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序
-
交流道
仙人洞「修練」記
六〇年代美國的愛荷華寫作計畫,雲集多位中國作家進修、研討,影響深遠可見於這些參與作家的文章中。九七年的「仙人洞國際劇作家工作場」定名爲「亞洲之聲」,眞正參與的亞洲作家僅只五人,風華雖減,劇作的交流、觀摩方式卻値得借鏡。作者受邀親身體會工作場的運作,深入說明劇作家和讀者、演員、導演的互動。
-
追憶與悼念 In Memoriam
姚一葦走了!「太可惜啦!」
四月十一日上午十時卅二分,戲劇學者姚一葦因冠狀動脈阻塞突發於台大醫院病逝,享壽七十五歲。
-
交流道
一次豐盛的戲劇大宴
「'96中國戲劇交流曁學術硏討會」終於在去年的八月在北京召開了。硏討會有十多場的觀摩演出,與針對演出的座談,從中我們依稀可以看出華語劇壇的現在趨勢。
-
回想與回響 Echo
大陸對台灣戲劇的硏究
雖然我們不一定同意他們挑選的劇作家和劇本是否具代表性,雖然我們對其中個別作家的評介可能會感到許多疏漏或什麼。但是,他們的這種努力──特別就戲劇方面而言──似乎是台灣所欠缺的。
-
劇場思考
戲要有「交流」才好看 與高行健談表演與編劇藝術
「沒有文字語言便沒有辦法思考,除非是寫舞劇;你寫話劇,你寫思想,一定要有語言。這種語言和寫小說的語言不同,不同的地方在:它絕對是非描述性的,一描述就完了;一定不能是解說性的。在小說中可以,在戲劇中絕對不可以」 ──高行健──
-
戲劇
《心戲之旅》的旅程與旅情
整體來說,「優」在印度的三個月的確沒有虛度。《心戲》的廣度、深度、複雜度都超越以前的《老虎進士》、《巡山頭》、《水鏡記》等作品。
-
回想與回響 Echo
漫談A.R.T.的ART
A. R. T.《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中最令觀衆激賞的場景與表演,大概是由玻璃屛所構成的鏡子與鏡子裡外的眞人和映像配合的戲。這個有趣的設計加強了皮藍德婁原著的眞、幻難分的思辨與意趣。另外,《麋鹿國王》則是個美麗的大集錦──有精彩的服裝、面具、頭飾的造型,皮影和偶的穿揷,現場單人樂隊的伴奏,格律化(stylized)的表演等等。
-
戲劇
小李子是不是小騙子?
這次在國家劇院演出的《小李子不是大騙子》是國內兒童劇場中少見的大製作,不過,《小》劇彷彿並不是眞正爲小朋友創作的戲。
-
焦點
《駱駝祥子》的舊顏新貌
這次中華漢聲劇團在台北推出的《駱》劇是採用秦在平依「人藝」的演出整理的劇本,而施以「加頭、添尾、除毛」的小手術。
-
戲劇
誰的《海鷗》?
我看了兩晚的演出,對於導演、演員、燈光、佈景、服裝等各方面都很欣賞,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但究竟少了點什麼呢?是否就是契訶夫說的喜劇和鬧劇的因素?是否因爲導演將《海鷗》處理得太過「層次分明」,把整個戲「變成了衆音齊奏的交響曲」和「名家的山水巨幅」了呢?也就是說處理得太過嚴、緊了,因而失去原有的「看似平板蕪雜」的自然呢?
-
戲劇
「補天」計劃補了什麼?
大師的身敎,樸素的美學觀,廢物利用的方式,都有値得我們學習之處。現在,大師身已遠;彼德.舒曼帶給台灣的是一陣來去的風?還是一粒即將發芽的種籽?
-
交流道
「當代華文戲劇創作國際研討會」的花與果
這次會議提示了華文劇作的共同問題──方言、戲劇語言、懂與不懂,以及各地華文戲劇發展現況──大陸的「課本劇」、澳門的「老人劇場」、深圳希望出現「雜種劇場」‥如果說,這些討論如繁花綻放;那麼,成立「世界華文戲劇硏究學會」就是期待茁壯的果。
-
專題報導 Feature
敎育劇場:理論與實踐 敎育劇場硏習會側記
中華戲劇學會經過了一年多的籌備,得到了文建會、敎育部、婦聯會及國家劇院等單位在經費上及場地設施上的援助,請來了美國紐約大學的施羅爾和施南茜(Lowell Swortzell, Nancy Swortzell)兩位夫妻檔敎育劇場的資深敎授,在國家劇院舉行了從八十一年十二月十二到三十日爲期三週的「敎育劇場硏習會」,開國內敎育劇場之首頁。
-
演出評論 Review
遠望靜觀《牡丹亭》
除了藝術上的成就和把崑曲介紹給許多新觀衆外,這次製作在改編、導演、表演、編舞、布景和服裝設計等方面的努力,都為今後的工作提供了珍貴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