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裏得不到媽媽的了解,去了廟裏又因爲想家而逃開──現代的孩子,迷失在這兩難之間……
《畫貓的小和尙》
九歌兒童劇團
12月11〜19日 19:30
12月12、13、19日 15:00
12月13日 10:30
幼獅藝文中心
這個改編自小泉八雲(Lofcadio Hearn)原作的故事,爲九歌兒童劇團在近兩年來巡迴奧地利與匈牙利所演出的兒童偶劇。擔任本劇企劃的廖嘉深表示:「孩子的群性與社會化是經由遊戲與娛樂的過程學習到的。孩子與成人的興趣及思考邏輯不同,他會看一個東西入迷到與同行的成人走失。現代的父母若是每天能和孩子以遊戲來溝通雙方的認知,並將『愛』的行動融入日常生活之中,那麼許多問題和困境就較有希望能迎刃而解。」編導孫成傑也提出他對兒童劇的看法:「當親子一同觀戲時,大人是藉看戲看出問題而自省,孩子則是在歡樂的氣氛中潛移默化地獲得學習。」
「了然」是一個喜歡用畫筆表達內心幻想世界的愛貓小孩。他的媽媽有如是現代忙碌主婦的翻版,無暇敎育他,便送他去廟裡學道。老師父肯傾聽他的夢想,並以制約學習的原理讓他養貓,慢慢引導他的讀書興趣和激發他的藝術潛能。但是,「了然」也思念媽媽,於是出走,迷了路而誤入一個鬧鼠精的鬼廟。他在廟的牆上畫貓,睡夢中鼠精潛出時,那隻貓竟化爲眞貓,一舉滅鼠。老師父和媽媽後來找回了他,媽媽也不再反對「了然」養貓與畫畫──於是,像所有快樂的童話故事,「了然」長大後成了有名的畫家。
鄧志浩和孫成傑所扮演的兩位黑衣說書人,以跳進和跳出的串場手法同時操作「杖頭偶」(註)來表現「了然」的故事。劇中「了然」的頭部造型只見輪廓而缺乏五官,是導演刻意要賦予觀眾無盡的想像空間。至於老師父和貓這兩個角色,則以「撑竿偶」來表現(註)。兒童劇在處理時空場景的轉換方式與成人劇場的處理方法不同,特別不多用「暗場」等複雜的燈光打法,而是借兒童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聲音,像鬧鐘、公雞啼等來喩作日夜的更迭。在服裝與道具的製作上,本劇亦以中國風味爲主,線條儘量求簡單。這齣戲主要的寓意是在「親子的溝通」,盼能喚起家長們多聽聽孩子的想法;「貓」在劇中只是某種媒介,「家」是導火線,而「廟」則是歸宿。「了然」在家裡得不到媽媽的了解,去了廟裡又因爲想家而逃開──現代的孩子,迷失在這兩難之間,是不是也像另一樁的「孩童失蹤事件」呢?
註:「杖頭偶」約八十公分高,全身的關節運動靈活有如眞人,好似傀儡戲中的懸絲偶,操作時以偶的頭部及腿部二處作支點;而「撑竿偶」則是以胸前當作全身的支點。
特約報導|陳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