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蟻天/海殤君素來傲笑紅塵。(霹靂衛星電視台 提供)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霹靂英雄的新舞台

在台灣一大票死忠癡狂的新生代戲迷支持下,霹靂布袋戲更應該把握時機,將製作技術上的小小問題,化爲只是布袋戲創新轉型前期的適應不良。

在台灣一大票死忠癡狂的新生代戲迷支持下,霹靂布袋戲更應該把握時機,將製作技術上的小小問題,化爲只是布袋戲創新轉型前期的適應不良。

霹靂布袋戲劇場版

5月3〜4日

皇冠藝文中心

意外地發現布袋戲也有劇場版的時候,眞讓我非常好奇。像這種傳統的民俗技藝,要怎麼放在大膽前衛的小劇場裏演出呢?也許是好奇,也許是身爲專業編劇的習慣,我在五月四號禮拜天走進皇冠小劇場,恭逢了霹靂布袋戲和現代小劇場結合的一場盛會。

熱鬧活力的劇場面貌

稱之爲「盛會」,其實是後來才知道的。因爲低估了霹靂布袋戲的旺盛人氣,晚到的我只剩下觀衆席牆角邊的站位可以看戲。辛苦地擠進劇場,卻立刻感受到滿場觀衆對布袋戲的狂情與熱愛,在接下來一百多分鐘的表演裏,從負責口白的製作人黃文擇以眞人現場原音扮演戲中角色的聲調開始,到布袋戲正式開演,衆家英雄紛紛上場,刀光劍光齊閃、佈景道具變換、影片人偶交錯,舞台上極盡聲光之娛的炫麗表演,幾乎是無時無刻伴隨著觀衆們激昻的歡呼聲和熱烈的掌聲。此番情景,相較於大部分在皇冠小劇場演出的劇團們刻意要把小劇場的氣氛營造成疏離、冷漠、詭異的情形大異其趣。也因此,使我發覺到小劇場竟然也可以呈現熱鬧而充滿活力的另一種面貌。

俗豔親切的角色人物

欣賞完這一齣精彩的霹靂布袋戲,雖然還沒能將劇中各路英雄的恩怨情仇理得太淸楚,卻概略明白了這些英雄受敬重的緣故。當然新式金光布袋戲大量地運用電腦、雷射、爆破這一類先進科技豐富了戲的內容,可是更重要的,還是偶像角色塑造成功。布袋戲中的英雄豪俠乃是觀衆戲迷們的目光焦點,也是布袋戲的靈魂精華。無論是重情重義的「亂世狂刀」,還是「刀狂劍癡葉小釵」、「淸香白蓮素還眞」,每一個角色都有著誇張俗艷的瘋狂造型,特別設計的招牌動作和武功路數、古怪的上場專屬音樂、聲勢十足的出場方式,再加上劇情鋪陳天馬天空,在交錯混亂的時空裏,他們又背負了極其悲苦的奇冤奇仇,便營造出一個空幻卻引人入勝的俠情世界。而令人驚喜的是像這樣一個布袋戲特有的藝術幻夢世界,洋溢著濃厚的台灣本土風味,比起其他在流行文化上受歡迎的好萊塢賣座電影,還是日本暢銷漫畫裏的主角,都要親切得多,更能得到觀衆的認同。

劇場、電視的不同作業

然而金光布袋戲的演進,先是從傳統的小舞台演出轉型到電視錄影再播出,現在才又嘗試回到小劇場做現場的演出,期望回復到以往與觀衆在現場互動的熱鬧感覺。可是或許已經習慣了電視錄影作業,霹靂布袋戲不太能掌握住劇場演出的特色,使得這一次在皇冠小劇場的演出稍嫌失色。首先是搭景的部分,製作單位將舞台圍成倒三角形,在舞台後方正中央放映影片,戲偶又移到前方高台上來表演。若加上大爆滿的人潮,形成在兩側的觀衆看不見影片,而在舞台正前方的觀衆卻得辛苦地仰頭看偶戲,嚴重影響了看戲的品質。

其次是音效的問題。前已提到布袋戲的精釆之處在於人物的口白,而不知道是錄音還是播音不夠仔細,以至於出現紛亂的雜音,干擾了口白的聲音表演,這使得許多饒富趣味的對白無法聽淸楚,甚至沒辦法明白劇情的進行。畢竟劇場演出不像電視螢幕可以有對白字幕的幫助,對白不淸楚就會讓觀衆漏失了許多重要訊息。最後,則是整個劇場版布袋戲最疏失的地方,劇場太碎太散,無法連貫。原來製作公司是將電視版的霹靂布袋戲刪減、重組成劇場版的英雄榜,爲了怕觀衆不夠淸楚,還把劇本印在節目單上。可是,這卻是一個失當的做法,先是不可以預設觀衆已經瞭解劇情中的角色,再者觀衆買票進場就是要看「劇場版」的霹靂英雄和「電視版」的有什麼不一樣。所以重新編寫劇場版的劇本,是少不得的事前作業。否則就算是把劇本印出來,也是無濟於事。因爲觀衆不可能會先讀完劇本再來看戲,或是邊看戲邊讀劇本,那太累了。更何況劇本是提供給工作人員使用的,並不是適合閱讀的文體,如此挑戰觀衆的看戲情緒,實屬不智的嘗試。

科技轉型以延續傳統

近十年來,金光布袋戲依賴先進的科技產品轉型至電視演出,得以延續了它傳統風貌的演藝生命。但是相對的,它似乎也因此逐漸淡忘了現場演出的能力。不過,幸而在今日台灣培養出一大票新生代對布袋戲死忠癡狂的戲迷們,在他們熱情有勁的支持下,霹靂布袋戲更應該把握時機,多多加演劇場版的戲,那麼上述那些製作技術上的小小問題,就只會成爲布袋戲創新轉型前期的適應不良了。

 

文字|楊淑珍 編劇

紀念大師-張岫雲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更正啓事:

本刊第55期第50頁照片,

應改爲「香港進念二十四體/提供」,特此致歉。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