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澤藩水彩畫作《城隍廟前飮食攤》,繪出新竹地方常民生活風貌。(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提供)
台灣行脚 系列專題/台灣行脚/新竹

科學新竹出文化好筍

在尖端科技和常民生活之間,新竹露出文化的好筍,淸大、交大、市立文化中心所舉辦的各種類型的藝術活動,持續在為新竹地方文化積累著素質與能量。

在尖端科技和常民生活之間,新竹露出文化的好筍,淸大、交大、市立文化中心所舉辦的各種類型的藝術活動,持續在為新竹地方文化積累著素質與能量。

新竹,素來以風、以米粉、以貢丸叫響名號的城市,自從科學園區選在這塊福田上生根發皇之後,「科技之城」立刻成為冠上之冠、傲岸無匹的名號了。當然,新竹市民並沒有變成機器人,秋冬時節,頭髮依然被朔風掀開,灌進砂粒,米粉也吃到蔬菜、芋頭的新口味了。而在最尖端的科技和最基層的常民生活之間,持續有人在思量著精緻文化之必要,塡充著精緻文化的質與量。

雖然風大,新竹可不是塊野地。大淸皇朝時代,新竹是台灣北部政經文化重鎭淡水廳的所在地,至今屹立存證的東城門迎曦樓下即有勒石碑記。日治到台灣光復初期,新竹高中所締造的榮耀,更譽為新竹的表徵。在其時,考上新竹高中等於考上台大,學生常會被問到:「你要上台大哪個系?」比百歲的台大醫院還要高齡的省立新竹醫院,過往就一直是竹中曁台大校友或竹中曁日本醫科大學校友的天下。此外,新竹高中合唱團早期恆佔全省比賽的鰲頭,曾經連續九年嬋聯冠軍(第十年據稱是被設計的得第二),而新竹高中管弦樂團也是一支可與媲美的隊伍。美術方面,卓然有成的畫家李澤藩,在西畫引進初期,油畫最領風騷的年代,他以水彩畫獨樹一幟,其後創設新竹美術協會,影響深遠。

淸大禮堂帶動音樂風氣

延續新竹人文華盛的前景,七〇年代當淸華大學大禮堂落成(1973年)之後,帶來一段精緻表演藝術的風光時期。在這之前主要的表演場地是新竹縣政府(現為市政府)綜合大禮堂以及體育館,舞蹈比賽、合唱比賽,或遊藝性、公益性的活動式表演,都在這裡舉行。在新竹人心目中,擁有一千五百座、具備演出所需內裝設備的淸華大禮堂是「第一個正式的、有表演藝術氣氛的空間」,雲門舞集是首先登上這座舞台,為新竹民衆帶來現代舞展演的團體。此後,劉遠中敎授夫婦以其對國內外音樂演奏家、團體的熟諳與關係(據悉劉太太與音樂家李淑德是親戚),在他們積極推動與促成之下,淸大禮堂音樂節目演出的質與量,在北部地區稱得上數一數二(台北主要表演場地國父紀念館大會堂於1972年落成啓用),音樂方面的集訓活動也多數選在淸大禮堂舉行。可以說淸大禮堂在啓用前幾年,新竹地方彌漫著一股濃郁的音樂氣息,帶動音樂風氣,遺緖影響到後來新竹師院音樂系造就不少聲樂人才。在新竹人的心目中,音樂被看成是一種傳統,就表演藝術類型而言,音樂在新竹也是長居引領地位(戲劇和舞蹈可以說是晚近這幾年起步奠基的),這不無淸華乃至新竹高中的前輩們耽愛音樂的藝韻流風所被。

交大中正堂節目多樣化

一九八一年交通大學近一千七百座的中正堂落成啓用,原為一般性大型集會場所,舞台縱深、面寬都大過淸華禮堂舞台的尺寸。越二年,加裝燈光、音效、吊具等設備,完成為可支應大型演出的表演場地。雲門舞集每年有一至二次在交大演出,表演工作坊的戲劇、省交大編制交響樂等等,平均每年有二十餘外來團體的展演,加上交大校內自辦的活動、校際KTV歌唱大賽(主要是交大、淸華、新竹師院、中華工學院),使用率維持在穩定的頻繁度。觀衆不限於新竹當地,一些宣傳做得大的節目,往往招徠桃竹苗一帶的觀衆,滿滿一堂坐無虛席,去年大陸來的雜耍團在交大中正堂表演就是這般盛況,今年六月間,一場由美國華人組成的交響樂團演出(不售票),也是大爆滿,雲門每年在交大的演出也都能賣到八成座。當紅的歌星如周華健等亦在此舉辦大型演唱會,據稱,創下票房紀錄的是張淸芳,開始賣票的第一天二十分鐘內,一千七百張門票全部售罄。

交大課外活動組林主任表示:學校方面是以大學城的理念,提供校園扮演一個小社會的功能,以與地方民衆的生活結合,中正堂就是一個開放性場所,基本上對表演及活動類型不設限,希望能創造廣幅的觀衆群和提供多樣的選擇。

市立文化中心大器晚成

扮演社會藝文功能的龍頭,理應是市府文化中心當仁不讓的職份,新竹地方在七〇、八〇年代則幾乎全倚重於淸大、交大表演場地。一九七九年起當各地縣市文化中心雨後春筍般的一一拔地崛起時,新竹市文化中心(原為縣文化中心,在1982年新竹縣市分家之後,納編為市文化中心,縣政府則另於竹北興建新竹縣文化中心)於起步興建工程即已落後其它縣市,繼而建築物完成之後,又因種種問題不能立即啓用,到今年十月卅一日該中心滿九周年,但這是從建物落成年算起,還是從啓用年算起,目前在職的工作人員也弄不淸楚。以現在三、四十歲的新竹市民回憶,文化中心啓用後頭些年,民衆甚少利用,主要是地點略偏,周遭差不多還是空野之地,靜態展覽部分吸引不了人前去。唯一可做為表演舞台的禮堂,容座三到四百,但因舞台挑高不夠,設備不周,只能應付小型演出,獨奏、相聲說唱、布偶劇等,大型演出則需借用淸華、交大禮堂。大概最初幾年實際比較有用的是圖書館部分,活動方面也要到現任洪主任上任後才見活絡地展開、眞正地動起來。

半年前即需預排檔期的梅苑、竹軒展覽廳,各種藝術類型的展出接續不斷,每換一檔,工作人員得利用周一周二早上休館時或展期前一晚上佈展。今年初,以發揚新竹傳統工業玻璃製品、藝品為題旨而廣邀國際精品的高水準玻璃藝術展覽,吸引了全省的觀展人潮絡繹於途,不絕如縷,一直到七、八月間,玻璃藝品仍是一到文化中心大門首先招眼看到的展品。

禮堂中的室內演出,除了外來團體的展演,文化中心所培訓的七個市立團隊:相聲二團(成人及小朋友)、豎笛、國樂、混聲合唱、薔薇媽媽合唱、兒童合唱團等,每年都有演出。對於這些團隊,文化中心提供經費、場地以培訓為業餘而具有專業水準的自主團隊為重,除了配合文化中心的表演及活動外,各團完全有自主發展性,如主動接洽演出、參加比賽、爭取贊助或財團,科學園區內每有外賓光臨,也會邀請這些團隊表演娛賓。其中最有成就的是市立混聲合唱團,由於團員均具聲樂基礎,成立四年來,已三年獲台灣區音樂比賽優等第二名,今年則勇奪冠軍,並於六、七月間代表亞洲地區參加「澳洲雪梨國際合唱節」,演出台灣民謠和藝術歌曲。在出國之前,該團與省交在台中中興堂及台北國家音樂廳合作演出省交甄選合唱曲的優勝作品,練唱及演出都可謂極度頻繁。合唱幾乎是代表新竹的榮譽之音了,從新竹高中以來就蘊育了肥沃的資源與養份。

文化夜市場面熱鬧

去年起開辦的文化夜市及社區露天音樂會則是文化中心親民活動的另一波潮。由於新竹風大,戶外活動宜在夏季的三個月間舉行,一入秋,才是九月底十月初的當兒,大風就能拔起棚柱、掀翻帳棚,去年工作人員就已經驗到即使棚架都綁上石頭,仍然風到棚翻,七手八脚、手忙脚亂都對付不了。今年的戶外活動在端午節時即拉開熱身序幕,新竹三十幾個社區的媽媽們拉出圍場的長陣,忙著包粽子,場地中央有相聲有土風舞有民俗展演。有媽媽在場,大約就有全家光臨,場面相當於集體家庭日。末了,粽子從大火爐中提出,水滴滴熱騰騰的吃在口裡,竟然全國各省口味都有,實在窩心又可口。文化夜市從七月起安排在每個周末(六)的晚上於文化中心前廣場舉行,現場結合音樂演奏、人像素描、剪影、玻璃製品示做等多面相的活動項目和露天咖啡座的抒情氣氛,吸引衆多市民參與,場面熱鬧,彷彿現代《淸民上河圖》的一隅。

對於社區露天音樂會,文化中心居於撒種扎根的理念,退居幕後協辦,提供經費及義工支援給社區活動的負責人來策畫承辦展演項目,通常有家庭成員合作的音樂表演,或社團演出,同時並設計親子性活動及書展。

囿於硬體設施的侷限,文化中心早有慧心,八年前即在館旁興建一座希望足以因應戲劇、舞蹈、音樂各類型表演的理想空間。可惜美意多磨,迄今這座演藝廳仍然在工程中,雖然預期明年底可完成啓用,但是,理想打了折扣,由於設計不周,道具難以進出、上下,戲劇、舞蹈類演出顯然要受限了,音樂節目仍然佔到優勢,成為這座備受期待的演藝廳的主要表演種類。

聽古典樂要到交大演藝廳

晚於文化中心演藝廳,卻比之早完成啓用(1991年)的交大藝術與傳播中心附設的演藝廳,成為九〇年代新竹市民引以為傲的精緻而專業的表演場地。據一些在此演出過的音樂家、劇場人士表示,離開台北都會國家級的表演廳,要屬交大演藝廳最為理想。這是一個容納三百五十觀衆的空間,主舞台寬十二米、高八米、深九米半,具舞台昇降設備,灯光、音響採電腦自動控制,適合中小型音樂會、戲劇及舞蹈節目演出。

以鋼琴演奏博士回國任敎於交大並担任藝術傳播中心副主任的辛幸純老師表示,該中心的活動主要配合應用藝術研究所的敎學,以敎授及研究生們的作品發表為主,然而由於每學期有一筆固定經費支應,可透過敎授們的影響力邀請國內外知名音樂家演出。是以,從近三年的演出節目單可看出,差不多在學期中的每個星期都有專業音樂會的展演:三重奏、鋼琴獨奏、長笛、聲樂獨唱、鋼琴與小提琴的對話、六人樂集(演出以蒲朗克為代表人物的六種不同樂器組合的樂曲)、中提琴、弦樂四重奏、大提琴、豎笛、吉他室內樂、雙鋼琴、鋼琴即興、單簧管四重奏、林谷芳與忘樂小集的國樂等等,可以想見自演藝廳啓用以來,新竹民衆在音響效果佳的精緻空間中聆賞了多少種器樂、器樂組合及各種室內樂的演奏,蕭邦大賽得主琵希特、傅聰與藤田梓,聲樂敎授吳文修,東吳大學黃維明敎授及法國小提琴家蒲利葉、美國小提琴家巴斯威等都在演藝廳演出過。不唯音樂,詩歌朗誦、游好彥舞展、台北芭蕾舞團、臨界點劇象錄及果陀劇場的演出都甚受歡迎,博得口譽。

據辛幸純老師表示,交大應藝所在敎學上走古典樂派路綫,基本理念是藉由現代科技如運用電腦等來輔助研究古典音樂,所以演藝廳的演出也以古典音樂為主要表演型類。其次,雖然不售票,但在秉持敎育性的推廣宗旨下,節目設計並不流於迎合大衆口味,反而是苦心孤詣地以豐富精神內涵的樂曲與高品質的演出,來引導提昇觀衆的藝術涵養。

允為可惜的是,同時設置的實驗劇場和戶外劇場,卻在缺乏人力運作下沒有善盡其用,形同閑置。實驗劇場有寬敞的表演空間,配備專業劇場及攝影棚用灯光,有固定席位約一百座及活動看台三組,目前只是作為學生社團的排練場地。戶外劇場有小型舞台,石階梯可容衆百餘人,未曾使用。

淸大人社院富表演機趣

淸華大學人社院建築內,也有幾個這般日日等君不假數年的表演空間。這座由知名建築師李祖原設計的建築,處處巧思,機趣無窮。

一進大門,對面軒昻的圖書館門楣立刻讓人心領神會:你正置身在一個不算小的、感覺開放高敞的堂間;立刻,你會不由自主的仰起頭,往上轉着看,直到失去平衡。玉米田劇場的邱娟娟可不這樣,她先看地板,跳舞似的滑步轉一圈說:「你看,這裡可以演戲的,玉米田在這裡演過。」然後,雙手引導著頭往上仰指:「觀衆就站在一層一層的迴廊往下看表演。」她說話的回聲,隱隱約約地,為這個空間敷上一層童話的感覺。走到圖書館旁的內側,一個相當於雙線道寬的階梯,帶出二樓筆直、亮敞的長廊和長廊盡頭的圓形洞門,光和綫條和水泥原胚似的表面(據說是經費用光,不濟修面了),給人一份視覺的感動。果眞,有藝術家為此觸動了,蕭麗虹的泥塑作品曾經拾級而上,隔階一尊地佈展到長廊。這長廊太適合展雕塑品了,在一層一層迴廊之上的天棚,是採放自然光源的透明板。蕭麗虹並不讓她的泥塑品像站在博物館裡的靜物,結束時,一尊一尊由梯而上而平步長廊,最後穿過圓洞門,在戶外天地之間銷毀!泥塑無心、長廊無血,但在這個行動中都成為宇宙間生生不息、循環不止的生命體。

劇場的天方夜譚

然而,人社院內的三個劇場卻在等待復等待的狀態中。中庭露天劇場是個頗有氣氛的空間,草皮、花木錯植其間,除了階梯座外,旁邊L型的空中走廊也是凭欄佇足的觀賞點。室內穿堂轉彎的位置,有一個小型的開放劇場空間,一個圓形舞台,背牆三面環壁上的垂藤有如臨池垂楊,使這個小小的角落給人一種靈便的、可隨機創發什麼的感覺。沒有,它一直安靜。

當初極力爭取、精心規劃建蓋的人社院劇場,目前是個有殼缺內裝、無人力運作不能開張的專業劇場空間。邱娟娟進去過,據形容:舞台挑高夠高,後台較窄,側台一點點,沒有化粧室,容座約二百人。經年累月了,劇場成為一件未完成作品,其中曲折、種種莫可奈何,也將近成為「天方夜譚」了。此外,淸大體育館內有一間相當專業標準的舞蹈敎室,在新竹大概找不到第二,學生在這裡練習交際舞,顯然大材小用了,近來才有借給專業舞團作專業敎學。

竹塹文化公園誕生了

客觀條件雖然鬱卒窒息,以理工名重的淸大校園卻不致煽不起藝術的風韻。成立八年了的藝術中心正是關鍵。接續前二任所累積的基礎,現任藝術中心主任彭明輝老師讓「藝術中心出走了」,不是歇業,而是開創了層面更廣而意義深遠的活動。接事一年多來,彭明輝撒網似的愈撒愈開。起初,在藝術中心的展覽廳內同時舉行小型音樂會,上半場是很正式的演奏,下半場則是入門性的解說和交流。同一時空,有畫、有樂章,有人、有思考的交流,感覺眞好。可是,淸華只有藝術中心這麼一個空間嗎?

去年十二月,在藝術中心門口一大塊水泥磚地上,一組一組的人蹲俯在地上做粉筆彩繪,有的是大小一家人,有的是同學、朋友,有的自由創作有的以藝術中心提供的名畫作藍圖參考著畫。人群愈來愈多,一堆一堆站著、蹲著看。這素淡的、人來人去的空地,半天之內穿上多種拼圖,華彩一身,隔天打這經過的人紛紛嚇一跳,藝術中心跨出門口的第一步即帶來莫大的驚震,彭明輝的想法也加速馳騁了。今年四月最後一個周日下午,校園成功湖畔宛然一座「竹塹文化公園」誕生,林蔭之下,露天音樂會、露天咖啡加湖畔藝廊──樹幹上掛畫、草地上置基座展雕塑,穿唐裝的老先生在講古:新竹古名叫竹塹,淸朝時候……為什麼叫竹塹,以前時候還沒有造石磚城牆來防衛,就種刺竹當城牆,所以叫竹塹,也有人不是這樣說,因為其它地方也是種刺竹當城牆,考據起來,這裡的原住民道卡斯族有一個竹塹社,它的發音就跟我們講竹塹很相近……。五月的最後週日的「文化公園」活動增加了戶外舞蹈的表演;六月的最後週日,活動內容更形豐富,加入裝置藝術、觀念藝術及臨界點的戲劇演出。每一次活動都有多重的溝通管道,義工全程導覽,藝術家也在現場,錄影帶播出對參展者的訪問,還有電腦系統作藝術資料庫,備査專業知識和術語解釋。文化公園一次又一次的吸引人潮,很多民衆樂於一次又一次光臨。很感動人的是,沒有留下垃圾。

彭明輝強調:「這是被經營的戶外活動。」活動形式可以遷就觀衆,使觀賞的困難度下降,但展演的內容、藝術品的內涵和質地絕不為遷就而通俗化。在他的理念裡認為,由大學的藝文活動來帶動地方或社區性文化氣氛及活動是最理想的,校園內的綠地、旣有的人文氛圍和學術資源都是事半功倍的有利條件。所以,藝術中心的存在和運作,於校內於社區都可謂是推動文化搖籃的手。「竹塹文化公園做的是扎根的工作」彭明輝說,如果能夠持續下去,民衆習以為常,文化公園完全融入市民生活成為一種自發性活動,甚至被視為是傳統的一部分,文化就生根了。

可別忽略一個幾乎被遮蓋了的重點是,大學需要藝術中心,如同必備圖書館和計算機中心一樣的重要;理工學校更需要藝術中心,交大藝術與傳播中心及淸大藝術中心為此作了見證。如果交大的實驗劇場和淸大人社院劇場都運作起來,那麼新竹地方將出現更豐盛的表演面貌和更為營養美味的文化好筍。

(本刊編輯 胡惠禎)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