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人合編的雙人舞《喃喃自語》簡單而誠實,令人回味無窮。(林凡妤 攝)
舞蹈 演出評論/舞蹈

旣感傷又愉悅的一晚

四支獨舞凸顯兩位成熟藝術家的獨特性,能欣賞兩位成熟的舞蹈家演出以誠心所創作的動人作品實在是一場難得的雙人舞展。

四支獨舞凸顯兩位成熟藝術家的獨特性,能欣賞兩位成熟的舞蹈家演出以誠心所創作的動人作品實在是一場難得的雙人舞展。

古名伸與梅卓燕雙人舞展「她們在跳舞」

5月16〜18日

台北國立藝術學院舞蹈廳

看完古名伸與梅卓燕在關渡演出,搭捷運回家時,最後一支舞的歌詞還縈繞在耳邊:「the pump-kin ran away……」。天眞又略帶哀傷的孩童聲音,搭配古名伸與梅卓燕兩人樸實的裝扮與簡單、重複的肢體語彙,令人回味無窮。就像這場演出的名稱「她們在跳舞」一般,所陳述的內容是那麼簡單,但正因爲它的誠實、不做作,而更顯得可貴。

古名伸,一位近來以接觸即興在台灣舞壇建立自我風格的編舞家兼舞蹈家;梅卓燕,一位中國舞蹈背景出身、如今又將它融入西方舞蹈形式的香港編舞家兼舞蹈家。兩人分別在台灣奮鬥了十年,專注於發展屬於自己的舞蹈風格。雖然八年前就相識,並保持聯絡、相互提攜,但這次兩人竟能挪出時間首度聯合演出,並特地在台灣密集工作一個月,合編雙人舞──即當晚壓軸的《喃喃自語》──實屬難得。在編此舞的過程中,兩人從共同的舞蹈背景──接觸即興──出發,但由於彼此的質地迥異,因此即使動作相同,但表現出來的韻味不同──梅卓燕流暢、古名伸淸晰。從當晚演出的其他四支獨舞,更能顯出兩位成熟藝術家的獨特性。

融合東西技法、提鍊眞性情

上半場包括了梅卓燕自編自演的兩支獨舞《狂草》(1987)與《獨步》(1995)。《狂草》呈現了梅卓燕早期對中國舞蹈劃過空中的長綢,與揮灑在紙絹上的狂草之聯想,兩者均反應出創造者的眞性情。演出時,在宮下申的日本音樂氣氛中,梅卓燕獨自高跪在舞台中央,翻著折好的綢子,彷彿回到了古代中國文人的書房裡,在古箏的陪伴聲中,欣賞手中的好詩好詞。梅卓燕在逐漸醞釀好自己的「氣」之後,也開始將繪有中國書法的綢子揮灑起來,此時綢子便演化成空中的草書,「筆跡」時而細膩時而豪氣,發揮了中國戲曲中對道具的多重功能之特色。

但看了梅卓燕較近期的《獨步》之後,對這位獨舞者的功力更加佩服。藉由一把簡單的紙傘,並在作曲家David Darling《幽暗森林》Dark Woods空寂的曲子中,梅卓燕將傘開、闔、抛、拖、滾、旋;或將傘視爲一把手中的劍刺入空中,或視爲一名舞蹈的夥伴,以接觸即興的概念玩出有趣的組合。在灑滿雪片的舞台上,梅卓燕有俠客般的冷酷與敏捷,也顯露了女性的纖細心情與柔軟身軀。結尾時,梅卓燕在舞台前角手撑著傘、一邊原地跳躍、一邊不停地甩著她日常造型中的娃娃頭,最後由燈暗將舞作吿一段落。這個作品充分顯出梅卓燕對中國舞蹈與西方現代舞的掌握,以及如何讓兩者在她的體內自然發酵,形成一支令人回味無窮的極品。

心靈時空的眞實投射

古名伸這次的兩支獨舞《心事》(1995)與《安魂曲》(首演),也比她以往在實驗劇場(如《片段的串聯》,1991)或皇冠小劇場(如《無關四月》,1997)的作品更顯得深沉。然而兩支新作之間又感覺十分相似。

在《心事》中,古名伸藉由白色的長毛髮與篷鬆的服裝,及舞台後上方垂直延伸到前方地板的一塊大白布,搭配林慧玲設計的唉嘆聲,營造出一種詭異的氣氛。踩在白布上從後方逐漸移近觀眾時,這隻彷彿來自另一度空間的精靈,借由前方的光源而神秘地與自己投射在布上的影子玩耍。離開白布區後,她面對觀眾進行抹口紅、或以手勢做出儀式般的動作,似乎想表達諸多的「心事」。雖然透過舞蹈的方式畢竟沒有言語來得直接,但觀眾似乎也感受到了她的孤寂與微弱。

由莫札特的《安魂曲》揭開下半場的舞作,觀眾是在由一盞泛黃小燈泡點亮的黑暗空曠舞台的最後面的黑色大牆上,找到一個如同人體雕像懸掛在牆上的古名伸。利用每次的暗燈,古名伸以在美國學會的攀岩技術,逐漸踩著牆上凸出的小支桿,挪移到較低層的位置。隨後,牆的背後不時以紅、藍、白等顏色散發出不同的視覺效果。此時,古名伸已獨自站在舞台上,或繞著圈子跑,或將自己的手臂比擬爲另一個個體,彼此互動。

然而糾纏了許久,古名伸最後還是選擇回到陡峭的黑牆上,回到一開始的原點。或許因爲這面牆在舞台上佔了太搶眼的地位,因此觀眾難免期許舞者能與它產生更多的關連。但在編排時間與體力等客觀條件的限制下,相信這支作品仍有許多發展的空間。

整晚看下來,五支舞作雖然在內容上都偏向表達編舞家較孤寂的一面,但卻令人十分愉悅,畢竟能欣賞兩位成熟的舞蹈家演出以誠心所創的動人作品,已非常難得。舞碼的安排,不但顯出兩人合作無間,梅卓燕與古名伸的個人特色也得以適當地顯露。節目的安排更讓第一次在台灣演出的梅卓燕展現她多年來的演變。古名伸也成了她在大舞台演出的心願,是一場難得的雙人舞展。

 

文字|林亞婷 舞蹈文字工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