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
-
藝號人物 People 鋼琴家
魏樂富 用詩意之眼看世界,生命從不無聊
時隔10年再訪魏樂富(編按),令人驚訝的是,雖然將屆70,他身上卻看不到太多歲月留下的痕跡,不僅容顏變化不多,就連那份童心未泯也依然如故。閒話生活時,他既率性又認真;討論專業時,嚴肅中也不失幽默。動與靜之間,自在而從容。 退休後的魏樂富,生活依然充實精采。練琴之餘,他喜歡漫無目的地散步,在每個十字路口,讓紅綠燈來決定他的去路:紅燈就左轉,綠燈就右轉,看看今日的行腳能帶來什麼樣的驚喜或禮物?!他也喜歡騎著自行車去探險,逕自沿著山路或河岸前行,幾次來回後發現,原來許多的老街都座落在河流的旁邊,那便是一座城市「文明的開始」;新近,他更在盛夏7月的仙跡岩,偶遇了一大片的流螢!完全顛覆了「螢火蟲只在5月出現」的說法。這種生活中的偶然與驚喜,讓魏樂富備覺享受,他說:「生命之所以會感到無聊,純粹是因為人不能以詩意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 以朗誦與鋼琴創作表達內心感動 提到「以詩意的眼光來看世界」,便會讓人聯想到他的《暗夜的螃蟹》(2019)。這是一個結合詩文朗誦與鋼琴演奏的創作,一個關於二二八遺孤轉念並獲得新生的故事。魏樂富說,這個作品的靈感,來自他在二二八紀念館中讀到的一則真實故事:一位在二二八事件中失去丈夫的外省籍婦人,原本要帶著4個孩子走上絕路,最後卻因為孩子的一句童言童語,轉了心念,決定帶著孩子堅強地活下去。 魏樂富早前因幫忙NSO 彩排荀貝格的《華沙倖存者》,進而接觸到了朗誦結合演奏的表演形式,並覺得它相當迷人。於是,自己開始嘗試演出此類型的作品,比如舒曼的《荒野的男孩》(Der Heideknabe)。詩文朗誦時的高低抑揚,再配合鋼琴聲響的情境烘托,形成了一種極具戲劇張力的「敘事」。台上的朗誦者猶如一位音樂說書人,時而陰沉、時而激昂地介紹著故事,讓台下的觀眾宛如搭雲霄飛車般身歷其境。自從在二二八紀念館中看到史料,魏樂富便想,荀貝格為戰火餘生的猶太人寫下了一部《華沙倖存者》,或許,他也可以用類似的形式,為台灣的二二八故事留下點什麼?於是,他將這個真人真事進行了改編,並用不同的角色和分景來鋪陳敘事。礙於中文並非是他的母語,無法掌握到位,所以他選用英語來創作(有趣的是,他也並未選用德文)。文詞雖是以散文形式寫成,但在節奏與韻律上盡可能地貼近
-
藝@書
黑白琴鍵後 鋼琴家的音樂人生
從二○○七年出版至今,樂評人焦元溥的《遊藝黑白》再度增訂出版,從上下集兩本,到一套四大冊,除原有卅位鋼琴家濃縮與更新內容外,更添加了五十三位鋼琴家及一位大提琴家,總計收錄一百零六篇訪問、一百零九位音樂家。焦元溥說:「我只挑『我喜愛』和『我有問題要問』的鋼琴家。」受訪鋼琴家的剖腹回答,構築了精采的歷史,也讓此書成為最有用的音樂工具書。
-
藝號人物 People
里昂.佛萊雪 引領探索音樂奧妙的嚮導
與范.克萊本齊名並驅、年逾八十的美國重量級鋼琴家里昂.佛萊雪,去年十二月時四度訪台,不但擔任兩廳院室內樂工作坊的講師,更與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一同演出他在台灣的首次室內樂音樂會。這位言談幽默、睿智的鋼琴大師,有著曲折的音樂人生,從鋼琴演奏、指揮到教學,在美國都有著領導性的地位。本刊趁此機會,特邀大師回顧過去半世紀以來古典音樂在學習態度、觀眾欣賞、音樂詮釋等三方面的變遷。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羅浮宮邀請布列茲 從繪畫與音樂思考「未完成和完結」
接受羅浮宮邀請,利用博物館內部多元展演廳堂,布列茲和博物館方共同籌畫推出系列音樂會、演講、論壇以及展覽「作品片段」,思索「未完成和完結」課題,探討藝術創作過程。系列音樂會中的大型交響樂由布列茲指揮國立巴黎交響樂團演出,分別於十二月一日在普雷耶音樂廳、二日在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底下演出。這二場音樂會是羅浮宮首度嘗試以網路直播方式,對全世界樂迷發聲。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琴人曲終,藝心更綿長
知名歐洲鋼琴家布蘭德爾(Alfred Brendel),從今年起推出一系列告別巡迴演出,而告別的終點,二○○八年十二月十八日的音樂會,就選在最愛給傑出的音樂家熱烈掌聲、同時也擁有最苛酷品鑑能力的維也納。不屬於任何學派,沒有任何師承,沒有任何信條的布蘭德爾,擁有的是多元的藝術能力與認真的研究精神,演奏詮釋風格兼具深度與廣度。不再登台的他,未來仍排滿了演講、文學朗誦、研討會等活動。從二○○九年夏起,請拭目以待一個「文學式」的布蘭德爾。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嚴俊傑
二十四歲的嚴俊傑,曾獲俄國浦羅柯菲夫鋼琴大賽第三名,是近年台灣在國際舞台上表現亮眼的年輕鋼琴家。能力超卓的他不僅鋼琴、大提琴演奏強,數理頭腦也是一級棒,雖然如此,面對未來,他也有著尋求突破的徬徨,不過,他確定的是,音樂就是他的未來。
-
音樂新訊
漫舞於古典和現代的鋼琴手
「少有演奏家能將現代的新式樂句,以深厚的古典精神呈現得如此淋漓盡致」舊金山古典之音電台如此評論湯瑪斯.舒茲。 這位目前任教於美國史丹佛大學音樂系的鋼琴大師,不僅古典曲目遊刃有餘,尤其在詮釋舒伯特、李斯特、巴赫及貝多芬頗負盛名,現代音樂更是他的強項,許多著名的現代作曲家皆特別為他量身訂做樂曲。 舒茲替音樂帶來了深度的感情,就算是最簡單的章節也充滿感情的暗流,許多樂評家驚艷於舒茲能將樂章如此仔細規劃,大膽表現,同時流露真實情感。甫從紐約市卡內基音樂廳結束鋼琴獨奏會的湯瑪斯.舒茲,這次來台為台灣觀眾帶來舒伯特的《流浪者幻想曲》、李斯特《魔鬼圓舞曲》,以及當代作曲家席辛娜近年的兩首作品《習雨》與《漫步》。(廖俊逞)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范姜毅:我信奉尼采名言:「沒有音樂,生命是一個錯誤。」
他花大量時間讀譜,也認真研究作曲家的書信、傳記,期許自己演奏出忠於原著的精神,范姜毅說:「一個好的鋼琴家,不只彈觀眾喜歡的作品,要當先鋒者,帶領觀眾了解更寬闊的世界,這是我對自己的期許。」
-
藝號人物 People
台上台下,秀出真實自我
來自法國的知名鋼琴家提鮑德,以精湛的技巧與詮釋揚名世界樂壇,十月初時應國家交響樂團之邀,在「馬勒系列」第二場「愛在雲端中」音樂會中,與樂團演出李斯特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除了琴藝過人,提鮑德的時尚品味與優雅舉止,也為人津津樂道,屬於偶像級的鋼琴家。樂評人焦元溥早在提鮑德訪台之前,特地到法國波爾多進行專訪,為本刊讀者挖掘出許多提鮑德琴鍵下的秘密。
-
最PAR!
活在指尖下的每一刻
史蘭蒨斯卡在塑造性最高的兒童時期,跟隨了那麼多在音樂史上舉足輕重的大師,卻仍能在音樂中完整保有自我風格。她認為,這些大師的教導給予她成為一位鋼琴家的養分,這些養分被她吸收,與她融合成為一體。
-
深度藝談
我不能只彈偉大的曲子
史蒂芬與伯明罕市交響樂團,剛獲得二○○二年英國留聲機獎年度唱片以及年度最佳協奏曲獎。這是繼他一九九六年後,再次獲此最佳年度唱片的殊榮。這位才氣滿溢的倫敦客,鍾情音樂與文學寫作。本刊於十月十二日(2002)特邀紐約作者,完成了這一個難得的訪談。
-
專題
奏鳴曲架構的音樂宇宙
鋼琴奏鳴曲是貝多芬一生寫作不懈的曲種,他也將鋼琴奏鳴曲當作寫作大型管弦作品的練習簿,因此在貝多芬的鋼琴音樂中充滿了擬管弦樂的多彩聲響,與結構複雜嚴謹的聲部,更是每位走向鋼琴演奏之路的演奏家必學的經典曲目。
-
音樂
在萬花筒般曲目中遊刃有餘
他演奏德布西的前奏曲時,我們可以察覺到阿波羅與戴奧尼索斯(希臘神話中的酒神)的共存,但是當他演奏葛利格的奏鳴曲以及蕭邦波蘭舞曲時,這種處理顯然不像演奏德布西或是梅湘作品時那樣清晰生動地被傳達出來,反而像是酒神巴庫斯(Bacchaus)因為喝多了而隨性演奏。
-
爵士縱橫談
他是鋼琴家,也是詩人
凱特爾畢昻斯坦是個心思非常細膩敏感的人 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題,往往是壓抑和波動 彷彿心裡有一股不斷撕扯的破壞力量 非透過音樂抒發,無以獲致精神上的平衡
-
音樂
在音樂中尋求詩境
傅聰在音色與情緒的控制相當出色,讓人在欣賞表演時,對莫札特這位天才作曲家英年早逝的命運感到不勝唏噓。
-
焦點
X檔案
本尊分身說 有些阿格麗希迷注意到她那瘦削的身影和舞台上揮動長髮的模樣,和另一位當紅的女性鋼琴家內田光子頗爲肖似(阿格麗希自己也說她在飛機上常被人誤認爲日本人),竟因此傳出有「阿格麗希和內田光子分身本尊說」,有各種有趣的穿鑿附會,指阿格麗希是兩個不同宇宙空間中穿梭的同一人,所以只要有一人在,另一人就只好不見。而如果這兩個本應不同時空的分身一旦不小心碰在一起,那時空就會產生扭曲,造成核子爆炸一般的反應,地球會因此產生核融合而毀滅。還有一種說法是,阿格麗希有次到日本去旅行,竟因此搭不上回另一時空的班機,就此流落在東京街頭,無以維生,只好從事她一直想當的「秘書」一職維生,當然她原來的技能還是派得上用場,因爲她有最快的手指,可以一分鐘敲打一百六十個字,又兼懂英文、西班牙文、德文和義大利文,是最好的秘書材料。 傅聰談阿格麗希 傅聰與阿格麗希的一段浪漫過往,是樂壇傳頌多年的美事。傅聰在應新象之邀的餐會上,談到了許多往事。他們一九六一年初識於紐約,這時正好就是阿格麗希不練琴的那三年間。傅聰談到兩人在阿斯肯納西(Stefan As-kenase)八十大壽時,以拉威爾的《鵝媽媽》組曲和莫札特雙鋼琴奏鳴曲爲大師祝壽的故事。演奏時兩人聲部的分配,充份凸顯出這兩位鋼琴家的演奏特色:在莫札特的曲子中,阿格麗希原本負責第一部,卻因嫌傅聰笨手笨脚,而傅聰也嫌她旋律線唱得不夠美,所以,兩人就互相對調,形成視覺上男生負責高音部、女生負責低音部不太和諧的景象,第二部中許多靈巧、節奏性強的伴奏正好符合阿格麗希的彈奏特性;而在《鵝媽媽》一曲中,第一部有許多閃亮、快速的裝飾音,因此又換回阿格麗希來彈。傅聰說阿格麗希的彈奏是發亮的。 傅聰講述趙元任以中國字「十」造了一句強調中文「陰陽上去」四音特別唸法的故事,被阿格麗希借去解釋莫札特音樂中看似重覆卻句句不同的細膩處理,更加深了我們對阿格麗希觸類旁通、智性極高的印象。 阿格麗希曾反對阿根廷政府以她爲名舉辦大賽,這種不喜凸顯自己的率眞和樸直,卻常因爲任性取消演奏會,被人誤認爲喜歡耍大牌。而在阿格麗希大賽當評審時,她卻又常因同情心和善變的性情,輾轉無法決定得獎者名單。傅聰也談論到幾位他
-
焦點
鋼琴的魔術師 阿格麗希
阿格麗希是這個時代少見的超技家,她獨特的琴音有一種魅力和煽惑性,讓人一辨即知。雖然她經常取消音樂會,但這種任性而不穩定的性格,加上特殊的台風、扮相都增添了她的神秘性,在舉世的鋼琴家中找不到幾位。然而,從她身上,所傳遞出更濃的訊息是琴音之外的。
-
藝問藝答
藝問藝答 藝搭藝唱
問:一個學琴的小孩要如何了解音樂的情感?有沒有什麼曲目特別會造成小孩的壓力?是否有什麼曲目因而成爲不成文的禁忌?(板橋 王月美) 答:音樂裡的情感與語言中的情感是一樣的,要由老師(或是對音樂瞭解的父母、成人)來解讀。就如學習一種新的外國語言,如果生活在一個都是以此種語言來表達情感,講這種語言的國度裡,自然而然小孩子會耳濡目染,吸收體會,而瞭解如何運用此種語言(音樂)來表達情意。 應該沒有什麼曲目會造成小孩的壓力,除非是小孩對太強、太激烈聲音感到害怕,好的音樂是無年齡限制的。 不過,當然如果音樂是描述成年人的情感(愛情),小孩子是比較無法領會的,節奏明確、旋律淸晰的小品應是小朋友們的最愛,而冗長的華格納歌劇是連許多大人都無法接受的。 問:對演奏者而言,有沒有所謂的表演訓練?演奏者或如歌劇演員等的肢體需要什麼樣的訓練?演奏者有沒有最基本的肢體表演訓練?目前學校是如何敎導?(桃園 林惠敏) 答:對演奏者來說,最佳的表演訓練就是「實際上台演出」。上台演出,感覺聽衆的反應,在不同場合對不同音樂好好控制掌握,都是對演奏者的表演訓練,也因此,對眞正的演奏者而言,如果一個曲子未曾正式演出過,就不能算「會彈」這個曲子。 歌劇演員的肢體訓練,依不同學校水準有不同的要求,通常最平常的有舞蹈、韻律、西洋劍等,但最重要的應該還是音樂、語言上的訓練。 演奏者(器樂)的最基本「肢體」訓練,應該就是正確的用力,正確姿勢及技巧運用了,但是這些都無法單獨學習的,必須與音樂內容合併訓練,全然瞭解音樂的內容仍是演奏者最重要的訓練。 在台灣的學校,並無特別的演出訓練,只有固定的實習演奏。但在國外則有特定的課程,依各個學校水準而異。 文字|葉綠娜 鋼琴家