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抒情男高音彼德.許萊亞近年來也執棒指揮。(寶麗金唱片 提供)
焦點 焦點

許萊亞與《美麗的磨坊少女》

十月下旬,德國抒情男高音彼德.許萊亞將爲台灣的樂迷帶來《美麗的磨坊少女》;讓我們深切期待這位與費雪狄斯考齊名的藝術歌曲詮釋者,爲這微涼的秋日唱出浪漫詩人特有的哀愁。

十月下旬,德國抒情男高音彼德.許萊亞將爲台灣的樂迷帶來《美麗的磨坊少女》;讓我們深切期待這位與費雪狄斯考齊名的藝術歌曲詮釋者,爲這微涼的秋日唱出浪漫詩人特有的哀愁。

許萊亞與《美麗的磨坊少女》

10月24日 19:30

國家音樂廳

從台北過去的音樂會節目內容來看,聲樂方面比較偏重歌劇,藝術歌曲未受到其應得的重視。雖然我們有專業的歌唱家多年來一直苦心經營,推廣中外藝術歌曲,然而始終無法引起廣大的回響。一般聽衆的欣賞品味,還是停留在「大聲就是好,激情才夠味」的層次,而未能培養出欣賞聲樂領域中,更精緻的文化──對藝術歌曲的興趣,尤其是德國藝術歌曲,這種詩與音樂完美結合的聲樂精品。

完整唱出「磨坊少女」的美麗

這種情形也許會因爲德國抒情男高音彼德.許萊亞(Peter Schreier)的來臨而有突破性的改變。許萊亞是近年來能和費雪狄斯考(D. Fischer-Dieskau)齊名的少數幾位德國藝術歌曲的詮釋者。他將於十月廿四日晚在國家音樂廳演唱舒伯特的《美麗的磨坊少女》;整場音樂會只演唱一位作曲家的歌曲,在國內很少見,尤其是《美麗的磨坊少女》的完整演唱更是創舉。

許萊亞生於德東的麥生城(Meis-sen),自幼參加德勒斯登十字架合唱團,接受音樂訓練,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五九年在德勒斯登(Dresden)音樂院學習。十七歲時首次演唱巴哈《馬太受難曲》中的傳福音者(evangelist),一九六二年首次登上德勒斯登歌劇院擔任貝多芬歌劇《費黛里奧》(Fidelio)中的一個男高音小角色。一九六三年即受聘於柏林德國歌劇院,在此他奠定了未來國際演唱生涯的基礎。一九六六年以莫札特歌劇《魔笛》的男主角塔米諾(Tamino)在維也納歌劇院首演,次年以同一角色在薩爾茲堡演出。他在莫札特歌劇方面的成就使他成爲當時最好的莫札特男高音之一。從此他的足跡遍及紐約大都會(1967)、米蘭拉史卡拉(1968)、慕尼黑、漢堡、阿根廷的科倫等世界各大歌劇院。

三分之一指揮,三分之二演唱

許萊亞除了擅長演唱所有莫札特的男高音角色外,也是詮釋巴哈神劇的專家,他經常演唱巴哈的兩部鉅作《馬太受難曲》和《聖約翰受難曲》,近年來更拿起指揮棒,並受到極高的推崇。當人們問到他在指揮和演唱之間,如何找到平衡點時,他的答覆是:「首先,我是一位歌者,我把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指揮上,三分之二投入演唱。」近年來,許萊亞的演唱主要是獨唱會和音樂會的演出,對於歌劇演出他的看法是:「至於我的立場,我覺得一場歌劇的製作有太多人參與了;而在演唱的舞台上,我和我的伴奏在一起,我很淸楚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中。現在我把心都放在演唱和音樂演出上,我只有在像慕尼黑音樂節這樣的場合才會參與歌劇演出,因爲我知道在這種地方,音樂的水準還能有所維持;在其他地方,有太多都是一些瘋狂、不懂音樂的人在掌握一切,在那裡偉大的作品得不到任何尊重。然後在報紙上你所看到的東西盡是關於演出的報導,也許就只有一段是談到音樂方面的。」(1987年Gramophone訪問,摘自《古典音樂》創刊號,林霈譯文)

正統詮釋德國藝術歌曲

《美麗的磨坊少女》和《冬之旅》一樣是德國藝術歌曲中的經典名作,是一組共有廿首歌曲的聯篇歌曲(song cycle)。內容是敍述一位多愁善感的磨坊學徒對其師傅女兒的癡情,每首歌都是一首精緻的詩篇。舒伯特把詩的意境和主人翁的情懷用音樂做了最完美的處理,全曲充滿德國的田原風光,甜美的音樂中散放出浪漫時期詩人特有的哀愁。詩人穆勒(Wilhelm Müller 1794-1827)和舒伯特年歲相當,同樣早逝,兩人生前從未謀面。在德國文學史上,穆勒名不見經傳,却因爲舒伯特用他的詩作譜成《美麗的磨坊少女》和《冬之旅》而和舒伯特一起永垂不朽。

這是一組特別適合男高音演唱的歌曲,許萊亞聲音淸亮,深具彈性和活力,演唱此聯篇歌曲多年,再加上他的文化背景,我們將從他的演唱中聽到最正統的詮釋,同時也可以欣賞到德國抒情男高音的特色。在聽慣了拉丁男高音之後,許萊亞的演唱將讓我們感覺淸新,也將爲我們開啓另一扇欣賞之門。

 

文字|席慕德 聲樂家

志工真心話&答客問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