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愛樂就像這個城市一樣,帶著一點瘋狂似的意味,而令人對她備感親切。
洛杉磯愛樂管弦樂團
3月17、18日 19:30
國家音樂廳
一個管弦樂團的聲譽和演奏水準,即使到了二十世紀末期,仍不能否認與指揮家之間存在著很微妙的關係。但是一位世界知名的指揮家,也未必能夠完全掌握任何一個樂團的整體個性。因此一個傑出的樂團,或許應該說是他們的演奏水準非常平均,而且是經常維持在一定水平之上。
七○年代初期,在一次樂評家與美國唱片公司主管的聚會上,有人提出了一項遊戲,要在座的每一位列出自己心目中美國最好的十大樂團,並且必須把名次排列出來。結果,芝加哥、費城和克里夫蘭管弦樂團,不約而同的被列爲前三名;洛杉磯愛樂和匹茲堡、波士頓交響樂團則名次不一的出現在四至六名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紐約愛樂竟只在一張票選名單裡得到第十名,可見當時紐約愛樂並不是很受歡迎的團體。
當年洛杉磯愛樂能躋身十大,可能與音樂總監祖賓.梅塔(Zubin Mehta)息息相關。梅塔所帶領的醇厚的浪漫風格,幾乎是洛杉磯愛樂成績最爲輝煌的黃金歲月。三○年代克倫佩勒(Otto Klemperer)在指揮任內,曾一度把樂團推至高峰,但緊接著後來的接棒人卻使得樂團一陣混亂。孰是孰非,實在不得而知。然而,洛杉磯愛樂就像這個城市一樣,帶著一點瘋狂似的意味,而令人對其備感親切。
初由百萬富豪成立繼由市民拯救以續
洛杉磯愛樂成立於一九一九年,當時的洛杉磯是擁有三十五萬人口的寧靜都市,樂團則是由百萬富豪之子威廉.克拉克(William Andrews Clark)提供經費而成立的。克拉克本人是位業餘音樂家,經常贊助藝術活動演出。在二十世紀之前洛杉磯便有幾個管弦樂團,但一直不成氣候;直到克拉克出面,極力促成洛杉磯愛樂,成爲第一個財務完全獨立自主的樂團。
樂團成立之初團員共有九十四位,是當時洛杉磯編制最大的管弦樂團。首任指揮羅斯威爾(Walter H. Roth-well),在精心規劃的系列音樂活動中很快的打響樂團知名度。但是首度公演音樂會的表演場地並不適合大型管弦樂團,因而翌年他們便轉往另一個較大的音樂會堂,這個地方就是後來大家熟知的洛杉磯愛樂廳。
剛開始的表演雖然受歡迎,但是因爲克拉克的首次贊助資金爲一百萬美元,多少也惹來許多財大氣粗的口實。然而克拉克自己則認爲成立洛杉磯愛樂並不是炫耀財富,而是一種理想實現的具體方式。於是樂團在不虞財務的情形下,業務推展的極順利。接任羅斯威爾的指揮,如芬蘭籍的許尼佛格(Georg Schneevoigt)和羅金斯基(Artur Rod-zinski)等人,都延續了樂團的良好聲名。
一九三四年克拉克去世,樂團失去財務支援,顯得無所適從。在面臨即將解散的情形下,幸虧有許多熱心音樂的洛杉磯市民發起拯救樂團的行動,成立一個非營利的基金會,從各界籌募基金推動團務。此後,樂團即因此而成爲適應性極高的團體。
一九三三年接管樂團的指揮家克倫佩勒,以完全忠於原曲精神的方式帶領樂團,使得樂團成爲世界第一流的團體。然而不怎麼幸運的事,卻在一九三九年克倫佩勒因半身不遂無法繼續指揮之下發生了。在等待著克倫佩勒康復的過渡時期,樂團改採客席指揮,但成績並不理想;之後由於克倫佩勒不滿意美國官方作爲而重回歐洲,逼得樂團推出首席大提琴手華倫斯坦(Alfred Wallen-stein)擔任樂團總監。華倫斯坦得到的評語是:他是一位很好的樂師,卻是三流的指揮者。在許多樂評和記載中,總是以攻擊他當作最大的娛樂,更不用說樂團成員對他的不滿程度了。即使情形如此糟糕,華倫斯坦仍任職了十三年之久。
一九五六年至五九年間,荷蘭指揮家范.拜努(Eduard van Beinum)以謙沖儒雅的風範引領樂團走過一小段和平歲月。然而范.拜努不誇張的音樂形式,卻激不起美國人太大的興趣。在尙未讓大衆了解到音樂的珍貴本質之前,范.拜努卻突然於任內去世。樂團不得已再度改爲客席指揮制,並試著尋求繼任者。最後,樂團聘請了蕭提(Georg Solti)擔任指揮。可是沒多久,樂團未經蕭提的同意任命祖賓.梅塔擔任副指揮,蕭提憤而辭職。
接下來,梅塔遞補指揮之職。當時梅塔年輕有活力,但經驗不足。洛杉磯愛樂的命運卻意外地在這位年輕指揮家手中邁向坦途。從一九六二年到一九七八年間,梅塔積極行事,灌錄唱片不僅比過去多,樂團也多次至美國以外地區表演,並獲得極狂熱的回響。
一九七八年以後,朱里尼(Carlo Maria Giulini)接任指揮。大約在朱里尼之後,樂團以特約指揮家方式聘僱適當人選。如這次與樂團來台的指揮家沙隆納(Esa Pekka Salonen),正是近年與洛杉磯愛樂合作演出與錄音較頻繁的一位。
洛杉磯愛樂有一項傳統,那就是每年夏天都有露天音樂會。這一系列音樂會全部以好萊塢碗形劇場當作根據地。爲了配合時間與地點,曲目也以大衆化口味的通俗樂曲爲號召,因此樂團另外取名爲好萊塢碗形劇場管弦樂團(Holly-wood Bowl Orchestra)。這個傳統與波士頓交響樂團(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的夏季音樂會,以波士頓大衆管弦樂團(Boston Pop Orchestra)之名吸引年輕樂迷,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不同曲目的演出也會有不同的指揮家帶領。比如,目前好萊塢碗形劇場管弦樂團的指揮家是由約翰.莫塞里(John Mauceri)擔任。這個組合在過去三年間,先後灌錄了六張親和力極強的電影配樂與舞台劇《國王與我》等專輯。《國王與我》專輯在美國締造佳績,一九九三年底美國吿示牌Billboard雜誌年終排行上,橫跨古典、流行音樂榜首的正是這張專輯。
洛杉磯愛樂在歷任指揮的多樣才華中呈現出極亮麗的管弦樂合奏音色,相信這次來台演出,也將是樂迷繼去年維也納愛樂來台之後的另一次期待。
特約撰述|傅慶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