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店主吳中煒的理念,使得「甜蜜蜜」成爲一個改變消費從屬關係的開放空間。(莊子豪 攝)
戲劇 演出評論/戲劇/小劇場甜蜜蜜

甜入心底,滋味黏蜜? 關於「甜蜜蜜」的角色扮演與媒體之間的一些問號

對於到過「甜蜜蜜」的人們來說,最爲人津津樂道的總是店主吳中煒迷離、模糊又多變的身份。我們都知道他是老闆;同時也是一位藝術家,當你來到這裡,他時而加入你與友人閒情談話的行列;時而與你激盪任何不拘形式的創作想法;時而提供場地讓人表演亂現;甚至偶也參與你發表作品中的發展或演出。這樣一個多重角色的扮演與經營理念,不僅改變了一般同類店家、顧客、老闆之間消費的從屬關係,更使得這個封閉的室內突變成一個不折不扣的開放場地(空間),可供任何人任意進出、走動、踐踏或完成一件什麼(劇場、裝置、錄像、地下樂團等的呈現與發表)。

依循如此不確定、不固定,可以任意變換的自由法則,和一九九三年十月一齣在此地發表的《隆鼻失敗的丫丫作品1號》(魏瑛娟編導)散發迷人氣味的獨角演出概念,由經常來此的一些友人與吳中煒夫婦於是發展出一個名爲《壹月,小劇場在甜蜜蜜》(此爲吳中煒定名,新聞資料則定名爲《物以類聚》,實則沒有確定的總名)的展演活動,把五花八門的各類演出來一次大鍋炒,使得向來已常爲媒體追蹤報導的「甜蜜蜜」頓時又成爲新聞寵兒,除了十六齣、二十五場(原本排定,後因各自不同的考慮,部分節目取消或加演)的浩大排場引人側目,演出宣傳單上標示的「看戲注意事項」也具噱頭,諸如「表演前後或表演中,請大聲喧嘩,歡迎上前獻花、獻吻、獻唱、獻身」等條文,皆顯示「甜蜜蜜」無限寬廣包容的性格,以及能夠敎媒體關注且具話題性的異常氣質。所以,「甜蜜蜜」能在媒體上頻頻出現也就不足爲奇了。

隨著活動的展開、進行,吳中煒從活動的主辦,又跳換成媒體的受訪者在媒體上發言,漸進地開始持續扮演不同的角色;參與策劃的人,有的同時身兼創作者與觀衆,立刻也成爲媒體的受訪對象發表聲明。衆多參與創作的人(包括後來退出活動的創作者)、以劇場觀察論述者出現的,當然也依此途徑不斷扮演各種角色(作者/觀衆/觀察論述者→媒體受訪對象),甚至在作品衍生而出的暴力事件中,觀衆成爲事件引發者,再成爲媒體的受訪者。於是,所有的角色扮演皆朝向媒體的運作關係中發展。

那麼,媒體對於「甜蜜蜜」此次活動的介入是否具有某種強烈的主導性?繁複的角色扮演是否終究得以受訪者的姿態被媒體操控?參與者是否自覺到能與媒體建立何種關係,並立足於媒體上發言?

然而在大大小小的相關報導篇幅與後續的討論中,媒體卻也只呈現淺顯而吸引觀衆有賣點的文字,或整個綜合的現象談,作品本身所能反應的各種面向都淹沒在這些荒蕪的聲浪中,難道這又再度印證了「甜蜜蜜」一直以來所特有的乖張詭辯的屬性?如此,要在媒體上發表此篇文字,如果只是用來表露筆者在角色扮演上所能多扮演的另一個角色,或吐露筆者與媒體建立的某種關係的話,倒寧可談談「甜蜜蜜」這次活動中一些精彩無比的作品。

 

文字|吳俊輝 河左岸劇團團員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