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蓮奇美村在九〇年,參加了國家劇院主辦的第一屆原住民族樂舞系列的演出。(鄭志偉 攝)
台灣行脚 系列專題/台灣行脚/花蓮

平和下潛藏的文化爆發力

舊名「洄瀾」的花蓮,不管是在風景、物產乃至於住民的品質上,都有非常豐厚的基礎。她在人文環境上所散發出的吸引力,在近年來,受到許多追求心靈淨土人士的密切注意。未來,這塊大磁場能「發酵」出什麼「不一樣的東西」,令人期待。

舊名「洄瀾」的花蓮,不管是在風景、物產乃至於住民的品質上,都有非常豐厚的基礎。她在人文環境上所散發出的吸引力,在近年來,受到許多追求心靈淨土人士的密切注意。未來,這塊大磁場能「發酵」出什麼「不一樣的東西」,令人期待。

族群平衡、省籍平衡

和台灣其它縣市相比,位處於崇山峻嶺背後的花蓮,很早就移入了不同族群、不同省籍的住民。原住民部分,阿美、泰雅及布農族人在花東縱谷內早已生根。

而漢人在步入花蓮之後,客家人、閩南人、乃至於政府自大陸播遷來台後的大批榮民,由於早期開發蘇花公路之需,其中有許多人也在此落戶。

花蓮人在現今十分流行的「族群平衡」、「省籍平衡」口號中是不需要太多爭辯就可以拍胸脯的說:「我們早就開始在平衡了。」

由於漢人將水田耕作傳授給原住民,而另一方面,漢人也要與原住民爲善,以便他們融入多山、多水的花蓮地區。各省籍、族群的「花蓮人」在花蓮大抵都能相安無事。

比較嚴重的問題是:原住民的語言由於台灣早期政策的限制,這些代表特殊文化、思想的原住民母語普及率正在逐漸降低當中。

但是,具有廣闊山地和豐富自然資源的花蓮,畢竟比起其它縣市有更大氣度的包容潛能。這些年,原住民主辦的豐年祭一年比一年盛大,似乎也象徵著他們族人積極的想團結起部落中人的信心與士氣。

表演藝術活動偏重音樂創作

花蓮最重要的表演場地要算是花蓮縣立文化中心。位於花蓮港附近的文化中心,除了擁有現代化的劇場設施,可供各類型的演出使用以外;文化中心外的廣場也經常被用來做戶外演出的場地。

花蓮縣立文化中心以外,花蓮女中大禮堂也時常被各演出團體視爲到花蓮巡迴演出的一站。

文化中心除了有合唱團以外,去年也開始注意到兒童戲劇演出的可能,而在中心設立了「兒童劇團」。未來,劇團的發展有變成培養成人劇團「先修班」的可能。

民間藝文活動當中最受歡迎的組織是合唱團,幾乎花蓮各區都有自行組成的合唱團。其中自娛、聯誼的成分十分濃。

目前爲止,花蓮最多的藝術工作人員大多從事文字及景觀藝術上的創作。至於表演藝術活動部分,今年已高齡七十六歲的郭子究曾經寫下二十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如〈回憶〉、〈花蓮舞曲〉等。九〇年,北京兒童合唱團還發行了一卷以他的合唱作品爲主的錄音帶《回憶》。

與郭子究同爲樂壇長靑樹的還有林道生,作品包括以山地民謠爲基礎的《花蓮港》、《吳鳳》等,及淸唱劇《辛亥頌》、《緹縈》、《金門行》等。

豐厚的原住民樂舞

原住民的樂舞,一直是台灣「傳統」表演藝術的瑰寶。通常,樂舞都隨著部落中的祭儀而發生。

泰雅和布農族的樂舞各有特色。布農族的五部連聲合唱,一直是許多人類學者爲傲的。

花蓮最常被提到的原住民是人口分佈最廣的阿美族。而阿美族的祭儀,除了成人禮、捕魚祭等儀式外,每年在七、八月稻米收成後所舉行的豐年祭,大多十分歡迎外人參加。因此之故,阿美族的豐年祭樂舞,也就成了花蓮「文化輸出」的另一項寶藏。

近年來,雖然觀光事業的發達已漸漸地使部分豐年祭染上商業、與平地化的色彩。但是,阿美族的社會階層分類淸楚,從他們樂舞表演者的服飾、舞步就可以看出其間差異。樂舞不僅是歡慶時的娛樂,更是社會文化的表徵,因此各原住民族在祭儀、和樂舞的承傳上,十分値得我們關心。

美麗而乾淨的人文環境

十九世紀初,當移民入花蓮開墾的漢人,看到花蓮溪水奔注入海的壯觀畫面時,「洄瀾」這個美麗的名字就成了花蓮的另一個別名。

擁有「洄瀾」這樣一個集聲音與形象於一體的生動舊名的花蓮。她在秀麗的山水以外,同時也培養了許多因著美麗、乾淨的土地而茁壯的人文環境。

雖然有人說:颱風、地震和大理石是花蓮的三大天然特產。但是,花蓮風景的優美、人民的和善卻又不斷的吸引著許多尋找心靈淨土的人們前來旅遊或定居。

慈濟功德會由證嚴法師蓽路藍縷地開創出今天局面的故事,一直爲花蓮人及國人們所津津樂道。

鹽寮海邊,一群追尋心靈淨土的人們在海邊築起「淨土」的園地。區紀復帶領著他們奉行起注意心靈、物質環保的概念。並且,同時在生活上眞正去實踐。

已逝作家王禎和、詩人兼評論家楊牧、醫生作家陳克華及王浩威……等人都曾以他們生長的花蓮入文。花蓮的秀麗與純樸在近年來,的確吸引了許多尋找同樣氣質的文化人前來一探究竟。

在花蓮地區開設兒童繪畫及音樂課程多年,並且準備在未來成立兒童及成人劇團的「巴魯巴敎室」主持人張文渝說得好:「花蓮是個安靜、美麗的地方,她現在所能提供的人文上的養分,很可能會讓居住、或來此拜訪的人,在他們未來生活上、藝術上的創作,發酵出非常不同於『台北』的東西!」

持續散發出迷人的芬芳

的確,花蓮是不同於台北的。她優良的生活環境和平和的住民,是生長在大都市的人們所難以企及的。

在文學上,我們已經看到了許多「花蓮人」的漂亮成績單。近年來,從事繪畫、景觀藝術的藝術工作者也逐漸注意到「往花蓮前進」的可能性與花蓮所能提供的助益。

在表演藝術部分,原住民族的樂舞,幾百年來已持續的在花蓮散發出迷人的芬芳。

平和,是花蓮給人的印象,但是當它發揮磁力吸引文人、藝術家前來,在這片土地上翻耗、創作時,或許未來將開發出沈靜外表下潛藏的驚人文化爆發力出來。且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本刊編輯 李立亨)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紀念大師-張岫雲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