」
    藝號人物 People 美國爵士鋼琴家

    尤里.凱恩 採擷古典的意念 打造爵士的想像

    美國爵士樂鋼琴家尤里.凱恩,雖然因為以改編古典音樂作爵士樂演出而聞名,但他的自我定位仍是「爵士音樂家」。成長在爵士樂資源豐沛的費城,尤里.凱恩除了有良師的教導,還有自己的好奇心,讓他吸收了駁雜廣泛的音樂元素,也讓他的創作充滿活力。對於古典樂的改編,尤里.凱恩說自己暨非「解構」也非「建構」,而是「再想像」!

    文字|桑慧芬
    第221期 / 2011年05月號
  • 戴維斯再度受邀訪台,將為今年NSO的萬聖節音樂會帶來他最鍾愛的卓別林默片音樂作品。
    藝號人物 People 越洋獨家專訪創意作曲家

    卡爾.戴維斯 默片配樂中獨特自在

    頂著一頭鬆捲銀髮,滿臉笑容,看起來活力十足的作曲家兼指揮家卡爾.戴維斯,就要帶著他的指揮棒與精采的默片配樂來到台灣了!多年來縱橫於古典音樂與影劇表演配樂領域,戴維斯多元的音樂表現令人印象深刻。本刊特地透過越洋電話,專訪到這位創意活潑的作曲大師,一談他對音樂創作的想法。

    文字|桑慧芬
    第190期 / 2008年10月號
  • 《鋼琴師》(Shine)中,(大黃蜂的飛行》長度至多一分鐘左右,不多佔膠卷卻已把大衛神乎其技的天才展現無遺。
    特別企畫 Feature

    當電影愛上古典樂

    電影配樂大大開拓了觀影者的感官世界,在衆多配樂類型中,特別是援引人文涵養深厚的古典音樂作爲輔襯,不僅借重「用典」的方式把戲劇輪廓勾勒得更淸楚,也提昇了配樂質地。

    文字|桑慧芬
    第59期 / 1997年11月號
  • 清秀美麗的夏拉,有著宛如名模的丰姿。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拿著指揮棒的美麗佳人

    伊瑪.夏拉 願為傳達和平理念的音樂使者

    音樂對於伊瑪.夏拉的意義是「延伸」;而「指揮」之於她,不僅是一個專業,一個職業,更是一種生活態度與感知世界的方式。她希望能夠透過音樂傳達和平、沉靜與良善的理念。同時,這個角色不受性別、政治和文化藩籬的限制,因為音樂是情感的語言,遠超越任何符號所能表達的範疇。

    文字|桑慧芬
    第189期 / 2008年09月號
  • 翩然飛翔在音樂的領域,林容光感性中帶有晶瑩剔透的知性,是理性與感性完美結合的音樂藝術家。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旅美鋼琴家暨作曲家

    林容光 用音樂說出多彩的故事

    鋼琴、作曲並指揮自己的管絃樂曲,年僅十一歲時,林容光傳奇的音樂生涯即被媒體發掘,接受新聞節目「90分鐘」熊旅揚專訪。十六歲在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時,她的交響詩《黑色婚禮》更獲得Miguel Harth-Bedoya領導該校樂團演出。 曾受《紐約時報》古典愛樂電台WQXR邀演,現場錄音向全球轉播、受邀知名音樂廳及藝術節演奏,包括紐約林肯中心杜麗廳及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音樂廳等。 2009年將發行由Naxos 製作的鋼琴獨奏雙CD,成為繼鋼琴家陳必先之後首位擁有這個榮耀者。音樂之外的興趣廣又精,從專業錄音、網路製作、到美味烹調樣樣拿手,多年後首度回台的林容光,讓您看見名揚海外的璀璨。

    文字|桑慧芬
    第195期 / 2009年03月號
  • 知名電影配樂大師喬治.芬頓
    特別企畫 Feature

    喬治.芬頓:多彩管絃與豐富生態,相得益彰

    即將於明年第二屆台灣國際藝術節(2010 Taiwan International Festival)中,帶領國家交響樂團演出知名生態紀錄片「藍色星球」系列配樂的作曲家喬治.芬頓,曾為多部電影寫作膾炙人口的配樂,如《甘地》、《哭喊自由》、《危險關係》、《奇幻城市》等等,擅長為精采的電影敘事、透過精心的配樂鋪陳出更深刻的意涵。透過越洋專訪,芬頓除了分享他創作「藍色星球」音樂的靈感來源,更暢談他作為配樂人的工作心得。

    文字|桑慧芬、李秋玫
    第204期 / 2009年12月號
12下一頁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澳門

    劇評人票選出兩檔回響兩極的年度演出

  • 戲劇

    《和合夢》 以沉浸式展演回應酷兒想像

  • 音樂

    班貝格交響樂團亞洲巡迴 攜手陳銳在台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艾芙琳.葛蘭妮:以多重感官,打開世界的多元聆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