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Shaping Forces in Music(陳樹熙 提供)
音樂曲式 入門/音樂曲式之十

善、美、眞的藝術創作

有志一窺音樂堂奧的讀者需具備堅持的毅力、幸運的機緣及洞察的慧根,藝術之道是無止境的,唯有誠與無私才可臻於善境,體會藝術作品之美與至眞。

有志一窺音樂堂奧的讀者需具備堅持的毅力、幸運的機緣及洞察的慧根,藝術之道是無止境的,唯有誠與無私才可臻於善境,體會藝術作品之美與至眞。

由於音樂是由抽象的聲音組合而成(除了歌劇或芭蕾之外,假如您喜歡「看」演奏的話或許也在例外之列),所以除了它所帶給我們感情上的主觀衝擊外,作品本身所包含的一切技術細節及其時代性美學、社會學、哲學及藝術思潮皆可輔佐我們從客觀的角度,以較理想化的全面性觀點深入作品核心,瞭解其獨特性,在賞心悅目之餘從而提昇我們對古往今來困擾全人類的中心課題──「生存」的認知,從藝術中體會出生命的本質。但很不幸地,大多數坊間的書籍並不能提供這類的指引,而且有關音樂技術方面的知識,似乎變成了學院的專利,被劃定爲一系列生硬的課程──「和聲學」、「對位法」、「曲式學」等等,一再以塡鴨的方式敎授給人們,這些課程不要說門外漢受不了,甚至有時連音樂系學生也都茫茫不知所以然,對他們的困擾,往往還多過於助益。由於文章篇幅實在有限,故而筆者在這一系列有關「曲式」的短篇文章中最後一篇裡將試著爲讀者勾勒出一個學程,並推薦幾本有用的參考書供讀者日後自行參考閱讀。

曲式分析三要素—和聲學、對位法、曲式學

由於曲式分析牽涉到三方面的知識,一是和聲學,二是對位法,三是曲式學。大多數談論和聲學的書不外乎是在談和弦名稱,及連接的一般規則及數字低音的寫作,這對於瞭解巴洛克音樂有所幫助,但是對古典樂派以後的音樂則幫助有限,其實關於旋律配和聲(或就數字低音上寫作完整旋律),和聲分析(分析和弦進行)才是最重要且最能瞭解和聲與旋律、和聲與曲式之間關聯的知識,却是書籍最少最乏人講授的科目。原因不外乎分析結果易流於爭論,不易寫成具有權威性的敎科書,而且旋律與和聲之間的配合不涉及對錯,只牽涉好或不好、美或不美,這更是書上敎不了的,唯有讀者自行去分析一些各家的例子,運用比較、改寫,臨摹等方法去心領神會,如此才可能體會其中奧妙。這決不是白紙黑字所能傳授的,唯有親身創作才能體會創作;這是門手藝而不是學問,全賴身體力行。在和聲學敎科書方面,坊間書籍不少,但是多半過份詳細,學究有餘洞見不足,讀者若有興趣不妨找一本薄一點的入門,然後再去找一本厚一點的便可,但需牢記於心的是,這些書中所記載的皆大都是觀察後歸納出之通則,不是眞理,不要死死抱持一家之言,用之以攻伐該派所不能包括之外在現象與它派學說,否則世上老早就有無窮的「正確」作曲家了。

在對位法方面,一般都從十六世紀的對位法入手,因爲這時期的對位法較少牽涉和弦連接的問題,將重點集中在多聲部旋律寫作時線條搭配呼應,聲部秩序感等純複線條寫作技術上,然後在精通這時期的風格後(仍需要動筆試寫)才克音樂,以及混合主音與複音音樂原則的古典樂派,再來就是一些將和弦化爲線條或純線條考量(長短線條交錯搭配的聲部寫作法)的近代音樂。在入門方面,Qxfo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由R.O. Morris所著的Gontrapunctal Technique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是一本旣簡明又可微言大義的敎科書,以此做爲出發點再配合多分析自可慢慢掌握此門藝術之神髓。

參考書籍

在曲式方面少看分類定義式的學術書,因爲容易造成名詞定義上徒勞無益之爭論,多分析實例才是正途。在參考書籍方面,Ernst Toch的The Shap-ing Forces in Music (Dover)、Dou-glass M. Grecn的Form in Tonal Music, An Introduction to Analysis(Holt, Rinehart and Vinston, Inc.)、Arnold Schönberg的Funda-mentals of Musical Composition(Faber & Faber)以及Charles Rosen的The Classical Style及Sonata Forms(Norton)皆是各具功能及洞見的一流著作,値得詳加細讀,而筆者在此謹祝各位有志一窺音樂堂奧的讀者有堅持的毅力和幸運的機緣及洞察的慧根;藝術之道是無止境的,唯有誠與無私才可臻於善境,體會藝術作品之美與至眞。

 

文字|陳樹熙 作曲家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