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六二年五月十一日的白宮音樂會由著名的小提琴家史坦演出。會後與甘迺迪寒喧。(Krieger出版公司 提供)
書介 書介

《白宮音樂選粹》 打開白宮主人的政治音樂盒

白宮音樂會的歷史,反映出歷屆美國總統不同的音樂品味。在音符的呈現之外,官場中的音樂在政治舞台上另有其驚人的工具價値。

白宮音樂會的歷史,反映出歷屆美國總統不同的音樂品味。在音符的呈現之外,官場中的音樂在政治舞台上另有其驚人的工具價値。

開放的社會當中,政治人物的公共決策和私人生活都可以成爲大眾議題。以民主著稱的美國,白宮主人的言行舉止更是無所逃於各種檢驗與傳播──連他們的音樂享受都在國家檔案裡記載留存,以供後人査考,甚至硏究整理出一些歸納或推論。

Musical Highlights from the White House(或可譯爲《白宮音樂選粹》)雖在一九九二年出版,不過卻是作者Elise K. Kirk將她一九八六年由芝加哥大學出版的另本著作改寫而成。那本Music at the White House: A History of American Spirit(《白宮的音樂:一段美國精神史》)並不在市面上廣泛流通,一九九二年春季我在紐約最大的舊書攤Strand尋獲此書,當下立即買入,做爲台北「總統府音樂會」的對照之用,也在讀過之後發現歷任美國總統本身、家人的音樂興趣與才華,並且也體會出音樂雖爲一門抽象藝術,卻在政治舞台上同樣有其驚人的工具價値。

《白宮音樂選粹》除了原書內容的精簡之外,也對雷根及布希的音樂會舉辦情況加以補述。一九九三年一月,民主黨籍的柯林頓在共和黨執政十二年後繼任總統,這位屬於戰後嬰兒潮一代的年輕領袖仍在對抗嚴重的經濟問題,但也曾略展小技,公開演奏薩克斯風,他是否將改變白宮的音樂型態,目前尙未明朗,但從他打破傳統利用綜藝節目進行電視競選的行徑看來,他應該有機會在白宮的音樂聚光燈下露臉。

白宮音樂會傳統的建立

每位白宮主人(及夫人)各有不同的品味,也面對不同的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環境,白宮音樂會累積的歷史也正是美國精神文明的某種反應。Kirk的分析從第二任美國總統亞當斯(John Adams)開始進入正題。一八〇〇年的一月時他遷入由霍邦(James Hoban)所設計的白宮,而隔年一月一日陸戰隊樂團爲新年酒會演出,揭開了白宮與音樂結緣近兩世紀的序幕,而他在當年三月四日就交棒給能拉小提琴的第三任總統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傳統已然建立。

南北戰爭時期,林肯受到局勢影響,對戰爭音樂或愛國歌曲更爲關注,但他本人卻是位歌劇的愛好者,在他任內就曾到劇院聽了十九次歌劇,他尤其喜歡古諾(Charles Gounod)《浮士德》(Faust)當中的〈士兵合唱〉。但林肯的音樂之愛卻也令他遇害,一八六五年四月十四日他去看《我們的美國表兄》,不幸遇刺身亡。

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時代(1901-9),白宮已成爲美國社交中心,音樂也從總統家人與好友的親密享受擴張到更大的層面,史坦威鋼琴(Steinway & Sons)進駐白宮也有助於音樂會的常規化,國際知名的音樂家,並開始在白宮出現。史坦威公司有時負責承辦音樂會,白宮支出音樂家的旅行費用,但無演出酬勞。而在大蕭條的慘澹歲月當中,不少音樂家寫信到白宮希望無酬演出,著眼於知名度的提昇,以便爭取其他商業演出機會。

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的藝術傾向有點好萊塢風格,但他也關心舞台劇、廣播與音樂的發展,他們夫婦更擔任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名譽贊助人,也促成了大都會歌劇演出的無線電轉播。這位「爐邊夜話」(Fireside Chats)的男主角顯然是運用大眾媒介進行政治理念和推展音樂藝術的高手。而他的夫人在白宮增添舞台道具與燈光設備,把舞蹈請進白宮演出,自然也加速了美國現代表演藝術的成長。杜魯門(Harry S. Truman)的音樂痴狂在歷任總統當中也佔有領先的排名,他在辦公室裡擺了一台鋼琴,音樂已是他工作壓力的紓解出口,跟女兒的四手聯彈更在一九五二年透過電視轉播,技驚全國,成爲佳話。

戰後的繁盛時期

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之後,美國進入戰後的一段全面繁盛時期,藝術也獲得民間大軍支援,加上創意勃興,顯得鮮活有力,但艾森豪儘管強調嚴肅音樂的重要性,鍾愛的卻是較爲通俗的音樂歌舞劇。

不過艾森豪任內通過「國家音樂評議會」(National Music Council)、「國家文化中心」兩項重要藝術法案,也爲甘迺迪(John F. Kennedy)的藝術政策打下初期的基礎。

甘迺廸這位哈佛畢業生在優渥的家庭背景中培養了對藝術文化的喜愛與敬重。他說:「我們有決心再度成長,美國的復興即將到來,而想像、勇氣與藝術創意爲我們指點迷津。」甘迺廸將藝術家的地位大幅提昇,指示「總統自由勳章」的頒贈對象擴及藝術家,可惜他與夫人賈桂琳的藝術藍圖剛剛規劃出,白宮也才建立其對美國文化的影響力之際,一九六三年他便遭槍擊,引起全球藝術界嘆惋。

詹森(Lyndon B. Johnson)繼任後延續甘迺廸的精神,公開宣稱「藝術是國家最珍貴的資產」,並且付諸行動。一九六五年立法通過設置「國家藝術人文基金」(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 and Humanities)便是一例,而他也爲了強化白宮與國會的關係,以音樂會型式在白宮草坪辦了一場「向國會致敬」(Salute to the Congress)活動。

這種內政手腕之外,本世紀以來的美國總統也常藉由白宮藝術演出活動來從事外交工作。美國做爲自由世界的老大哥,總統自然會向極權國家施力各種人權壓力,而這種遊戲以藝術之名爲之,也不易引來干涉內政的直接反彈。西班牙大提琴家卡薩爾斯(Pablo Casals)爲了抗議西班牙獨裁政權,在白宮含淚演出卡特蘭(Catalonia)民謠《白馬之歌》的控訴旣溫和又強烈,鋼琴家霍洛維茲(Vladimir Horowitz)和芭蕾舞星巴瑞希尼可夫(Mikhail Baryshnikov)的出現也令前蘇聯當局面上無光。

最近的幾位美國總統當中,尼克森(Richard Nixon)也有相當的音樂品味,並能彈奏鋼琴。他甚至曾表示自己有兩個願望仍待實施:在敎堂演奏管風琴和指揮管弦樂團演出。福特(Gerald R. Ford)相形之下就對音樂較爲生疏,任內的白宮音樂場合大多以流行和爵士音樂的夜總會方式交代。

卡特(Jimmy Carter)夫婦也在華府社交圈中,以音樂涵養著稱。他們兩人非常喜歡音樂,連排練都經常去聽,而不只是屆時出場當現成主人。他任內最明顯的外交成就當然是以色列和埃及的和談,在「大衛營協定」簽署之後,比金(Menachem Begin)總理和沙達特(Anwar Sadat)總統也在卡特安排下,欣賞了埃及古樂和以色列裔的小提琴家祖克曼(Pinchas Zukerman)和帕爾曼(Itzhak Perlman)的演出。

至於雷根(Ronald Regan)和他的妻子南茜兩人都出身影藝界,白宮音樂會的舞台因此除了屬於藝術家,也有一大片空間屬於他們倆。到了布希(George Bush),白宮男主人的光芒在這種場合被親和力更強的芭芭拉取代,而在經濟衰退的打擊中,白宮音樂會已無法呈現以往的榮耀。

在音符組合之外的意義

官場中的音樂本來就不只音符的組合而已,更有其他的象徵含義。它擔當國家儀典的社稷角色,也是公開社交的氣氛背景,而在文化上它更可能因爲國家領袖的偏好、選擇與示範,影響大多數人的音樂欣賞行爲,也有時主導某種創作風潮。

Kirk的描述以時間的縱軸爲寫作的基本架構,但在橫斷的社會文化背景之下,她也觀照了白宮音樂與外界環境的互動。樂迷看這本書可以知道許多音樂圈內人物的白宮經驗、硏究美國政治的人也能從這本書看到國家領袖接近人性的一面。而當台北總統府音樂會舉行屆滿兩年之際,這本書對李登輝先生的幕僚人員、文化界的觀察家來說,也會是極有參考價値的文獻。

 

文字|黃志全 中國時報文化記者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