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與表演技藝相關場所的規劃興建,無疑將是讓日漸凋零的民俗技藝得以傳承衍續的重要契機……
台灣民俗技藝的面貌,在西方強勢文化和都會嘈雜文明的衝擊下,似乎已在大衆心目中漸漸模糊了。除了在民俗節慶、廟會祭祀時,民俗技藝以客串的性質登場亮相之外,平日生活中,已鮮少看見他們的活動。讓漸漸遠離生活的技藝走進博物館成爲歷史,雖令人惋歎,但至少式微的音與影還能以紀錄的方式留存。自開發以來即是地方戲曲發源地的宜蘭,於七十九年在縣立文化中心內成立的「台灣戲劇館」,即有意大力蒐集地方戲劇文物,以呈現早期本地歌仔戲、傀儡戲的草根特性及鄕土風貌。爲使在台灣已有二百年歷史而今却瀕臨消失命運的皮影戲得以保存,高雄縣立文化中心亦自七十五年起著手籌設「皮影戲館」。而彰化縣立文化中心籌設中的「南北管音樂戲曲館」,以及文建會在六年國建中推動的「東北部民俗技藝園」、「南部民俗技藝園」、「國家藝術村」、「中國民族音樂中心」……則是一座座大小型不等的室內或戶外劇場,冀望能與休閒生活結合,針對不同的民俗技藝表現形式而作成不同的設計。這些廣布於北、中、南區的民俗技藝中心,是否能吸引當地的民眾和遠來的遊客駐足緬懷古老的情調、讓專業人士來此潛心硏究,皆未可知。在一座座似乎是充滿遠景、令人眼花撩亂的硬體建築興建之時,我們同時也期望日漸凋零的民俗藝師的技藝也能得到傳承,不至於過早供入博物館讓人憑弔,這,也許是文化政策制定者眼前的一大課題。不過,在長期文化建設計畫中的這些與表演技藝相關場所的規劃興建,無疑是値得我們一起來認識並寄以厚望的文化投資:
爲地方戲曲留下歷史──台灣戲劇館
素有「戲劇之鄕」美譽的宜蘭縣,自開發以來即是地方戲曲的發源地,其中又以「歌仔戲」最享盛名。由於這樣的先天條件,縣政府遂於民國七十九年在縣立文化中心內闢建了「台灣戲劇館」,肩負起台灣地方戲劇文化的保存及傳承任務。
有三百坪左右空間的戲劇館,目前所作的地方戲曲文物的蒐藏及展示,是以歌仔戲爲主、傀儡戲爲輔。在歌仔戲部分,除了以透明片詳盡介紹了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重要的劇團和演員、舞台身段圖說外,還有「傳統戲台模型」,呈現早期歌仔戲的鄕土風貌;「現代歌仔戲劇場」,藉著唯妙唯肖的戲劇人物塑像與鮮麗奪目的彩繪佈景,展露現代歌仔戲的舞台風景。另外「視聽屋」、「曲調介紹區」的設施,可讓參觀的民眾很快地進入歌仔戲的堂奧。傀儡戲的部分,則亦藉著透明片的解說與傀儡戲劇場的實景呈現,生動地引領觀眾進入詭譎神秘的傀儡世界。(黃智)
光影烘托下的人生百態──皮影戲館
皮影戲於二百年前經廣州一帶傳入台灣南部,並流行於高雄縣的岡山和鳳山境內,在此區的農村中曾擁有廣大的觀衆。惟近年來社會形態改變,皮影戲團急遽減少,目前高雄縣內碩果僅存者僅東華皮影戲團等五個戲團。高雄縣立文化中心遂自七十五年著手籌劃,整建原社敎館,設立「皮影戲館」預定於八十二年六月完成。空間配置上分爲五個區:㈠專題館:以文物陳列方式,介紹縣內五大劇團。㈡主題館:介紹中國皮影及台灣皮影之源流、發展。㈢資料室:皮影文物、資料之蒐集、典藏,並提供學術硏究。㈣劇場:爲戲團之專門演出場所,觀衆席約一〇八位。㈤傳習敎室:專供皮影戲傳承敎學使用。在皮影戲館尙未籌設完備之前,文化中心已在縣內舉辦皮影戲團的巡迴演出,期盼引起民衆的關心與重視。(資料來源:高雄縣立文化中心)
吹響南音北調──南北管音樂戲曲館
彰化縣是中部的傳統文化重鎭,南北管音樂又深入該縣,所以彰化縣立文化中心於民國七十八年即著手規劃「南北管音樂戲曲館」,目前決定設立於彰化市內之公六公園預定地內,佔地面積約九七〇平方公尺。館內的展演空間計有九百多坪,係針對南北管演奏形式而費心設計,分爲「室內」、「室外」兩部分。其中室內舞台特別爲「梨團戲」設計,適合南管戲種的演出;室外舞台則爲半露天式,乃爲北管戲種設計。室內舞台平常也供里民活動中心使用,藉著演出與當地居民和社會連繫。戲曲館除了有節目演出的功能之外,館內尙有資源蒐集展示、曲藝傳授等空間,並設有「文藝之家」提供民眾閱讀硏究之用。
期待中的遠景──民俗技藝園、國家藝術村、中國民族音樂中心
■東北部民俗技藝園:
預定設於宜蘭縣五結鄕冬山河畔的東北部民俗技藝團,面積將達四十三公頃,主要展演空間有四:㈠大型劇場,約容納四、五百人,以提供大型戲劇的經常性演出爲主。㈡小型劇場:爲一可容納一、二百人的迷你劇場,主要作皮影戲、傀儡戲、布袋戲演出。㈢休閒表演公園:爲戶外演出場地,一般較輕鬆的傳統歌仔戲、三腳採茶戲、車鼓小戲、說書等,都可因此有了更爲彈性的演出空間。㈣廟埕:爲適應台灣民間戲劇表現而設計,一如民間廟前野台的演出。
整個規劃案中,還兼有民俗技藝學校的設計、新型社區的配合,若能理想的落實成型,冬山河一帶將是台灣島上另一新型的文化社區。
■南部民俗技藝園:
高雄市左營區豐富的人文景觀與歷史建築,舊城內保有多處國家一級古蹟,南部民俗技藝園即將位於其旁,與之配合,成爲面狀的文化區。園內建築將採閩南一帶的古典形式,佈局上有水道、陸道與街屋、四合院、戲台等,形似眞實存在的傳統中國村落。四周蓮池潭、半屛山、龜山環繞,園內則見南部的鄕村農舍植物景觀,饒富情趣與地方色彩,將可預見成爲未來旅遊觀光勝地。
園內展演空間的設計,一如東北民俗技藝園,有室內大小型劇場各一,以及戶外的戲台和表演廣場。其中大型劇場可容納一千人,小型劇場容納四五〇人;戶外戲台設於園內寺廟前,以配合昔時民間看戲的自然情趣;大型表演廣場則配合土坡與迴廊的設計,便利群眾圍觀欣賞。
■國家藝術村:
南投九九峯山麓一帶,風景秀麗天然,早爲旅遊賞景之人所好。「國家藝術村」設置於此,一方面取其天然地利,一方面結合景觀與藝術,期待蘊育成國內另一個文化藝術區域。
規劃中的四大要項有「藝術家之屋」、「展演區」、「藝術文化專業人員硏習中心」、「景觀與休閒設施」。其中展演區的演藝廳、戲劇庫房,將成爲長期的表演藝術場所,不僅呈現國內的表演型態面貌,更將促進國際性演出交流。
■中國民族音樂中心:
中國民族音樂中心,將座落於未來的台北市中山學園區內。主體將爲一五層樓建築,分別有資料庫、閱覽室、會議廳、演奏廳,另有戶外的表演場地。除了蒐集整理我國現存音樂文獻外,並期成爲一硏究、交流民族音樂的固定場所。
展演與硏究的範圍將包括有:民歌、說唱音樂、戲劇音樂、民族舞蹈音樂、祭祀音樂、創新之傳統音樂等;另外將計畫輔導培育若干民族樂團。
(薛玉娥)
從生活出發,供全民參與──假日文化廣場
民間表演活動源自於日常生活與文化傳統,因此多在民俗節慶、廟會祭祀時展開。而「假日文化廣場」的計畫,即是以全省三百多個鄕鎭爲重心,動員當地的民眾參與,利用社區的廣場作爲露天演出的場地,時間上則配合當地的重要民俗節慶或假日;活動內容上,則以各地方具有特色的團體爲邀請對象,也可依需要,配合其他音樂、舞蹈、戲劇等專業團體參加。
雖然政府補助經費有限,地方鄕鎭公所調度舉辦人力亦嫌不足,但能從結合生活出發,配合時令節慶,讓社區全面參與的假日文化廣場,則是最自然的演出形態,使得表演活動爲藝術的生活催生,而充滿生命力的生活,則化爲了表演藝術的源頭活水。這也許是民眾與表演者間均樂見的情況吧!
(薛玉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