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優伶話語 優伶話語

傳統戲曲諺語散記

大部分的傳統藝人是爲了生活而習藝,「文化資產」只是他們習藝的結果,「發揚傳統」則是他們凋零前最後的口號

大部分的傳統藝人是爲了生活而習藝,「文化資產」只是他們習藝的結果,「發揚傳統」則是他們凋零前最後的口號

藝眞人貧

「藝」,在傳統的民間看法上,指的並非「藝術」,而是「技術」,傳統的藝人大部分不是爲了「保存文化資產」、「發揚傳統藝術」而習藝,「文化資產」只是他們習藝的結果,「發揚傳統」則是在他們凋零前最後的口號。

「生活」是最眞切的需求,他們大部分人爲了生活而習藝,然後以此爲生,他們爲了生活做燈籠、爲了生活舞獅、爲了生活踩高蹺、爲了生活唱戲……

「藝眞人貧」的「眞」字,並不是「假」的對立詞,與其相對的是「粗糙、鄙陋」,所以「眞」所代表的其實是「精」。

爲什麼一個藝人的「藝」愈「眞」,人會愈貧?這根本就是沒有必然關係的兩件事,民間爲何會以一句諺語來下此定論?

如果以一句大家熟悉的成語來解釋,可能會比較淸楚──「曲高和寡」。

一般的庶民生活所需要的並非「精品」,最多是「良品」就已經夠讓人笑顔逐開了,精品是多餘的,對生活而言。消費者對「藝」的需求是有某種必然性,但實用性通常也是他們考慮的重要環節,意即「旣然非用不可,就得用,但是夠用就好。」。

所以他們會在某個喪葬儀式中,使用一個只有三分之二樂師能實際演奏的葬儀樂隊,或是容許樂隊翻來覆去只演奏同樣幾支樂曲,反正代表的不就是「哀思」嗎?三支曲子一樣能嗅出「哀思」的意味,何必大費周章地搞了三百支曲子,來敍述大家都能輕易聽得出來的「哀思」,簡直是對牛彈琴。

不只是「牛」有問題,「彈琴」的人也出了問題,旣然是地方性的樂團,大概就沒辦法像「台北市立國樂團」、「高雄市立國樂團」這樣地囊括各地精英,個個「技巧精良」,基本上地方性樂團的成員在演奏技巧上是良莠不齊的,要「良」得很齊,比「莠」得很齊困難多了,偏偏他們的演出型態又是群奏式的(您聽過葬儀中的嗩吶或三弦獨奏嗎?),因此在演出(賺錢)時就必須找一些大家都能駕輕就熟的曲子來演奏,因爲這是爲了生活的商業行爲,不能出錯,曲子用得少,請主聽不懂,曲子七零八落,隨時有人「放炮」,那就太明顯了。

在這種「牛」跟「琴」都有問題的情況下,當然就「濫竽」四溢,彈不成調、唱不成曲,技藝精進的演者成爲尷尬的奢侈品。以身具三百首樂曲的實力,卻一輩子只用三首來討生活,這是會令人爲自己抱不平的,因爲牛刀總是用來殺雞。其中當然有人安然接受,從此如隱形人一般地行走於喪葬儀隊之中,例行性地演奏相同的三個調,直到老死,然後換別人來爲他演奏同樣樂章。就像死亡一樣必然,最後只剩那三首「生命的樂章」,夠了,反正就是「哀思」嘛!

另外有些人,對自己的技藝自信滿滿,不屑爲了討生活屈殺自己,所以東飄西泊者有之,改業轉行者有之,還有一些雖然也會走入葬喪行列,但常被群體「畏賢如虎」地敬而遠之,因爲這些人學得多,意見就多,經常對別人的技藝提出意見或建議,也不管這些切磋到底在生活上是必需的,還是多餘的,刺蝟總是會失去一些工作機會的。

還有一種更可憐的,一方面討生活,一方面苦撐苦學,獲致滿身技藝,最後,國家終於肯定他們了,光榮的時刻終於到來!領取「民族藝術薪傳獎」,高興得喝掉兩瓶高粱酒,然後把獎座擺在酒橱裡,在半醉微醺之際,心想自己是薪傳獎藝人,不適合再自低身價,隨意抛頭露面,因此有些可以賺的錢不好意思去賺(譬如擔任喪葬儀),因爲一手拿獎座,一手奏「哀思」,好像這會誣蔑了獎座上至高無上的光環。這其中還有一些爲了生活,還是「哀思」不斷,演奏如昔,不過心中就不免對國家旣然肯定他們,卻任由他們自生自滅,頗有微言,抱怨以終。

最可憐的一種,則在得獎以後,就覺得如今身價暴漲,滿身技藝都値錢了,絕不能輕易示人,更別談到傾囊相授,終於,時候到了,手裡抱著獎座、腹中藏著那三百首樂曲,在三首必然的「生命樂章」聲中,撒手永別,原以爲待價而沽,卻等到山窮水盡。

羅東北管子弟社團福蘭社,是得到薪傳獎的表演團體,成立一百三十餘年來,一直都保持每年在戲神「西秦王爺」聖誕時,由該社子弟演戲敬神的傳統,今年卻要中輟了!我私下向該社總幹事探詢原因,理由非常直接、充份而好笑,「子弟演一次戲,要花十幾萬,請外面的職業劇團來演,只要三、四萬上下,沒錢了!」

一個一百三十餘年的傳統,因爲相差一年十萬元而中斷,就算敎科文經費,編列得再窮絀,也不至於到這個地步罷!?

農曆六月廿四日的「王爺生」又快到了,福蘭社的戲神不知有沒有注意到,今年,自己的子弟不演戲了,如果注意到了,不知道介不介意,假若介意的話,不妨找相關人士或單位託個夢,否則這次生日就沒什麼光彩了。

在爲表演藝術雜誌寫作「優伶話語」這個欄位的一年多裡面,又參加了幾位藝人的吿別式,如今,在結束「優伶話語」之前的最後一個諺語,竟選了「藝眞人貧」,不知道是感慨?還是企圖做一次較全面而概括性的描述?對傳統藝術。

道別之前,先請「王爺公」託個夢吧!

 

文字|游源鏗  蘭陽戲劇團藝術總監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