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貧苦素樸的正旦戲, 或相府千金苦中做樂的情景, 在張靜嫻的技巧拿揑中都使人物的表演獨具特點。
「臉要鬆,眼神要靈活」,上海崑劇團國家一級演員張靜嫻表情生動地示範著表演的要訣,端麗的臉龐變化出多樣的人物情緖。
戲路寛廣
第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的得主,張靜嫻師承名家朱傳茗等人,拿手戲有〈吃糠〉、〈蘆林〉、〈評雪辨蹤〉、〈喬醋〉、 〈寫狀〉、〈長生殿〉、〈玉簪記〉等,戲路寬廣,無論是貧苦素樸的正旦戲,或相府千金苦中做樂的情景,在她的技巧拿揑中都使人物的表演獨具特點。由於老師從小看出張靜嫻可全面發展的潛質,張靜嫻由花旦、閨門旦、刺殺旦等多方的嘗試,扎下厚實的功力,〈玉簪記〉中的柔婉、〈蘆林〉、〈琵琶〉中的堅毅樸實、〈長生殿〉中的華彩照人,全面性的發展拓展出演員豐厚的藝術生命。
小時從不睡午覺的張靜嫻從早練到晚,爲了學戲心甘情願地付出努力。身爲旦角,她認爲唱唸的基本功要扎實,並要累積一定的劇目,才能由量變到質變。在刻劃人物時,內心要存深切的感動方能如實展現個性,而在每一次的演出都要如同創新般的練習,掌握人物的分寸、典型,將內心複雜的變化在幾十年不斷的舞台演練中實踐改進。
細緻拿揑
「崑劇講究規範,在情景交融中提供豐富餘地讓演員表現」,以文戲演出爲主的張靜嫻強調「舞台上演員的面部表情、眼神需和觀眾交流」,所以她經常對鏡練習,針對人物將各種心情、眼神、手勢收放的程度細緻拿揑。而聲腔更是重要環節,「演員一張口就要先聲奪人」,如何發出亮甜的嗓音則要從「音色、音量、音質來磨練」,依準確的方法發音,「在咬字行腔上斟酌,並配合節奏處理,使曲子活躍流動起來,依情緒唱活曲調」,高低音的銜接也常是困難所在,有時高低音間跨三個八度音階,除了要有好嗓音的條件,聲腔的靈活運用及訓練都要靠平日一點一滴的累積。
在寬廣的戲路中演盡悲喜、老少、正反等人物的多樣性格,延展的可塑性、淸潤的唱唸和細膩的肢體呈現,讓觀眾看到崑劇演員的厚實底蘊及豐富才能。
特約採訪|孫嘉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