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專題報導 Feature 專題報導 FEATURE

傀儡戲在民間

台灣的傀儡戲與民間祭儀密不可分。透過不同劇團在各種儀式中的多般功能,可以窺見偶戲藝術在這種生存方式中,如何發展出獨特的體質。

台灣的傀儡戲與民間祭儀密不可分。透過不同劇團在各種儀式中的多般功能,可以窺見偶戲藝術在這種生存方式中,如何發展出獨特的體質。

往昔宜蘭地區傀儡劇團都具備「三十六身,七十二頭,一龍一虎一馬」等戲偶,現在因演出機會小、經費不足等原因,劇團戲偶已不倶全。圖爲宜蘭新福軒傀儡劇團所使用之戲偶。

祭煞儀式過程非常神祕,會運用許多畫符、手訣、唸咒等法術。出煞之後的劇團演出將先「扮仙」,表演一段吉慶戲,祈求平安順適,然後再演出正式戲文。圖爲新福軒劇團表演扮仙戲,爲當地民眾祈福禳災。

台灣傀儡戲都源自閩南,其中北部地區屬於漳州戲偶,體型較大,提線較細,基本線有十一條,而使用北管音樂。(上圖)南部泉州戲偶較小,提線約十四線,而使用潮調爲後場音樂。

祭煞是北部傀儡劇團演出之主要名目,圖爲新福軒林讚成先生於後台準備祭煞儀式。

南部地區傀儡戲的演出通常以祭天(玉皇大帝生日或結婚拜天公)和謝土(新屋、新廟、新莊)落成爲主。氣氛不像北部那般神祕、肅穆。圖爲阿蓮錦飛鳳薛忠信先生演出情景。

民間傳說觀看傀儡戲有中煞之虞,孕婦觀看將會產下軟骨兒,揆其意,可能由於傀儡戲偶本由絲線引動宛如軟骨之故。圖爲宜蘭福龍軒許建勳先生。

傀儡的唱唸作表舉手投足都是藝師所賦予的,如何讓沒有生命、沒有情感的戲偶生動靈活栩栩如生,端賴藝師精湛的技藝和靈巧的動作。傀儡的生命正是幕後的藝師所賦予的。圖爲林讚成先生演出《沈香打洞》。

許建勳,宜蘭福臺軒傀儡劇團第四代傳人,創始人許阿水爲其曾祖父。目前許建勳之子許文漢克承祖業,學演傀儡,是全省唯一後繼有人的傀儡劇團。

傀儡祭煞儀式分爲兩種,火災祭煞使用水德星君;其他意外事件或吉慶除煞使用鍾馗。民間咸信鐘馗是鬼王,可以鎭壓諸鬼,圖爲林金鍊所供奉之鍾馗偶像。

南部傀儡劇團所供奉的戲神田都元帥,戲偶是兒童造型,外觀紫黑色。圖爲錦飛鳳傀儡劇團所供奉的田都元帥,造型與歌仔戲和北管亂彈派戲神截然不同。

傀儡可分爲懸絲傀儡、杖頭傀儡、火藥傀儡、肉傀儡、水傀儡等類型。台灣的傀儡戲屬於懸絲傀儡,操偶時以雙手控制二十幾條線,必需具備強壯的臂力和紮實的操作技巧才能從事表演。

民間俗信傀儡祭煞時不可趨近或觀看,事前執事者會請閑雜人等迴避,工作人員和演出藝師則必需帶上保身符以免犯沖。圖爲林讚成先生於宜蘭縣立文化中心台灣戲劇館開幕時進行傀儡除煞。

 

文字|林茂賢 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負責人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