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度來華的亞蘭,是當今管風琴界最響亮的名字。(主辦單位 提供)
音樂 演出評論/音樂

恢弘琴聲中的悵憾 瑪麗克蕾兒.亞蘭演奏會

在Grove音樂辭典中佔有相當篇幅的瑪麗克蕾兒.亞蘭,所灌錄的唱片不計其數,而她有關管風琴音樂的硏究著作更是影響深遠,此番僕僕風塵來台演出,受益的民衆卻是有限。

在Grove音樂辭典中佔有相當篇幅的瑪麗克蕾兒.亞蘭,所灌錄的唱片不計其數,而她有關管風琴音樂的硏究著作更是影響深遠,此番僕僕風塵來台演出,受益的民衆卻是有限。

瑪麗克蕾兒.亞蘭演奏會

11月6日

台北國家音樂廳

管風琴,西方譽爲「樂器之王」的樂器,在台灣卻顯然不受重視,甚至被人誤解成「電子琴」;其實,它在音樂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論年代,它的存在比起現今任何一項鍵盤樂器的出現都要早,而在古典、浪漫時期,諸如莫札特、貝多芬等都曾是敎堂或宮廷中的管風琴手,更遑論巴洛克時代的作曲家了。在台灣社會裡,管風琴因樂器昻貴、龐大及電子琴的誤導,更加上人們以爲那純然是敎會音樂而遭扭曲誤解。

法國管風琴第一夫人

儘管如此,主辦單位仍然邀請到了瑪麗克蕾兒.亞蘭(Marie-Claire Alain),令人叫好。亞蘭的地位可比六〇年代的Helmut Walcha,聲名正如日中天,而詮釋、彈奏的風格更是成熟穩健,曲目安排也相當完美。畢竟管風琴這樣龐大的樂器不該只是給人們帶來震懾驚嚇的印象,它其實也有溫柔婉約的一面。第一曲她選擇了法國巴洛克的作曲家克雷朗博(Louis-Nicolas Cleram-bault)的組曲,正如每個小曲上的標題,我們欣賞到了國家音樂廳裏Flentrop organ優美純淨的音色。曲短而音色變化多端,是精巧動人的音樂會「開胃」曲。不過亞蘭剛開始換音栓時有點忙亂,還好幾曲下來,已是熟而生巧了。究其實,每架管風琴的音栓組合是不盡相同的。亞蘭十一月二日到台灣,四天後演奏,要在短短四天之內把音栓位置弄得精準無誤是不容易的。但是若能在管風琴中加進預設鈕(preset piston),對演奏者而言將是福音。

第二曲布克斯特烏德(Buxtehude)的d小調觸技曲是亞蘭精典中的精典。她詮釋德國樂派作品一向淸麗流暢,而布氏的和聲、曲式更是如此。無怪乎,一九七六年時曾獲頒Buxtehude-Preis,以表揚她對布氏作品的貢獻。是晚Flentrop organ在大師的手裡、脚下展現了燦爛恢弘的特有音質。爾後巴哈聖詠前奏曲不急不徐的速度引領聽衆進入巴哈音樂殿堂,這三首耳熟能詳的聖詠前奏曲在亞蘭處理之下主題淸晰明亮,曲意高貴、愉悅。而前半場在巴哈e小調前奏與賦格中達到高潮。

法國音樂的宴饗

下半場則是法國音樂的宴饗。亞蘭是法國人,而她哥哥耶翰(Jeham Alain)也在現代法國管風琴史上佔有一席重要的地位。亞蘭女士就像鮮活的歷史,以法國人的思想方式直截地詮釋法國人的傳統音樂。

曲目依年代排列,先是法蘭克(César Franck)的a小調第三號聖詠。法蘭克是屬於浪漫樂派中保守的作曲家,他的曲式、和聲仍保有古典時期的特色。但在風琴史上,法蘭克的出現造成重大的變革。從此,法國管風琴音色偏向管弦樂的色彩,而且加進漸強音栓踏板(cre-scendo pedal)。這首曲子,速度上控制極好,漸強、漸弱音極爲細膩,兩個主題對比淸晰,將近曲末時脚鍵盤更有雙音的出現。亞蘭靈活地掌握每個音,情感自然而流暢,眞可謂已達爐火純靑的地步。第二曲維央(Louis Vierne)〈幻想曲集〉選曲,以及第三曲梅湘(Olivier Messiaen)的〈天庭之筵席〉,引領聽衆進入現代半音和聲的世界。一快一慢的曲目交替演奏,一點也不覺得嘈雜難耐,特別是〈天庭之筵席〉中céleste的音色,恍如自天而降的光輝,天使就悠遊在你我之間。當晚最後一曲是她去世多年的哥哥所遺留的曲子,全曲都默記在亞蘭的心中,雖然耶翰以二十九歲的年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陣亡,但他的精神在她的彈奏下盡緻淋漓地表達。安可曲則以十八世紀法國作曲家Balbas-tre的聖誕組曲作結束,在熱鬧活潑的曲意裡,亞蘭彷彿淡淡地在說「聖誕快樂」。

亞蘭女士的造訪是台灣管風琴史上的大事。其實她的知名度不亞於小征澤爾以及維也納愛樂,只可惜沒有專人採訪;至於她的演講,則宣傳得不夠,以致於聽衆稀少,更沒有講座(master class)的開設。她這次蜻蜓點水式的過境,我們沒有好好掌握住難能可貴的受敎機會,實是風琴界最大的損失。她說「明年不會來,但也許是後年。」希望能再有機會見到這位和藹謙卑的大師。

 

文字|曾麗君 紐約州立大學音樂碩士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