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婦吟》爲新編劇本,演員曾靜萍以此獲「梅花獎」。(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 提供)
焦點 焦點

鶯囀翠谷 珠落玉盤

仲夏夜再現唐宋遺韻

梨園戲的表演形式,除帶有傀儡戲的規格外,還將民間的風俗和舞蹈適當地結合到戲劇之中。其強烈的性格特色,不論在表演風格、音樂唱腔、舞台動作及伴奏型式等方面,均表露無遺。

梨園戲的表演形式,除帶有傀儡戲的規格外,還將民間的風俗和舞蹈適當地結合到戲劇之中。其強烈的性格特色,不論在表演風格、音樂唱腔、舞台動作及伴奏型式等方面,均表露無遺。

福建泉州梨園戲實驗劇團

《節婦吟》

8月14日 19:30

《李亞仙》

8月15日 19:30

〈玉眞行〉、〈摘花〉、〈士久弄〉、〈過橋〉、〈壽昌尋母〉

8月16日 19:30

《陳三五娘》

8月17日 19:30

國家劇院

八月仲夏之夜,台北國家戲劇院廳堂上,將再現晉唐古韻、宋元逸響。在悠遠靜謐的樂聲中,在婀娜多款的身段裡,帶領觀衆進入時光隧道,與近千年前的人物同哭同笑、共悲共喜。泉州梨園戲的演出,再度建構遙遠的時光氛圍,渺渺茫茫之中,卻是淸晰可見,觸之可及。

古老劇種展現典雅細緻風格

發源於泉州一帶的梨園戲,是現存最古老劇種之一,其典雅細緻的表演風格與音樂唱腔、科範動作,別具一格。梨園戲分爲大梨園和小梨園兩支,大梨園又分爲「下南」「上路」兩個系統,總共三個流派,各有傳統劇目「十八棚頭」及專用曲牌。下南保存的傳統劇目,如《李亞仙》及罕見的《范睢》、《梁灝》、《岳霖》、《周武德》等,劇本文詞較粗俗,保留方言本色和鄕土氣息,多出自民間編演,雖以生旦爲主角,但夾入大量挿科打諢,以輕鬆氣氛增添喜劇色彩,唱腔曲牌屬南管音樂,較古樸粗獷。上路傳統劇目上則保留了如《王魁》、《趙眞女、蔡伯喈》、《朱文走鬼》、《劉文龍》、《王十朋》、《尹弘義》等宋元南戲的劇目,音樂同屬南管,但剛勁有力,淳樸而哀怨。小梨園又稱「七子班」,其傳統劇目有《陳三五娘》、《郭華》、《呂蒙正》、《蔣世隆》、《劉知遠》等,多爲生旦愛情戲,且經文人潤色,文詞典雅,音樂亦屬南管,有專用曲牌,優美纖細、纏綿悱惻。

梨園戲的表演形式,除帶有傀儡戲的規格外,還將民間的風俗和舞蹈適當地結合到戲劇之中,其強烈的性格特色,不論在表演風格、音樂唱腔、舞台動作及伴奏型式等方面,均表露無遺。古代戲劇表演不用水袖,傳統梨園戲也沒有水袖,其腳步、手勢、身段適應於沒有水袖的表演,更顯得典雅細緻。梨園戲的表演方法有一套代代相傳的科範,基本動作稱爲「十八科母」,並有「進三步、退三步、三步到台前」,與「舉手到目眉、分手到肚臍、指手到鼻尖、拱手到下頦」的一套成規,每一角色均受嚴格規範。音樂爲曲牌聯綴體,保留不少唐宋大曲法曲,伴奏形式亦相當獨特,司鼓稱「萬軍主帥」,其獨一的「壓腳鼓」打鼓技法,是在演出時以腳壓鼓面,配合人物感情及劇情進行,調節音樂節奏並渲染氣氛,能敲出四十多種音色。主要伴奏樂器是南琶,橫彈,與唐制相仿;洞簫,即唐代尺八;二弦,爲晉代奚琴遺制;演奏方面仍保留唐代古樂的結構特點和遺風。

獨秀劇團兼演傳統新編戲碼

「福建泉州梨園戲實驗劇團」是目前大陸梨園戲碩果僅存的演出團體。前身爲成立於一九五三年的「福建省閩南戲實驗劇團」,當時是由著名的小梨園老藝人蔡尤本任團長,於一九五四年以整理之傳統名劇《陳三五娘》及《入窰》等折子戲參加華東戲曲匯演,以《陳三五娘》獲多項重要大獎。該團不僅致力於傳統劇目的整理與演出,亦努力於新編劇目的創作,以《節婦吟》獲第一屆中國戲劇節優秀演出獎、第四屆全國優秀劇本創作獎及「全國天下第一團」優秀劇目展演各項獎項榜首。團員中有多人獲各類表演獎項,其中曾靜萍爲福建省第一位獲「梅花獎」者。

該團此次來台演出之劇目,除《節婦吟》爲新編劇目外,皆是經過整理的傳統劇目。《節婦吟》內容描述新婚僅半年便成了寡婦的顏氏,在孀居多年後,因無法忍受守節生活,鼓起勇氣,夤夜至家庭敎師沈蓉房前求愛,在遭到拒絕和羞辱之後,強烈自省自責,毅然斷指自戒。她十年撫孤,敎子成龍,但最後卻因皇帝御賜的「晚節可風」金匾使她在「人言可煉金」的可怕環境中走上絕路。劇中之〈謁師〉爲劇情發展的關鍵環節,〈驗指〉則強烈表現悲劇衝突的結果。顏氏之所以夤夜求愛,是受情欲支配的結果,編劇在〈私奔〉中,巧妙地安排丫環梅香和男僕安童提燈巡夜的過場戲爲襯托,將顏氏的內心矛盾表現得更有層次。沈蓉在〈試探〉一出中,因初見顏氏美貌而欣羨不已、暗自嗟歎,在〈闔扉〉一出,亦「恨不得權把書房作巫山」,後因顧及「人言可畏」,怕誤了仕途,才有闔扉之舉。本劇除主要角色刻畫生動外,其他次要人物如沈妻、陸郊(顏氏之子)、皇帝、相國、梅香、安童等,亦各具特色,活靈活現,眞實地構築出顏氏生活於其中的典型環境和特定氛圍。

〈踢球〉─絕舞出質樸粗狂特色

梨園戲傳統劇目《李亞仙》是一齣經過加工的傳統大戲,其中〈踢球〉、〈蓮花落〉兩場充分表現出下南粗獷、諢鬧的質樸風格。與高甲戲《鳳冠夢》的〈吹喇叭〉、莆仙戲《春草闖堂》的〈抬轎子〉並稱「閩中三絕」的〈踢球〉,不僅僅是一場烘托氣氛的舞蹈,更是主角具體環境和特定心裡的雙重寫照。(註)〈蓮花落〉一場中出現四個沿街賣唱乞食的歌郞,所唱的「蓮花落」是悲喜交織的歌曲,所跳的「拍胸舞」則似乎是在戲弄著自己,也在戲弄社會,他們與鄭元和唱的歌雖有不同,卻同是渲洩己身的痛苦。丑角在梨園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表演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歷來即有小丑、小旦、小生「三小當家」之說。劇中丑角李媽的舞台動作極其豐富,獨具特色,由嫻熟誇張的科步動作中,可看出梨園戲舞台表演粗獷風格的一面。

著名的泉州梨園戲《陳三五娘》原名《荔鏡記》,是一部優美動人的愛情劇,富含濃厚的民間色彩,以豐富的生活、人情結合民間風俗習慣,將人物及劇情置放於一個悠美的環境之中,相傳爲晚明人李贄所作。〈睇燈〉中精巧地描繪陳三、五娘相遇的過程,人物與環境的安排相得益彰;〈投荔〉則藉荔枝做爲愛情的媒介,描寫二人之間感情的奔放與交流;另外在〈梳妝〉、〈賞花〉、〈繡孤鸞〉中,皆以一種含蓄、具有深度的比喩,或是風趣、巧妙的生活對話,表現出人物鮮明的性格;而在〈留傘〉中,則幾乎完全以舞蹈表現陳三與益春的心理狀態。

唐朝戲弄躍上當代表演舞台

另外,在折子戲方面,皆是明珠耀目的絕妙好戲。〈玉眞行〉是《高文舉》中的一折,內容敍述王玉眞的身世、遭遇及千里尋夫的過程。在尺方之地中,演員手持一把未打開的雨傘邊歌邊舞,從而出現在觀衆面前的是高山峻嶺、深澗峽谷,是她疑慮重重、猶豫不決,四周的環境與內心的情緖藉由一把傘表現得淋漓盡致,其中不斷變換的姿態,可視爲無數個優美的雕塑形體之聯綴。〈摘花〉是由唐《董永變文》演變過來的《董永》中的一折,描述七仙女以落英重返枝頭的絕技,引董永生情,而後二人結爲連理。其中七仙女是一個天眞活潑、甚至於有點兒恃嬌任性的小姑娘,與黃梅戲中《路遇》的表現完全不同,其唱詞通俗易曉,保留了「村坊小曲」的痕跡,呈現出歌舞小戲的原貌。梨園戲小戲表演相當富有特色,其中〈番婆弄〉、〈士久弄〉等表演,是梨園戲現存的幾個戲弄,源頭可上溯至唐代,表演風格獨樹一幟。〈士久弄〉是描寫「梁山伯與祝英台」故事中,英台婢女仁心到祝家報訊,在途中與山伯書童士久相遇,載歌載舞地說出情由,全面地展現小梨園中小旦及童丑的科步動作。

浸潤在悠遠幽致的抑揚頓挫中,映入眼簾的是悠美幽靜的跌宕起伏,通過時間的焠煉與沉澱,一切都不再喧囂紛擾,是一種貼著心肝的美,是的,這是梨園戲,在仲夏夜裡如花般盛開。

註 踢球古稱「蹴踘」,漢唐即有此種遊戲,宋時更爲盛行,《水滸傳》中亦述及高俅踢球之事。踢球後成爲雜技性舞蹈,在民間世代流傳。「踢球」與「吹喇叭」、「抬轎子」並稱爲「閩中三絕」,主要原因除其本身獨具特色外,並能將原屬生活中的事件予以美化,保留於民間樂、舞、雜技之中,流傳至今。

 

文字|張啟豐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研究生

劇場未來式廣告圖片
藝術家請回答-張擎佳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更正啓事

1.第五十五期紀念專輯〈姚一葦的戲劇人生〉

挿圖:王禎和、王友輝,位置互換。

2.〈「重新」解構,「開始」了解〉一文,

第四行:今年四月十日……, 應訂正爲四月十一日……

特此更正。

作者訂正

1.〈生前逝後的孤獨〉一文,姚一葦先生是於民國七十一年自銀行提前退休,並不是「從三十多年前,……放棄優渥的銀行職務」。

2.同上文,文化戲劇系所並非姚一葦先生創辦,是應張曉峰先生之聘開課敎授。

失察之處,特此更正。

年鑑圖片更正啓事

1.八十五年表演藝術年鑑第46頁照片原爲「許斌/攝」,應改爲「林俊宏/攝」。特此致歉。

2.八十五年表演藝術年鑑第47頁照片原爲「許斌/攝」,應改爲「上海民樂圖/提供」。特此致歉。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