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台聲音與語言暴露了──渥克雖企圖精練江湖賣藝、歌舞秀場等常民文化,骨子裡卻完全是知識分子的思考邏輯。所謂常民文化只是其取材的對象,而感官的情色娛樂則是引起話題的外衣。
《査某喜劇II-你爲什麼不愛我》
9月23〜26日
誠品天母店
一九九四人間劇展浩浩蕩蕩地班師天母精華區,大張旗鼓地開鑼了!
好戲上演途中,一群人字形飛翔的雁鳥凌空掠過,雖不在舞台聚光燈照亮處,卻如垂天之焦點,讓觀衆的目光忍不住自舞台上的好戲移開,隨著雁群在夜空中劃下一道驚嘆的弧線。距離總是觸動人們進入思索,當目光再調回舞台時,觀衆自然要更仔細看一看想一想:誰爲什麼不愛誰?誰到底愛誰?誰給觀衆看的是誰?
開鑼戲──《査某喜劇II──你爲什麼不愛我?》/台灣渥克劇團演出。
渥克的氣味是走路/流浪、庸俗/智識、顚覆/形式、鹹濕/江湖、歡樂/曖昧、嘲弄/嚴肅、同性/異性、猥褻/偏激、精英/普羅、肥皂/非肥皂、潛心修練/虛張聲勢……種種意象的拼貼體,充滿了懸疑與混亂。
此拼貼體質充份表現在這齣名爲《你爲什麼不愛我?》的典型「渥克劇」裡──南南深愛實爲女體的保羅、最後讓南南生下女兒的是具性能力的流浪女Ichiko、矮子阿俊老依偎在女人的懷裡撒嬌……。
此劇主線流暢不浸淫、舞台靈活有層次,再加上種種極盡嘲諷之能事的笑點設計,帶給觀衆一個感官的夜晚。
可惜分場瑣碎,調度僵硬,拖延節奏。舞台的條件不同於電影,蒙太奇式的意象拼貼對演員和導演都是高難度考驗。因舞台被動地裸露在觀衆前,焦點需燈光輔助(野台的燈光效果不佳),節奏需賴演員的行動力及導演的安排,否則拼貼出來的只是一張蜻蜓點水式的破碎的臉。
聲音本是舞台演員功力的考驗,傳統野台演員習慣用力講話,即使後來有了麥克風,習慣未變。渥克演的是三十年前跑江湖的戲,卻沒注意「聲音」問題,演員音量小、咬字不淸、唸詞呑字,是本劇最大的遺憾。另外大學生式的語言與俚俗的秀場格格不入,雖可理直氣壯地辯稱:小劇場的特色就是實驗,三十年前的戲不一定講那一種語言。但語言一向是庶民文化的精髓,若跳過,無寧失去了五、六〇年代庶民的特色。
野台聲音與語言暴露了──渥克雖企圖精練江湖賣藝、歌舞秀場等常民文化,骨子裡卻完全是知識分子的思考邏輯。所謂常民文化只是其取材的對象,而感官的情色娛樂則是引起話題的外衣。因此滾球、吐火等特技爲何牽強地出現在劇中?已一目了然。所謂「在小衆精英與大衆普羅之間相互滲透取得平衡」,顯然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若九〇年代的靑年男女只能扮演種種「肥皀」樣子,足可惹人發笑,卻很難觸動觀衆的心。
人間劇展熱鬧辦桌,出現了一向地處邊緣的小劇場少見的媒體強勢(首演時有一群踩高蹺的年輕人,在場外散發「小劇場,你在那裡?」的傳單,抗議具拓荒精神的小劇場被主流媒體收編)。愛護小劇場的觀衆則不論小劇場的定位如何,仍稟持一向支持關懷的態度,老遠趕到天母看戲。疑問的是主辦單位若眞意圖助挹小劇場的發展,理應降低票價鼓勵更多的觀衆來看戲,況且在台灣,野台看戲一向是免費的。不料野台設備書店後花園收費卻比室內場地還貴!難怪觀衆會質疑主辦單位的立場了。
文字|吳非 劇場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